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灌溉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灌溉时期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产量、质量、耗水量和蒸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2茬紫花苜蓿的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第1茬灌溉返青水+分枝期灌水、第2茬刈割后5 d灌水产量较高;第3茬紫花苜蓿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3茬紫花苜蓿的叶茎比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建议北京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应在第1茬返青期+分枝期和第2茬刈割初期灌水,第3茬应少灌水或不灌水。紫花苜蓿各茬的耗水量随水分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适当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蒸散率最小,表现为第1茬紫花苜蓿在返青6 d灌水的蒸散率最低,为278.53,第2茬刈割后5 d灌水的最低,为360.58,第3茬不灌水处理最低,为420.56,3茬紫花苜蓿刈割后5 d+分枝期灌水的蒸散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分枝期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分枝期光合性能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敖汉苜蓿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分枝期均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皇后、WL323和Vector苜蓿水分胁迫下的净光合速率较低;WL323的净光合速率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Vector、皇后和敖汉苜蓿分枝期的净光合速率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表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分析水分胁迫紫花苜蓿分枝期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认为试验中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因素,重度水分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92年以来对呼市地区种植的草红花进行了多年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密度与产量等方面的试验观测。结果发现 ,草红花在本地区旱作条件下 ,生育期约 110d ,植株高度 75~ 90cm ;4月 1日播种 ,7月 5日开花 ,8月 3日开始种子成熟 ,密度 15 6株 /10m2 为宜 ,花产量达 9 7kg/亩 ,种子产量 16 3 5 7kg/亩。同时发现 ,草红花出苗快 ,幼苗耐寒性强 ,宜早播 ;并提出苗期应注重防治蚜虫 ,生长期间应及时灌水防旱 ,拔除有刺植株 ,及时采收花及种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择我国培育的中草3号、甘农1号、龙牧806、中苜2号、新疆大叶、公农1号等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氨基酸组分的分析及含量的测定,综合评价紫花苜蓿蛋白质营养价值,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我国紫花苜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分别种植于不同试验小区,小区面积为30 m 2,重复3次。试验样品为当年种植的第一茬于初花期刈割的苜蓿,每个小区随机选3行,刈割后105℃杀青20 min,65℃烘干48 h,粉碎过60目筛。采用盐酸水解法,使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氨基酸含量及组分。通过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和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比较,通过计算紫花苜蓿必须氨基酸比值(RAA)、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RC)、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综合评价紫花苜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我国培育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含有被测的17种氨基酸。6个紫花苜蓿品种除天冬氨酸(Asp)、半胱氨酸(Cys)、脯氨酸(Pro)、鲜味氨基酸(F)的含量以及酸鲜甜氨基酸与苦味氨基酸比值((S+F)/B)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为14.85%—19.48%、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5.35%—6.93%、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50%—12.55%,其中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紫花苜蓿含有9种药效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60%以上,甘农1号、新疆大叶和公农1号紫花苜蓿的药效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紫花苜蓿酸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与苦味氨基酸含量比大于1.8。除了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低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外,其他几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6个紫花苜蓿品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T值)在35%—36%之间,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的比值(E/N值)在54%—57%之间,E/T值和E/N值均略低于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在73—77之间,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均接近1。【结论】紫花苜蓿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齐全,相对均衡合理,接近人体氨基酸比例。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为可食用优质蛋白源,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紫花苜蓿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作为蔬菜食用时建议搭配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高的食品作为互补,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在小麦生产上的增产增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性耕作是在变革传统耕作制度的基础上走出的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的新路子.文章针对黄陵县2002-2003年示范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及2003-2009年大面积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情况,经过比对和研究,从经济效益、节水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前景、技术模式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中苜2号愈伤组织生长情况、诱导率的影响,筛选适合中苜2号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类型和最优激素配比。结果表明,以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状况良好,诱导率高,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2,4-D浓度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外植体类型;诱导中苜2号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0.2mg/L+NAA0.01mg/L+6-BA1mg/L+KT0.2mg/L。  相似文献   
17.
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对植物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金梅  周禾  孙启忠  郭强  李芳 《草业科学》2009,26(9):129-134
对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酶特性和转化膜质脱饱和酶和酰基转移酶基因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论述。膜是植物低温伤害的首要发生地,细胞膜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膜质脂肪酸不饱和性,不饱和度越高,膜稳定性越强,抗寒性越强。膜质脂肪酸不饱和度主要由膜质脱饱和酶活性和酰基转移酶的特异性不同所致,目前克隆和研究了10多个与植物细胞膜质不饱和性相关的基因,通过高效表达这些基因可以明显提高冷敏感植物的抗寒性。因此转化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是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的研究应向农业生产应用转化,同时要加强脂肪酸脱饱和酶表达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主要真菌病害的rDNA-ITS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19株占63.3%,为优势菌,包括Penicillium sp. 、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木霉属(Trichoderma)8株占26.7%较次之,包括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Trichoderma s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各1株,各占3.3%;聚类分析表明,30株病原聚为五大类群。【结论】引起陕西省周至县‘华优’、‘海沃德’和 ‘秦美‘猕猴桃贮藏期果实霉烂优势病原菌为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rDNA-ITS区序列在青霉菌属内种间差异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盐分不均匀分布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离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土壤盐分浓度在空间上呈不均匀分布,研究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水分吸收、光合作用以及根叶部位K~+和Na~+的影响,探讨紫花苜蓿适应根部不均匀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为紫花苜蓿耐盐品种培育及改良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培法,将紫花苜蓿幼苗的根均匀分成两部分置于分根装置中,给予两侧根部相同或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设置对照(0/0)、低盐胁迫根部分别为0 mmol·L~(-1)NaCl(0/400)和100 mmol·L~(-1)NaCl(100/300)的不均匀盐胁迫处理和均匀的200 mmol·L~(-1)NaCl胁迫处理(200/200),处理7 d后取样分析。【结果】不均匀盐胁迫与均匀盐胁迫均抑制了紫花苜蓿生长,导致水分吸收减少、叶片Na~+浓度增加和叶片K~+浓度减少。然而,0/400处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鲜重、水分吸收分别比200/200处理提高了24.3%和44.2%,其叶片Na~+浓度比200/200处理降低了53.6%、叶片K~+浓度与200/200处理无显著差异。0/400处理0侧根部水分吸收比对照提高12.3%、Na~+浓度是对照的10.5倍、K~+浓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00/300处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鲜重、整株水分吸收、叶片K~+浓度均与200/200处理无显著差异。100/300处理叶片Na~+浓度比200/200处理提高了31.0%。100/300处理100侧根部水分吸收比对照降低了33.9%、Na~+浓度是对照的39.5倍、K~+浓度比对照降低了31.3%。0/400、100/300与200/200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而0/400的净光合速率与200/200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对照,100/300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紫花苜蓿根部平均盐分浓度为200 mmol·L~(-1)NaCl时,一侧根部NaCl浓度等于或高于其半致死浓度,另一侧根部NaCl浓度为0 mmol·L~(-1)时,不均匀盐胁迫缓解了根部高浓度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当低盐胁迫根部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不均匀盐胁迫不能够缓解根部高浓度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饲药两用特色牧草西藏荨麻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别于营养期、开花期和结实期采集西藏荨麻样品,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脂肪酸组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西藏荨麻在营养期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34.97%和26.52%。西藏荨麻富含钙和铁,其含量在结实期和开花期达到峰值,分别为48.41和1.73 g/kg。生长期西藏荨麻的脂肪酸组分主要由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和油酸构成,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71.66%和52.83%,且全株中平均含黄酮1.49%、粗多糖0.83%、单宁0.34%和总皂苷0.12%。随着生长期延长,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而纤维组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锌和铜含量显著减少,而钼含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酸组分基本在结实期最高(P<0.05),而营养期和开花期差异不显著;黄酮、粗多糖和单宁含量均在开花期最高,总皂苷含量在结实期最高(P<0.05);说明生长期西藏荨麻营养丰富多样,各种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