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以银川平原为例,从水产养殖、水生蔬菜种植、水稻种植与稻田养殖、水环境工程利用、水禽养殖7个方面分析了绿洲湿地资源开发的利用方式。同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的利用效益,对西北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屏障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银川平原草甸湿地表层土盐分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川平原湿地属于典型的绿洲湿地,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还有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及较高的生产力,但由于其地处于易发生盐分累积的区域,因此,找出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盐分的空间累积特征,对了解银川平原水盐迁移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重要。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银川平原草甸湿地植被的分布特征,草甸湿地土壤盐化等级的划分,盐分累积状况,该研究共设置样地57个,样方123个,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7个群系。根据土壤表层全盐含量0~20 cm,把研究区土壤划分为5个等级:Ⅰ、Ⅱ、Ⅲ、Ⅳ、Ⅴ,它们对应的含盐量分别为≥10、[4~10)、[2~4)、[1~2)和1 g/kg。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盐分呈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空间变化;不同草甸植被类型的含盐量大小为盐生草甸典型草甸湿生草甸;不同地形部位草甸的盐分含量表现为干湖滩洪泛平原堤外湖滩湿湖滩渠边沙滩,地下水埋深和水盐循环过程是盐分分布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盐池县聚落地名自然要素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盐池县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环境脆弱,这对聚落地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盐池县聚落地名的自然要素进行统计,可将之归纳为地貌、水文、动植物、土壤、气候等类型。自然要素的分布受自然地理实体的制约,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盐池县聚落地名各自然要素呈现不同的空间特征,文中就其分布及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4.
银川平原沟渠边坡土壤理化性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银川平原沟渠边坡植物群落的生态序列更替,在沟渠边坡从堤坝顶部到坡底设置了A区、B区和C区3个样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结合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沟渠边坡土壤含水量、全盐、pH值、有机碳(SOC)、碱解氮(AN)、有效磷(AP)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反馈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沟渠边坡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A区、B区、C区的土壤含水量依次呈现递增变化规律;A区、B区、C区的pH值分别介于8.18~10.37、8.29~9.79、8.08~9.75之间,盐碱化程度较高;土壤全盐表聚效应显著,其中以B区0~10 cm土层富集效应最显著(P0.05),形成了明显的"盐带";SOC、AN、AP分别在B区的0~30、0~30、0~10 cm土层富集效应显著(P0.05),形成了明显的"肥区"。土壤理化性状间的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差异,其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植物群落更替效应的本源,进而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土壤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的生态序列梯度相伴而生、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着银川平原沟渠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和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35.
明代边墙修筑时毛乌素沙地范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明代毛乌素沙地的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时毛乌素沙地边墙一带已经处于沙地之中,其环境为沙地、湖滩交错组成,沙漠早在边墙修筑之初就远在边墙的南面。边墙的修建虽说"草茂之地,筑之于内,使虏绝牧;沙碛之地,筑之于外",这只能代表一种景观的差异,与现今所定义的沙地概念不符,不能用来作为沙地与非沙地的分界线。但当时边墙附近植被盖度应好于现在,多为固定沙丘或者平沙地。  相似文献   
36.
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养分特征与植物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为揭示芦苇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生理机制,采用银川平原湿地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地下根茎进行芦苇栽培控制试验,利用CIRAS-2光合测定分析仪测定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并统计生态指标,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芦苇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特征.结果表明:芦苇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盐性,植株高度、多度、盖度和生物量随盐分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盐分浓度小于0.6%时对芦苇几乎没有不良影响或稍有促进作用,对芦苇的光合作用影响不明显,但盐分浓度大于0.6%时对芦苇生长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呈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芦苇种群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以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水深梯度,即Ⅰ(0~5 cm)、Ⅱ(5~25 cm)、Ⅲ(25~50 cm)、Ⅳ(50 cmⅣ150 cm),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探讨芦苇种群生物量、株高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不同水深环境的响应,分析不同水深梯度株高与生物量的协同适应能力。结果表明:水深对生物量、株高的影响极显著(P0.01),生物量随着水深的增加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株高对水深增加的响应为非线性正相关;不同水深梯度对生物量、株高的累积速率表现出不同的极显著差异(P0.01)。各水深梯度生物量累积在时间序列上为单峰形曲线,株高变化规律为先单调上升后维持不变。水越深生长速率越快,生物量和株高的累积效应越明显;芦苇种群对水深梯度变化的生态适应能力并非线性,水深过高(50 cmⅣ150 cm)或过低(0~5 cm)对芦苇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水深(5~50cm)株高与生物量的耦合程度高,芦苇长势良好。该研究为确定芦苇生长最佳水深阈值区间和有序推进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以银川平原的一系列水利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分析,以原生湖泊作为基准,建立一套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水利设施生态化评价标准。多样性指数中Margalef和Simpson指数最能表征水利设施生态化的程度,该标准可将水利设施生态化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事实证明该方法和分级标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研究还表明植物多样性综合指数用于生态水利评价时并非权重值越大越好,而是要兼顾当地水域生态系统的基础特征。事实证明以原生湿地的平均状态为标准值建立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如果需要全面评价水利工程,尤其是大型湖库的生态化程度,还需要引入生物量、碳氮通量、温湿梯度等指标。  相似文献   
40.
宁夏平原沟渠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群落的基础样方调查出发,研究了宁夏平原沟渠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宁夏平原沟渠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有机质、盐分和土壤pH的影响。其中,水分是其最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其次是有机质,盐分和pH。盐分和有机质分别对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平均高度两个群落数量指标有着显著的影响,分别用Y=0.08×17.731x(R2=0.219*)和Y=0.679x-0.068(R2=0.207**)两种曲线方程拟合,进而将环境因子和群落数量指标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