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2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甘肃科技治沙50年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甘肃沙区的基本情况;建国50年来甘肃科技治沙的历史,传统的治沙方法和效果,治沙科研机构的成立与沙区的清查,工程,植物,化学和综合治潲技术的研究,科技治沙的应用推广;甘肃科技治沙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2.
饲料是养鸡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约占总支出的70%左右。因此,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合理地利用饲料,减少饲料成本开支。我场的做法是:(1)实行笼养。我场在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部采用笼养,比其他饲养方式的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三期每只共节省饲料8.797公斤。(2)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在满足鸡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我场充分利  相似文献   
73.
再见野骆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峰 《野生动物》2005,26(3):5-6
笔者在2004年9月中旬进行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活动中,幸运地看到了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骆驼,别名双峰驼、野驼,属于大型偶蹄类。体躯高大,和家养双峰驼十分相似。头小,耳短,上唇中央有裂,鼻孔内有瓣膜可防风沙。背具双驼峰,尾较短。四肢细长,脚掌下有宽厚的肉垫。全身被以细密而柔软的绒毛,毛色多为淡棕黄色,吻部  相似文献   
74.
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译1998年和2003年的卫星影像数据表明:5年间,民勤绿洲荒漠化土地面积从337126.71hm2增加到341221.21hm2,增加了4094.50hm2。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5857.24hm2,盐渍荒漠化土地减少了1762.74hm2。风蚀荒漠化土地中沙化耕地的面积增加了11035.49hm2,而沙化林地、沙化草地分别减少了2749.12hm2、2556.82hm2。其荒漠化程度正在由中轻度向重度和极重度逐步加剧发展。民勤绿洲荒漠化发展变化集中表现为在原有耕地和新开荒的弃耕以及有林地、沙化林地、沙化草地、盐渍化土地被无序的开荒而转变为沙化耕地。造成民勤绿洲荒漠化目前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石羊河上游来水量持续减少和地下水持续超采造成的绿洲水资源环境的逐步恶化,地下水持续下降,造成其天然植被退化消亡;二是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人为过度开荒和弃耕造成的地表植被无法恢复,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相似文献   
75.
水稻平衡配套施肥试验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得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N、P、K的施肥配比为1:0.2:0.5对水稻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6.
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的内陆河流域,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通过整理参考前人考察研究结论及实地调查分析发现:石羊河流域修建水坝,水资源分配方式及利用模式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强烈影响其中下游的植物种及群落变化。主要表现在:1)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植被面积、植被盖度、生物量等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植物类型发生了从湿生系列向旱生系列的转变,柽柳、盐爪爪、芦苇等植被逐渐退出,白刺、红砂、黑果枸杞等更耐旱植被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尤其是白刺在大部分地方都成为建群种。2)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植物为了适应风沙大、温差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等不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多种旱生特征和适应方式;在人为干扰相对较重的区域植物叶片结构逐渐变化为以环栅型为主;在人为干扰相对较轻区域的植物逐渐向正常型和全栅型方向发展;在地下水位下降较剧烈的区域,植物叶片类型发生了由正常型、环栅型向不规则型的完全转变。水坝建设引起的大面积开荒种田、水资源利用不均衡、下游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恶化等是植物类型和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
从广东、广西引进国内近年选育的18个荔枝新品种,在灵山香荔大树上高接换种进行区试。参照《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果实性状评价标准,依据果皮颜色、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焦核率、果肉内膜褐色程度、肉质、风味、香气、涩味等性状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总分为100分。于2018-2020年连续三年分别对引进品种果实性状测评评分,按三年平均得分高低对果实综合性状优劣进行排名筛选。结果是:糯桂、仙进奉、红绣球、红珍珠排名在前四位,在当地荔枝主产区品种结构调整可以优先考虑选用;一些品种虽然综合评分不高,但是具有的某个特异性状或某些特殊优良性状,如马贵荔单果重最大,是平均值的166%,穗大、特迟熟,果肉内膜褐色少;范焦1号、井岗红糥、岭丰糥和凤山红灯笼的焦核率均为90%以上且稳定,这些性状在种质资源创新及育种利用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8.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东北部,天山山脉西麓,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接壤,研究其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对于了解中亚气象与环境变化,应对新疆气象与环境将出现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英国East Anglia大学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1971-2000年的数据资料,并结合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的9个吉尔吉斯斯坦气象站点国际交换数据,利用PDSI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和年际间变化特点,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近30a的气象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在空间上除东北角呈湿润等级,西北角呈干旱等级外,大部分区域处于干湿正常等级;全国四季干湿适当,大部分区域处于干湿正常等级;而在时间上吉尔吉斯斯坦西北部逐渐湿润化,而东南部逐渐干旱化,区域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79.
针对苏南地区夏季叶菜生产病虫害严重和产量低造成的叶菜市场伏缺问题,在连栋温室条件下采用遮阳、防虫网等配套设施,从筛选耐热叶菜品种、合理安排茬口、降湿减涝等方面总结了夏季速生叶菜设施栽培技术,以提高叶菜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80.
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人们对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蔬菜污染问题的反响日趋强烈,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呼声越来越高,引起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政策和法规,并列入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一个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热潮正在形成。笔者就无公害蔬菜生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