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3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通过对浙中地区食用菌主要杂菌调查,发现食用菌杂菌主要有木霉、青霉和脉孢霉等三种。本文对这三种杂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物农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尽管生物农药在开发和生产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步伐十分滞缓,生物农药的开发生产热与应用滞缓呈现出明显的反差。本文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物农药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苦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碧绿苦瓜为试验材料,在苦瓜苗期喷施100、150、200 mg/L浓度的壳聚糖,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苦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洒壳聚糖溶液,能够促进苦瓜花芽分化,降低雌花节位,增加雌花数量,提早雌花开花时间,降低雄花分化的数量,提高雌雄比值;壳聚糖的这种促雌作用,以150 mg/L处理效果最佳,其次是200 mg/L处理。单株雌花数可提高75%,第一雌花着生节位降低3.8节,第一雌花开花时间提早11.2 d,单株雄花数降低2.4%,雌雄比可提高79.4%,化瓜率降低35.2%。苦瓜叶面喷洒壳聚糖溶液,能够改善苦瓜的营养品质,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提高53.4%、40.1%、97.2%。叶面喷洒壳聚糖溶液,能够提高苦瓜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对产量的促进作用以150 mg/L处理最显著,前期产量比对照增产46.7%。  相似文献   
14.
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酶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酶(SOD、POD、CAT、PAL、PPO及MDA)与植物抗病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说明了植物的抗病性与上述酶有着极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芦笋又名石刁柏,其嫩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特殊的防病功效,近年来成为人们保健的佳品,倍受市场青睐,需求量不断扩大.我国8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芦笋种植和出口国.  相似文献   
16.
莴苣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对莴苣菌核病发生发展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病在金华的发生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病情激增期在12月和3月,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品种等方面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山茶种植基地发现了一种“绿岛型”叶斑病,为明确其病原,采集病叶,分离和纯化病原菌,并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的病原菌接种到健康山茶植株上,出现的病害症状与田间症状表现一致,确定其为致病菌。病原菌有拟球形带孔口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大多梨形,具粘质鞘和附属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形态与叶点霉一致。待测菌株rDNA-ITS序列与NCBI库中相关菌株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株与 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同源性达99%。因此,确定山茶“绿岛型”叶斑病病原菌为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各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农药是农产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业部2001年4月启动的“无公害食品计划”促进了绿色环保农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茶花又名茶花(Camellia ja pomica),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花花姿丰盈,端庄高雅,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山茶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树冠优美,叶色亮绿,花大色艳,花期又长。盆栽点缀客室、书房和阳台,呈现典雅豪华的气氛。在庭院中配植,与花墙、亭前山石相伴,景色自然宜人。  相似文献   
20.
PBL教学法在农业微生物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传统实践课程教学指导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阐述了PBL教学法的特点及优势,总结了运用PBL教学法指导农业微生物实践课程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