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业科学   1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探讨共轭亚油酸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用不同含量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替代鱼油,CLA添加水平分别为0%(CLA1)、1.5%(CLA2)、3%(CLA3)、4.5%(CLA4)和6%(CLA5),对日本沼虾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营养实验。实验虾的初始均重为(0.102±0.0024)g,每组设5个平行。结果显示,随着CLA含量的增加,各组虾的增重差异不显著,但存活率却有降低趋势,其中CLA5组存活率显著低于CLA1组;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随着CLA水平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其中CLA1组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当CLA含量超过4.5%(CLA4)时,日本沼虾肝胰腺中MDA含量显著增加;随着CLA水平的增加,血浆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肉碱脂酰转移酶(CPT1)m RNA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波动性,均在CLA4组达到最高,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 RNA表达水平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CLA4组ACC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研究表明,CLA的添加对日本沼虾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CLA添加对虾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添加水平较高时(6%)会降低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2.
对古根丰年虫(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卵、无节幼体、养殖成虫和野生成虫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根丰年虫粗蛋白质含量为69.51%~87.65%,粗脂肪含量为5.09%~25.17%,粗灰分为5.31%~8.98%。除色氨酸因酸水解未测定外,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根丰年虫17种氨基酸总量占干重的66.00%~83.45%,鱼体必需氨基酸占干重27.40%~40.18%,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根丰年虫氨基酸组成稳定,氨基酸含量不同。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根丰年虫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3.
本试验在青鱼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研究其对青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630尾初体质量(12.55±0.42)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对照)、100、200、400、600和800 mg/kg GSH的六种饲料(分别记为G0、G100、G200、G400、G600和G800)60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GSH,能显著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血清中总蛋白、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补体C3、C4的含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GSH含量,以及肠道中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对青鱼幼鱼肝体指数、脏体指数、肥满度以及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400 mg/kg GSH促进青鱼幼鱼的生长,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增强青鱼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经过增重率的回归分析,青鱼幼鱼饲料中GSH最适含量为431. 5 mg/kg。  相似文献   
124.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偏向于母本,有2个超父母本偏离,其平均杂种指数为49.59,也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处于中间值;进一步对框架参数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显示,杂种F1的框架体型与父母本差异较大,接近于中间型,但受母本影响较多;(3)杂种F1的染色体数(2n)为48,核型公式为18m+26sm+4st(NF=92),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并可预测杂种F1可育;(4)杂种F1大部分RAPD扩增条带能在亲本中找到,有的仅来自于父本,有的仅来自于母本,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杂种;杂种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4327,而与父本的遗传距离0.2312,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种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5.
在翘嘴(Culter alburnus)鱼种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抗坏血酸含量为0 mg/kg、25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的包膜维生素C(Vc),制成7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71±0.11)g的7组翘嘴鱼种8周,每个实验组包含3个重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Vc饲料的实验鱼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Vc添加组(P<0.05)。饲料中Vc添加量为0~50 mg/kg时,对鱼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鱼体增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不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0和25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饲料中Vc不同添加量对肝体指数和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胰脏抗坏血酸含量在Vc添加量≤100 mg/kg时,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P<0.05),但高于此添加量时,则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不再随添加量的上升而有显著变化(P>0.05)。分别以鱼体增质量和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为指标,经折线模型(Brokenline model)回归分析求得翘嘴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3 mg/kg和97 mg/kg。[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06-112]  相似文献   
126.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 mis bleeker)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红鱼粉为饲料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和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的半精制饲料,研究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等蛋白、等能和不同EAA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强(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50.33%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71.26U/mgPr,显著高于31.04%饲料蛋白组(P<0.05);40.89%和46.62%饲料蛋白组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为35.04U/mgPr和35.68U/mgPr,显著高于31.04%和35.51%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都随着豆粕替代量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替代量为40.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为133.0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7.0%大豆蛋白替代组的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为31.34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没有受到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着豆粕替代量的提高而增强(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不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7.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褪黑素对青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酶活性以及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525尾初始体质量为(6.44±0.17) 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成5个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 mg/kg褪黑素的5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20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但对存活率、肝体指数、内脏指数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折线模型推测,当饲料中褪黑素添加量为9.28 mg/kg时,青鱼幼鱼将获得最大WGR。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和15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血清总蛋白(TP)和补体3(C3)含量以及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青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累积死亡率(P<0.05);而饲料中添加...  相似文献   
12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 TB)、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 AKG)和丙氨酰-谷氨酰胺 (alanyl-glutamine, Ala-Gln)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添加 40.00%豆粕和 33.70%花生粕两种饲料为对照组(命名为 SM 组和 PM 组), 分别在豆粕饲料中添加 0.10%、 0.20%的 TB (TB1 和 TB2 组), 1.00%、2.00%的 AKG (AKG1 和 AKG2 组), 1.00%、2.00%的 Ala-Gln (AGn1 和 AGn2 组), 配制 8 种等氮等能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0.10±0.02) g 的罗氏沼虾 640 尾, 随机分为 8 组, 每组 4 个重复, 每个重复 20 尾, 实验期为 8 周。结果表明, 与 SM 组相比, TB、AKG 和 AGn 组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TOR 和 caspase-3 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 TB、AKG 和 AGn 组的消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 且 AGn2 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此外, AKG1 组 caspase-8 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 PM 组和 TB 组的 TNF-α 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可知, 饲料中添加 TB、AKG 和 Ala-Gln 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添加 TB、AKG 和 Ala-Gln 对罗氏沼虾消化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中添加 2% Ala-Gln 改善作用最佳; 豆粕与花生粕相比可上调罗氏沼虾 TNF-α 的表达, 添加 TB 可以抑制这种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29.
赵静怡  金检生  杨丽丽  陈丽萍  叶金云  徐奇友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3-109613
为探究豆粕对松浦镜鲤肠道健康及能量水平的影响及AKG缓解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选取初始体重为(9.51±0.06)g松浦镜鲤幼鱼609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缸29尾鱼。对照组(FM)饲喂30.8%鱼粉为蛋白源饲料,实验组以40%豆粕为基础饲料(SM),AKG组、Met组和Com组分别在SM基础上添加1%AKG、300 mg/kg Metformin和0.2 mg/kg Compound-c,Met+AKG组和Com+AKG组为在AKG组上分别添加Metformin和Compound-c。实验共59 d。结果显示,与FM组比,SM组后肠黏膜ATP和ADP含量显著升高;前肠ACC、TNF-α、IL-1β、TGFβ2、caspase9、Claudin7、Claudin11、Claudin3c、Occludin,中肠AMPK-α、TOR、ACC、IL-1β、TGFβ1、Caspase8、Claudin7、Occludin及后肠TGFβ1、Caspase8、Caspase9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后肠TNF-α、Claudin11、Claudin3c和Occludin显著升高。与SM组比,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