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生长素是植物中非常重要的调控激素,ABP1在很多生长素的调控作用中都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证明生长素结合蛋白与信号转导有关,但其具体转导路径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已知拟南芥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为模板,在禾本科二穗短柄草、大麦、水稻、高粱、谷子和玉米6个物种中鉴定出10个ABP1蛋白。通过序列保守性分析,我们了解到这些蛋白在C端均有一个保守结构域和典型的保守基序Motif2、Motif3,并且对其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只得到1个氨基酸位点受到显著正选择。有趣的是水稻Os12g34460基因十分特殊,它在进化树中发生显著分歧且丢失了C端的保守结构域,在亚细胞定位中也是有别于其它所有蛋白。最后,我们以玉米为代表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发现ABP1与ABP4和ABP5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使以ABP1为代表的生长素结合蛋白相关性质更加具体清晰,为揭示其作为重要信号的具体传导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并提出了在西部地区通过采取“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 ,大面积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宏伟计划 ,使退耕还林还草成为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任务。新疆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示范区域之一 ,经过 2 0 0 0年 7个试点示范县 1年的实践 ,我区退耕还林工作中暴露了不少问题 ,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 ,具体表现在 :1 对退耕还林选点缺乏科学论证 目前…  相似文献   
33.
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地下水水位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模型总体拟合较好,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086%。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总体上模型预报值较实际值偏大,尤其表现在水位极小值处。因此,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大,为了提高预报精度,需要随时对模型进行修正。同时针对水位下降过快的现状,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34.
不同处理下油松枯落物减流减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森林枯落物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控制效应仍待明确。采用室内大型土槽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油松枯落物的不同铺设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试验在4种雨强(30,60,90,120mm/h)和油松枯落物的3种铺设方式(裸坡对照、枯落物直接铺设和枯落物隔网铺设)下进行,设置枯落物隔网铺设方式来研究枯落物降低雨滴动能减少击溅侵蚀作用,设置枯落物直接铺设方式来研究枯落物增大地表粗糙率阻滞拦截作用。结果表明:(1)枯落物存在使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延长2.3~5.5倍,且枯落物隔网铺设较直接铺设初始产流时间更长。(2)2种枯落物覆盖坡面与裸土坡面相比,枯落物减小坡面径流流速47.9%~62.3%,雨强越小,枯落物减弱径流流速作用越明显。(3)枯落物显著增加入渗并减小径流,在雨强较小时作用更加明显。(4)枯落物可减少径流泥沙75%以上,直接铺设减沙更加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枯落物增大地表糙度减小流速。研究结果为植被坡面土壤侵蚀模型建立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为面向水土流失防控的植被构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我国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中的生产栽培来说,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进一步了解现阶段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使用,那么就需要通过创新技术为无公害农资栽培生产打造出比较良好的环境。在本文中,主要是分析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情况,在不断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管理和优化的基础上,以此为无公害栽培生产提供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36.
小麦新品种山农1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青  马岚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04+106
介绍了小麦新品种山农19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科学播种、肥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以坡面5年生金丝柳和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测定2种扦插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并应用Le Bissonnais法中快速湿润处理测定2种扦插植物不同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特征,测定指标包括:>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分析坡面2种扦插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扦插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在树干周围0~40 cm土层内,以>5 mm的粗根为主;2)在0~100 cm土层,根系含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3)金丝柳根系在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方面强于毛白杨;4)扦插植物R0.25与<1 mm根系含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根系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性能主要取决于<1 mm根系含量。   相似文献   
38.
石羊河下游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较准确地判断人类活动对石羊河径流的干扰点,利用重新标度极差分析法(R esca led R angeA na lys is),对下游红崖山水库1956~2000年的入库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序列变异年份为1977年,以其为分界点的前后两个序列的统计特征值及回归方程均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与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变异点分析结果符合实际。由此可见,自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然条件已不是影响石羊河下游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上中游人类活动对径流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9.
基于石羊河流域绿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转化影响机理的分析,概化了影响流域水资源转化的主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和反映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的状态变量,建立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为输入端、以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为输出端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多年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了预期要求。利用该模型能够进行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对水资源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