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业科学   14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以磷酸二氢钾作磷源配制6种磷水平(0.32%、0.58%、0.83%、1.09%、1.35%和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鱼骨)(初重为7.97±0.07 g)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生长及全鱼、肌肉、肝脏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肝体比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磷沉积系数随之提高,但超过此水平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磷含量对全鱼体组成、肌肉、肝脏成分有显著影响,随磷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逐渐降低,灰分、钙和磷含量逐渐升高,鱼体水分、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和肝脏的脂肪与体脂变化趋势一致.试验表明饲料磷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建议花(鱼骨)饲料总磷含量宜在0.83%.  相似文献   
82.
温度和光照对微藻的生长,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温度梯度法、二因子重复试验法分别研究温度、光照周期和光照强度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总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以上三因子对等鞭藻3011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0℃、光照强度120.19μmol/(m2·s)、光照周期L:D=16:8最适于等鞭藻3011的生长及脂肪和PUFA的合成。绿色巴夫藻适宜在15~30℃内生长,但在20℃、9615μmol/(m2·S)及L:D=18:6的条件下,能促使它较快生长且能合成较多的脂肪和必需脂肪酸。两种微藻ω3/ω6显著性地受到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3.
鱼类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对鱼类免疫效果较好的多糖、微量营养物等免疫增强剂及其作用机理,同时对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壳聚糖和益生菌是否通过甲状腺激素、皮质醇对异育银鲫的非特异免疫功能的进行调控,试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壳聚糖A、0.50%壳聚糖B、0.20%益生菌以及0.50%壳聚糖A与0.05%益生菌的混合物制备试验饲料,饲养异育银鲫64d后,测定各组鱼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分类、白细胞吞噬活性、脾脏溶菌酶活性、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异育银鲫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皮质醇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益生菌或其混合物对异育银鲫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影响,但是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脾脏溶菌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外周血多形核细胞数量(P<0.05)。除了壳聚糖A能够显著提高异育银鲫脾脏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之外,其余试验组的脾脏T、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益生菌或其混合物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血清中T3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异育银鲫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P<0.05),除了壳聚糖B对异育银鲫血清中T4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之外,其余均可...  相似文献   
85.
利用RT-PCR、RACE及克隆等方法获得了异育银鲫Toll样受体3(cagTLR3)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3170 bp,5'端非编码区181 bp;3'端非编码区283 bp;开放阅读框(ORF)2706 bp,编码901个氨基酸.经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金鱼、斑马鱼、斑点叉尾鲴、虹鳟和红鳍东方鲍有较高的相似性,其相似性分别为92%、88%、79%、75%和72%,说明TLR3在长期的进化中具有较高保守性.TLR3全长序列起始21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50至695个氨基酸残基间包含15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704至726个氨基酸残基为跨膜区(TM);754至897个氨基酸残基为与白介素-1受体高度同源的区域(TIR).将异育银鲫TLR3与人和斑马鱼胞内TIR结构的氨基酸比对后发现,Phe728、Leu738、Tyr756与Arg736在TLR3的信号转导及胞内定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异育银鲫TLR3胞外配体结合域的三维结构呈U型,与人TLR3的相应结构十分相似,在N端具有1个二硫键,C端有2个.因LRRs上的插入序列和14个糖基化位点,异育银鲫TLR3胞外配体结合域内表面的大量β-折叠结构呈平坦的平面.  相似文献   
86.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中草药(0%、1.0%、2.0%),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的中草药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增长率,显著地降低对虾的饵料系数,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有极显著提高.能极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溶菌酶和SOD活性,能显著提高ACP活性,极显著提高对虾对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87.
壳聚糖通过甲状腺激素对草鱼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始体质量为(1.04&#177;0.0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对象,在探讨内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对草鱼免疫功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壳聚糖对草鱼免疫功能的内分泌调控。实验分别制作含甲状腺激素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1mg/kg、5mg/kg、10mg/kg饲料的甲状腺激素)和含壳聚糖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0.75%、1.00%的壳聚糖),在循环水族箱中饲养草鱼70d。实验结束后测定试验鱼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草鱼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两者变化趋势相似。故认为甲状腺激素能够调控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壳聚糖对草鱼血清中甲状腺素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吞噬活性、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且在各实验组有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壳聚糖可以通过内分泌途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控。鉴于0.50%壳聚糖组具有最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壳聚糖在草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88.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饵料微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湛江等鞭藻的f/2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三十烷醇(TA)、6-糠基腺嘌呤(6-FA)和生长素(2,4-D),在指数生长后期采收微藻,测定三种微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分别添加0.1μg/LTA、0.05μg/L6-FA、0.05μg/L2,4-D能够极显著提高三角褐指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添加0.1μg/LTA、0.25μg/L6-FA、0.05μg/L2,4-D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牟氏角毛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而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使湛江等鞭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9.
中国对虾对于饲料钙、磷、镁、钾、铁的营养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体重8克左右的中国对虾对于饲料钙、磷、镁、钾,铁的营养需求量,为配制无机盐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正交表L18(4^5)设计饲料试验,5个因素分别为钙,磷,镁,钾、铁,试验持续48天.测定试验虾的生长、含水量、灰分及其壳重与体重之比.结果指出,饲料内含有2.2%钙、0.91%磷、0.11%镁、0.32%钾、不添加铁就能够满足试验虾的营养需求,对虾的生长最佳,含灰分量最少、壳重与体重之比最小.其次饲料内这几种元素的添加水平对于对虾的含水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本试验结果不同于李爱杰等(1984)对仔虾、幼虾试验的报导,说明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饲料内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0.
中国对虾对于饲料钙、磷、镁、钾、铁的营养需求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体重8克左右的中国对虾对于饲料钙、磷、镁、钾、铁的营养需求量,为配制无机盐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正交表L_(16)(4~5)设计饲料试验,5个因素分别为钙、磷、镁、钾、铁,试验持续48天。测定试验虾的生长、含水量、灰分及其壳重与体重之比。结果指出,饲料内含有2.2%钙、0.91%磷、0.11%镁、0.32%钾、不添加铁就能够满足试验虾的营养需求,对虾的生长最佳,含灰分量最少、壳重与体重之比最小。其次饲料内这几种元素的添加水平对于对虾的含水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本试验结果不同于李爱杰等(1984)对仔虾、幼虾试验的报导,说明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饲料内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