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根据太岳山三种树种萌芽更新的调查数据,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伐桩内萌芽条之间的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伐桩内平均竞争强度随着萌芽条数目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萌芽条平均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总数以及个体大小均服从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与对象木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个体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合偏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伐桩内平均竞争指数较大的因子是伐桩内萌芽条总数.  相似文献   
42.
嵊州市公益林生物量及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嵊州市公益林生物量的基础上,采用影子工程法、工业生产成本法、碳税法、工业制氧法等方法,对嵊州市公益林的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森林储能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嵊州市公益林总生物量374.55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为98.57t/hm2;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储能的总量分别为4 407.63万m3/a,4.78万t/a和63.55万MJ/a,总价值分别为3.6亿元、8.52亿元和36.05亿元。并在此基础上为嵊州市今后的公益林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不同光照和施氮水平对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克隆繁殖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旨在为芒萁单优层片发育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3种光照[透光率35.96%(L1)、13.00%(L2)和4.75%(L3)]和2种氮素水平[施氮(N1)和不施氮(N0)],比较分析光照和氮素对芒萁克隆繁殖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结果  ①在2种氮素水平下,L2处理的根状茎芽数出现最大值,L3处理的克隆分株数显著低于L1和L2(P<0.05)。施氮显著提高了各遮光下克隆分株数和芽数(P<0.05),分别增加了124.7%(L1)、82.8%(L2)、53.8%(L3)和70.0%(L1)、125.7%(L2)、122.5%(L3)。②在2种氮素水平下,克隆分株株高随遮光程度增加显著增加(P<0.05),L3处理的羽叶长显著高于L1和L2(P<0.05),叶宽无显著差异(P>0.05)。施氮水平下,L1和L3处理的克隆分株株高显著增加(P<0.05),L1处理的羽叶长显著增加(P<0.05),L3处理的羽叶长显著降低(P<0.05),L2处理的株高和叶长增加均不显著(P>0.05)。③在2种氮素水平下,L3处理的克隆分株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干质量)比、生物量羽叶分配比例显著高于L1和L2处理(P<0.05),根状茎分配比例显著低于L1和L2(P<0.05),各遮光处理芒萁克隆分株生物量羽叶分配比例显著高于根状茎(P<0.05),根状茎显著高于茎和细根(P<0.05)。  结论  L2处理更有利于芒萁克隆分株的形成,施氮有利于芒萁克隆繁殖能力的增强;L3处理的克隆分株可通过增加株高、叶长以及生物量叶分配比例适应弱光生境;无论何种光强资源及氮素水平,芒萁均优先保证羽叶的生长,其次保证根状茎生长。图2表5参38  相似文献   
44.
采用两阶抽样法选取5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样地,对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主要群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毛竹肋yllostachys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公益林群落)进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的研究,并通过编制主要优势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揭示群落建群种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生命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公益林物种组成丰富,乔灌草3个层分别由52科103属263种,59科125属449种和36科56属286种植物组成,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群为马尾松,杉木,木荷Schimas印er60,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毛竹,杨梅Myricarubra等;但由于破坏性利用,各公益林群落在径级结构上趋势一致,均呈现逆“J”型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乔木树种数量的比例逐渐减小;此外,群落构建变化中的环境阻力的大小是影响建群种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种群在不同龄级的环境阻力各不相同,其中演替后期优势种青冈在龄级增长过程中死亡率随环境阻力的降低而持续减小,生命期望在后期达到最大,因此,对现阶段的演替后期优势种群的抚育,对改造和提升阔叶林的质量,加速群落正向演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5.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培盆栽的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pH 2.5),中度酸雨(pH 4.0)和对照(pH 5.6)处理下不同季节马尾松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经过2 a的酸雨喷施,马尾松幼苗叶片的Fv /Fm和Fv /Fo等荧光参数变化较为一致,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续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说明马尾松在酸雨胁迫下,其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的转换效率、激发能利用情况和电子传递效率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及生长,故在酸雨严重的地区,马尾松的生长不是很好,不适合大范围种植。图3参22  相似文献   
46.
仙居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公益林县级监测体系,参考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浙江省仙居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4-2008年,仙居县生态公益林累计共产生生态效益价值90.64亿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排序为涵养水源(22.51亿元)释氧(17.53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6.25亿元)固土保肥(9.95亿元)森林旅游(8.64亿元)固碳(7.87亿元)森林防护(3.17亿元)生物新增储能(2.67亿元)改良土壤(2.05亿元)。  相似文献   
47.
模拟不同酸雨浓度(pH2.5、4.0、5.6)对杜英幼苗进行喷淋控制实验,研究不同酸梯度条件下杜英幼苗的生长及养分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1)对照组(pH7.0)全株干重约为酸处理组的2倍,酸雨处理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中对茎部影响最为明显。(2)与pH2.5和pH5.6相比,pH4.0处理组全株干重最大,且根冠比最低,说明植株对pH4.0酸雨有较好的适应性。该处理下,植株体内氮、磷元素含量均较高,钾、镁元素含量在茎中较高,在根中较低。(3)随着酸处理组pH值的降低,植株叶片中钾、硫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铁含量呈明显增高趋势;茎中铁含量呈明显增高趋势;根中锌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4)酸雨对杜英幼苗体内硫元素含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pH 5.6处理组叶、根中的硫含量显著高于pH 2.5和pH 4.0,即酸雨带来的硫输入在植株体内非但没有出现硫富集现象,反而产生淋失现象。  相似文献   
48.
采用受控试验和模拟酸雨试验,研究不同酸雨浓度处理下(pH值分别为2.5、4.0、5.6)细叶青冈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酸雨浓度处理下,细叶青冈幼苗叶片叶绿素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随着酸雨浓度增加而升高,在重度酸雨(pH 2.5)条件下达到最大值;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各处理的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酸雨浓度增加并没有对细叶青冈幼苗叶片的光系统活性造成损伤,反而推动其光合电子传递,增加光能利用效率,促进光合作用,表明细叶青冈对酸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生态学专业改革模式的探讨,分析其现状,并提出加强实践教学、开展课程互动、借鉴国外经验、科研教学相结合等方式的教学改革,使生态学专业人才能真正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0.
UV-B辐射胁迫对细叶青冈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自然生境(CK)、辐射UV-B增强(+10%)和辐射UV-B减弱(-80%)三种条件下的细叶青冈幼苗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Fv/Fm、Fv/Fo和φPSⅡ的测定研究,探讨UV-B辐射胁迫对细叶青冈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叶青冈幼苗在辐射UV-B减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Fv/Fm、Fv/Fo和φPSⅡ均高于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