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业科学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3 毫秒
41.
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1)不同雨强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随降雨过程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皆随降雨历时的增长而递增,并皆可用对数线性组合方程很好地描述.开始降雨后的15 min和35 min是侵蚀强度随降雨过程变化的转折点;(2)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皆随雨强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用线性方程很好地描述;(3)不同雨强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可用对数线性组合方程很好地描述,25°左右是侵蚀强度发生变化的临界坡度;(4)不同雨强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随坡长的增加整体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可用对数线性组合方程很好地描述,坡长80 cm左右是侵蚀强度发生变化的转折点;(5)土壤侵蚀强度随雨强、坡度、坡长的动态变化可用三元线性方程描述,雨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远超过坡度与坡长,且坡度与侵蚀强度的关系较坡长为密切.  相似文献   
4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沙黄土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1)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流速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增大,可用对数方程很好地描述,薄层水流流速与雨强和坡度呈正相关关系;(2)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的平均水深随降雨强度的增加整体警平稳增长趋势,其变化过程均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而平均水深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3)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坡面流雷诺数随降雨历时的持续整体呈递增趋势,雨强对雷诺数的影响较坡度更为显著,薄层水流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层流,而是处于层流失稳状态;佛汝得数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范围基本上都大于1,且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而稳步递增,坡度对佛汝得数的影响比雨强更为显著,试验中薄层水流基本处于急流状态;(4)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坡面流阻力系数随降雨历时的持续皆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43.
Philip模型参数推求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f准确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修改的适用自然降水入渗的Green—Ampt模型是模拟坡面降水入渗、产汇流的常用手段,该模型中一个重要参数——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f的准确取值对提高计算精度有重要作用。在分析Philip入渗模型和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两模型参数间的转化关系,并尝试用Philip模型参数间接推求Green—Ampt模型中的参数Sf。通过对积水入渗资料的处理和用降水产流资料进行准确性检验,结果发现,对黄土高原黑垆土而言,用Philip模型参数间接推求Green—Ampt模型中的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f是可行的,与直接用Green—Ampt模型获得的Sf值具有相同的精度。  相似文献   
44.
黄土高原不同降雨年型乔、灌木蒸散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地区17个乔木和15个灌木测定点生长季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降水量、土壤前期储水量、潜在蒸散量与乔、灌木实际蒸散量的关系,研究了不同降雨年型乔、灌木生长季实际蒸散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论是丰水年还是干旱年,乔木生长季实际蒸散量均高于灌木。不同降雨年型影响乔灌木实际蒸散的主要因素不同,丰水年影响乔灌木生长季实际蒸散的主要因素为降水,其次为潜在蒸散量而干旱年影响乔灌木生长季实际蒸散的主要因素为前期土壤储水量,其次为降水因素。  相似文献   
45.
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阻力的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斌  邵明安 《土壤学报》1996,33(2):211-216
本文依据生长箱内模拟试验资料,借助于瞬态流方程,从蒸腾速度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和玉米水流阻力的变性。  相似文献   
46.
四种方法推求土壤导水参数的差别与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公式和实测的饱和导水率间接推求土壤非饱和导水参数K(θ)和D(θ)是目前大多数水文模型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长武黑垆土为例,对其中比较流行的Broadbrige-White模型、VanGenuchten模型、Burdine模型和Mualem模型推求土壤导水参数的差别和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较高含水量范围内,4种方法推求的土壤导水参数与实测值相差很小,具有较高精度;用4种方法计算土壤水分扩散率D精度要明显高于对非饱和土壤导水率K计算精度;对黑垆土而言,用Broadbrige-White模型推求的土壤非饱和导水参数K和D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47.
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塬面苹果园、农田和其它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苹果园的水分环境效应表现为土壤高入渗率、降雨低产流率和强烈的蒸腾耗水作用形成的土壤低湿层,使土壤水库对干旱的调节作用丧失,导致苹果产量随年际降雨呈现较大波动。随着苹果种植面积的扩大,这种水分环境效应将加强土壤、植物、大气间的水分小循环,削弱降雨转化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比例,最终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数量和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8.
瞬变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水容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容是继水流阻力之后反映土壤-植物系统中水分动力学性质的又一重要水力学参数。通过生长箱内的模拟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土壤-植物系统的水容特性,分析了系统中的水容在植物抗御高湿型热害中的作用,探讨了用水容作为指标来评价生长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对大气干旱的适应能力,为水容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9.
土壤颗粒分布参数模型对黄土性土壤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颗粒组成是土壤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其分布曲线可用来估算土壤的水力学性质,然而对于土壤颗粒分布曲线的完整表达需要借助于参数模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参数模型的拟合效果不尽相同.为了选择能够较好描述黄土性土壤颗粒分布状况的参数模型,该文采用了3个指标--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和Akaike信息准则(AIC)值,对3类共10个参数模型(单参数模型2个,二参数模型6个,三参数模型2个)在黄土性土壤上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共828个土壤颗粒分析资料).结果表明:简化的三参数Fredlund模型对黄土性土壤颗粒分布的拟合效果最好,且受质地影响较小,二参数Weibull模型次之,单参数的Jaky模型效果最差.三参数Fredlund模型是估算黄土性土壤颗粒组成的最适宜的模型.  相似文献   
50.
神府东胜煤田复垦区土壤入渗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入渗性能是最基本的土壤物理特性之一。复垦区土壤的结构组成复杂,入渗特性有别于非矿区土壤。本文以神府东胜煤田马家塔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圆盘入渗仪分别测定了复垦区乔木、林地、荒地、灌木林地和草地的土壤入渗特性,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复垦区土壤入渗性能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实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入渗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在测定范围内,乔木林地、荒地、草地和灌木林地的稳定入渗率均表现出0 cm>—3 cm>—15 cm的规律性,其中草地稳定入渗率随吸力的变化更明显。研究表明:乔木林地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58和0.49.属于中等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