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5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目的]为了研究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试验以64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进行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及相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平均为6.4596cm,变幅范围4.7184-8.6463cm,角果长度在5~7cm之间的材料占总数比例的96.76%,而平均角果长度≥8cm的材料只占群体比例的1.54%,小于5cm的材料也只占群体比例的1.70%,说明油菜长角果与短角果材料都较少。角果长度与千粒重(r=0.3815)、角粒数(r=0.4324)及单株产量(r=0.2347)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角果数(r=0.0076)呈不显著正相关,说明在选育长角果材料的同时不仅可以提高千粒重、角粒数及单株产量,而且不会降低单株角果数。[结论]由此可知,提高油菜的角果长度,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42.
任廷波  赵继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93-11995
[目的]为了研究氮肥及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株型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进行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的试验。[结果]叶面喷施多效唑能降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增加根径粗、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抽薹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喷施多效唑比施纯氮量225kg/hm2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抽薹期喷施多效唑(N20A2)比喷施清水(N20A0)一次分枝数增加2.08~2.21个,二次分枝数增加1.80~2.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50.30~102.50角,角粒数增加1.11~1.21粒。[结论]优质杂交油菜在施纯氮量300 kg/hm2并于抽薹期喷施浓度为200 mg/kg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株型及产量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杂交油菜油研9号和油研10号高产栽培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油研9号和油研10号不同施氮量间单株鲜重净增量、单株干物重净增量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单株鲜重净增量的平均值间、单株干物重净增量的平均值间差异均达0.01极显著水平;单株鲜重净增量和单株干物重净增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生育进程中单株鲜重净增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初花期达最大值;单株干物重净增量随着生育进程逐渐增大,成熟期达最大值;单株鲜重净增量、单株干物重净增量与单株产量净增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试验条件下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和油研10号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44.
研究结果表明 ,油研 9号的保优栽培措施为 :移栽的适宜播期为 9月 4~ 11日 ,密度为 9万株 /hm2 ,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 180、15 0、2 10kg/hm2 ;直播的适宜播期为 9月 2 5日~ 10月 2日 ,密度为 2 4万株 /hm2 ,施氮量 (纯氮 )为 180kg/hm2 ;适宜的栽培措施不但能够提高产量 ,而且提高商品籽的品质 ,使其含油率达 44 .63 %~ 45 .0 0 %,蛋白质 (饼 )达 3 8.17%~ 3 8.3 8%,芥酸达 -0 .10 %~ 1.75 %,硫甙达 2 5 .96~ 2 7.2 9μmol/g饼。相关分析表明 :硫甙与芥酸、蛋白质、含油率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芥酸与蛋白质和含油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5.
氮肥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均极显著;施氮量300~375kg/hm^2与0~225kg/hm^2的处理间病株率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施氮量375kg/hm^2的处理最高,平均为15.19%和13.21,不施氮的处理最低,平均为7.04%和4.62.菌核病危害造成减产,施氮量0~375 kg/hm^2的处理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56%~18.29%;施氮量、病株率、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适宜施氮(纯N)量为150~225 kg/hm^2,菌核病危害较轻,能获得高产3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46.
4个油研品种的株型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油研品种的株型结构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油研品种的株型结构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4个品种的分枝角度、分枝长度、分枝粗、节间长不同.不同品种的分枝长度间、分枝角度间、分枝粗间、节间长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有效花序长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的各分枝长度间、分枝角度间、分枝粗间、节间长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分枝长度与分枝粗、分枝产量与有效花序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45~0.9734,分枝产量与分枝角度、节间长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04824~0.6859,分枝角度与分枝长度、分枝粗、节间长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5 8~-0.9681,节间长与分枝长、花序长、分枝粗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72~0.8160,只是不同品种、不同性状间相关的显著性不同.4个品种中油研九号的分枝角度最大(平均为46.42°)、分枝粗最小(6.53mm)、节间长、分枝长、花序长度最短,分别为5.59cm、73.64cm、78.65cm.  相似文献   
47.
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密度、行距和密度与行距的互作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施肥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 12万株 /hm2 比 9万株 /hm2 的增产 10 .87% ,宽窄行比等行距的增产 5 .71%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12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比等行距处理增产 12 .3 0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9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与等行距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油研九号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 12万株 /hm2 ,宽窄行栽植 ,施纯氮 2 70kg/hm2 ,P2 O5180kg/hm2 ,K2 O 2 2 5kg/hm2 ,硼砂 2 2 .5kg/hm2 ,最高产量可达3 73 8.90kg/hm2 。  相似文献   
48.
对油研九号播期生长中心定期取样考种结果的研究表明,不同播期对油研九号不同时期根鲜重比例的平均值、蕾花角果鲜重比例的平均值间均无显著影响,对不同时期茎枝所占比例的平均值有显著影响,不同播期不同时期的茎枝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与播期间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不同时期茎枝所占比例、蕾花角果所占比例均各与其生育进程中的时间呈y=b0 b1x b2x^2b3x^3的数学关系。不同时期的根、茎枝、蕾花角果鲜重比例与产量间的相关及其显著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9.
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99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 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 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籽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50.
为拓展油菜优质栽培的有机肥源,为优质杂交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杂交油菜品种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研究了牛粪不同施用量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不同施用量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油研599的产量与牛粪施用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三北98的产量与牛粪施用量存在直线回归关系,两品种同时获得高产的牛粪施用量为7.5×104kg/hm2;牛粪施用量对优质杂交油菜各品质性状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对芥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对棕榈酸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