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2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美人指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如东县1999年底引进美人指葡萄在如东林场试种,试验地2 000 m~2,沙壤土,有机质1.4%,株行距1.8 m×2.8 m,双十字V形架,自制简易避雨设施。栽植第二年每667 m~2产量900 kg。2001年在如东林场和如东棉花原种场共种植3.5 hm~2美人指,简易避雨栽培,经济效益很好。1简易避雨设施及其成本1.1设施Ⅰ每667 m~2所需的材料和成本:半圆形水泥梁32组,需1 600元,每组为两个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32.
以1990-2013年间4期Landsat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分析了精河县近23年土地利用与覆被的变化过程及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13年精河县土地利用类型中水体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干涸湖床的规模朝扩大的方向发展,耕地的面积则由1990年的2.15×104 hm2增加到2013年的8.84×104 hm2,其中有1.83×104 hm2的林草地转入,占转入量的20.78%,干涸湖床则有42.67%的盐碱地和13.38%的其他地类转入。2通过分析精河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发现,1990-2013年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较大,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1990-1998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0.501 6上升到1998年的0.545 7;而在1998-2013年精河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却呈现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0.545 7上升到2013年的0.502 7。通过土地利用转换和生态环境质量贡献率的响应分析发现,林草地、水体、耕地面积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退耕还林还草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为精河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对精河县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利用NPP实测法对通辽市杨树人工林各层次、林木各器官的含碳率以及碳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各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35.96%~52.39%之间,排序为叶皮枝干根;草本层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34.93%~44.24%之间;枯落物层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34.19%~39.44%之间;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土壤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0.41~21.14g·kg-1之间。杨树人工林碳密度为100.44t·hm-2,其中林木为27.27t·hm-2;草本层为0.13t·hm-2;枯落物层为0.65t·hm-2;土壤碳密度为72.38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呈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文中对于杨树人工林含碳率的研究为今后更精确的测算当地杨树人工林碳储量提供数据基础及理论依据,也将为今后通辽市林业发展及碳汇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的典型地段.研究该地区的倒木分布情况以及倒木对森林更新的影响.[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样地内的倒木及其森林更新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倒木样地更新密度为(4050±824)株·hm?2,枯立木样地更新密度为(2950±265)株·hm?2,对照样...  相似文献   
35.
针对目前油气悬挂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单向阀式油气悬挂系统.介绍了新型油气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大型工程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连通式油气悬挂系统、非独立式油气悬挂系统以及该新型油气悬挂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分别针对油气悬挂系统对车辆的转向性能和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油气悬挂系统对提高车辆的转向性能和行驶平顺性的综合性能更有利.  相似文献   
36.
周梅    张飞      姜红涛    张严峻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151-157
采用单窗算法,利用1989年和2011年两期Landsat数据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与实时陆面地表温度进行对比检验,其反演精确度分别为94.9%和95.9%。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表温度分布格局,并将反演的地表温度划分为6个等级:低温区9.9~13.9℃,次低温区13.9~19.9℃,中温区19.9~25.9℃,次高温区25.9~31.9℃,高温区31.9~37.9℃和极高温区37.9~41.9℃。通过两期图像的反演可以得出:(1)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89年的温度低于2011年,比2011年多一个低温区;2011年比1989年多出高温区和极高温区两个温度段,1989年和2011年的最低温和最高温的温度差分别为5.13℃和13.51℃;(2)从空间尺度上来看,各温度区间的分布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3)由于戈壁、沙漠在日照下增温比绿洲快得多,因此,绿洲的温度基本符合中心低,四周高的“冷岛”现象。此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渭干河—库车河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为研究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及造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8月,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的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以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6.84~105.42,30.26~101.81g/kg,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其所占比例在63%以上,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碳密度分别为23.80~106.98,34.84~89.48t/hm~2,也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0~20cm土层碳密度占土壤总碳密度的60%以上,呈现表层聚集现象。幼龄林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土壤总碳密度(0~40cm土层)分别为火烧迹地(258.98t/hm~2)荒山荒地(249.24t/hm~2)水湿地(238.12t/hm~2),中龄林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土壤总碳密度分别为荒山荒地(263.92t/hm~2)火烧迹地(253.83t/hm~2)水湿地(249.44t/hm~2),且不同更新造林方式之间差异均显著。【结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在未来研究区造林实践中,建议选择火烧迹地、荒山荒地造林,对于水湿地应以保护和保护性利用为主,并且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表层土壤的干扰和破环。  相似文献   
38.
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光合、蒸腾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在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红水营林区运用LI-6400(Li-COR,Inc.,USA)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的叶片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1年生华北落叶松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15年生和6年生落叶松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整体水平上15年生华北落叶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大,31年生最小.随着年龄段的变化,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所受到的影响因子不同,且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大气相对湿度(RH)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气孔导度(Cs)是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9.
草莓种植在景谷已有近20年的历史。平均亩产值在40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0元,在当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长期对部分草莓种植户的咨询服务、指导、观察、访问,对景谷的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林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寒温带大兴安岭受林火干扰的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和收获法,分析火烧强度和自然恢复年限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火烧强度的影响下,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有所降低,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随林火强度呈递减趋势,Margalef指数表现出未过火区中度火烧迹地轻度火烧迹地重度火烧迹地的规律;火烧降低了林下植被的总生物量,主要降低的是灌木生物量;重度火烧和轻度火烧后草本生物量有所提升,但提升量不足以改变总生物量降低的趋势。在自然恢复过程中,Margalef指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而Pielou指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恢复年限与植被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草本生物量在经过5 a恢复后逐渐达到一个稳定期,灌木生物量在1~10 a的自然恢复期内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