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为揭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天气学原因,分析了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期间的气象条件和天气形势。结果表明:(1)春季多次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小麦抽穗开花期多雨、高湿、寡照是造成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气象原因。(2) 500hpa欧亚阻高型、北方大低涡型和北脊两槽型稳定环流形势的交替出现,700hpa切变线的存在,地面准静止锋在长江流域的摆动,850hpa西南暖湿气流的水汽输送、中低层水汽的辐合上升、冷暖气流交汇对潜能释放的促进,导致了2003年江苏省小麦抽穗开花期4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中短期潜势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冬春季日光温室内气温的变化规律,于山东莱芜进行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试验,对各月份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1和2月份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为08时,阴天会推迟1小时,且最低气温均在番茄的生长界限温度以下;3和4月份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依次为07和06时;最低气温值均在阴天最高,多云天次之,晴天最低;温室内外气温相关性阴天时最大,多云天次之,晴天最小,且昼夜差异较大,白天相关性小于夜间;严冬季节温室内增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3.
南京开花期稻田贴地层微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寿东  李仁忠  胡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01-6703
[目的]揭示南京水稻开花期稻田贴地层的微气象规律。[方法]利用南京开花期稻田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稻田贴地层温、风垂直分布特征,大气稳定度状况和动力粗糙度特征。[结果]南京开花期稻田白天温度垂直分布分为日射型、弱辐射型和过渡型3个类型,强光条件下冠层附近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冠层温度比冠层上方气温最大可高出5.9℃。稻田较强的蒸腾和蒸发导致贴地层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幅度不大,开花期稻田大气层结比较稳定,中性或近中性层结占70%。开花期稻田风速垂直分布符合对数规律,摩擦速度和粗糙度与风速的关系十分密切,摩擦速度随风速递增,粗糙度高度则随风速递减,南京开花期稻田粗糙度平均为0.1 m。[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稻田的湍流运动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冠层反射光谱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4个小麦品种、5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在比较小麦冠层多光谱和高光谱反射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生育期冠层反射光谱参数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冠层多光谱参数与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相关性较高,可用于预测小麦产量,而冠层高光谱反射参数与小麦产量间的相关性较差,难以直接利用预测小麦产量;冠层的多光谱和高光谱参数对亩穗数的预测效果均较好,小麦拔节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的冠层多光谱参数、高光谱参数均与亩穗数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从而分别建立了各时期利用高光谱参数A(760,850)/R550、多光谱比值植被指数RVI(810,560)的小麦估产方程。研究结果对选择合适的光谱参数建立估产模型、保证高光谱遥感信息反演精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5.
<正> 生态学(Ecology)是1869年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Haeckle)提出的,1886年他给出了简明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它们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以后这个传统生态学概念则不能全面反映日益发展的生态学所包含的广阔内容,因此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勒(A.C.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新的科学概念,1942年美国林德曼(Lindeman)又发表了“食物链”和“营养级”的理论报告,使生态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生态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