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大学生的素质现状出发,论述了素质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并对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2.
笔者根据昭通市渔洞水库径流区畜禽粪污排放、处理、利用情况,结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农办牧[2022]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办[2017]135号),《云南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试行)》(云农牧[2019]37号),全国畜牧总站《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大主推技术》(牧站[2022]105号)以及《昭通市渔洞水库水环境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畜禽粪污治理的具体要求,探讨昭通市渔洞水库径流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及资源化利用综合配套办法,以期为渔洞水库径流区畜禽粪污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3.
水铁矿-天然腐植酸复合材料(FH-NHA)已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但来源不同的天然腐植酸活性位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钝化效果不可控,限制其实际应用。本文以优化的非生物腐殖化工艺合成了结构性质可控的人工合成类腐植酸(SHLA),并进一步制备了水铁矿-人工合成类腐植酸复合材料(FH-SHLA)。基于土壤模拟实验,结合土壤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态和改进的BCR提取态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解析了FH-SHLA施用后的重金属钝化效果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揭示了其重金属钝化机制。结果表明:FH-SHLA会显著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阳离子交换容量、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加FH-SHLA培养30 d后,土壤中DTPA提取态Pb、Cd和Zn含量分别降低了65.98%、29.68%和60.89%,降低效果均优于FH和FH-NHA;FH-SHLA显著促进了土壤Pb、Cd和Zn由有效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向稳定态(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变,钝化效果优于FH和FH-NHA;结合强度系数和钝化效率明显提高,迁移系数和生态...  相似文献   
34.
中药治疾病具有独特疗效,中药适应症广,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开展动物用中药制剂,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致力于介绍中药制剂的毒性评价方式,包括评价药物毒性的试验选择、动物选择、血常规、 C反应蛋白和生理生化指标等,从而达到评价中药制剂是否会损伤动物的各内脏组织器官的目的,为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不同施氮水平下增密对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增密对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为制定大田玉米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合两种玉米品种、两种密度、三种施氮水平,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抗倒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品种之间相比,'北青340'在产量、茎粗及抗折力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故'北青340'在产...  相似文献   
36.
针对铁观音茶园施肥过量问题,于2018—2019年在安溪县布置4季田间试验,分析农民习惯、优化施肥以及乌龙茶专用肥对铁观音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环境代价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新梢氮磷钾的养分浓度和养分带走量以及茶叶品质无显著差异;乌龙茶专用肥处理较优化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芽密度。(2)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63.8%、112.4%、106.6%,乌龙茶专用肥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72.3%、123.3%、117.3%。(3)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表观盈余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减少了48.0%、58.0%、65.8%,乌龙茶专用肥处理的氮、磷、钾肥表观盈余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减少48.8%、58.0%、65.8%。(4)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单位产量的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酸化效应、富营养化效应的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37.6%、36.1%、37.5%、37.7%,乌龙茶专用肥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42.4%、41.0%、42.3%、42.5%。减肥情况下茶叶产量、芽密度和百芽重均未受到影响,且在保证茶叶养分吸收利用、品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磷钾养分的表观盈余和环境代价。此外,加镁显著提高茶芽密度,对实现铁观音茶叶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明确乌龙茶产区镁肥投入对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镁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为茶园科学施用镁肥及提高茶树镁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乌龙茶代表产区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设置不同镁肥用量试验,两个试验地均以不施镁肥为对照(Mg0),安溪县镁肥(MgO,下同)用量处理为17.5、35.0、52.5和70.0 kg/ha,武夷山市镁肥用量处理为17.5、35.0、70.0和140.0 kg/ha,镁肥用量由低到高均依次记作Mg1、Mg2、Mg3和Mg4,收获期测定茶叶产量、养分吸收量、茶叶品质及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并分析镁肥肥效反应.[结果]施用镁肥可提高茶叶产量及茶芽密度,安溪县春季和秋季茶芽密度增幅分别为2.2%~10.6%和8.5%~19.4%,武夷山市春季和秋季茶芽密度增幅分别为3.6%~15.3%和17.3%~22.9%.施镁对茶多酚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各镁肥处理的春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安溪县秋茶Mg4处理、武夷山市秋茶Mg2处理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较对照显著提高(P<0.05,下同).施镁可提高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及茶叶纯收益,安溪县春茶和秋茶纯收益分别增加2846~5127和2636~6282元/ha;武夷山市春茶和秋茶纯收益分别增加5676~37659和9171~14347元/ha.施镁后新梢氮、磷、钾浓度及秋茶镁浓度无显著变化,但春茶新梢镁浓度增加,安溪县Mg4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7.8%,武夷山市Mg2处理较对照显著提升7.4%;各镁肥处理的新梢氮、磷、钾和镁带走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两个试验地0~20 cm及武夷山市20~40 cm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均随施镁量增加而增加,且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和镁素盈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安溪县20~40 cm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变化不显著,土壤交换性镁浓度与镁素盈余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施用镁肥在改善土壤交换性镁浓度的同时,提高了茶叶产量及茶芽密度,其中以武夷山茶区的增产潜力高于安溪茶区.施肥还可提高新梢氮、磷、钾和镁带走量,以及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和茶叶纯收益,但对茶叶品质(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改善作用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38.
文章分析了导致运动图像模糊的原因,简要叙述了局部运动模糊的复原方法并建立了相关模型。引入了点扩展函数PSF,该函数含有两个模糊因子分别为模糊角度和模糊尺度,清晰图像在模糊因子和噪声的影响下变成模糊图像。为了简化计算,本文只考虑不加噪的退化模型。在对图像进行恢复之前,首先考虑将运动模糊物体与背景图分离,这里采用了RPCA算法。然后通过对已提取出的图片的频谱图的分析得到模糊角度,采用微分自相关PDA的方法就可以得到模糊尺度。在复原的过程中,选取了常用的维纳滤波法对局部运动模糊的图像进行复原。  相似文献   
39.
从目前大学生的素质现状出发,论述了素质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并对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0.
铁观音茶园土壤酸化与交换性镁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了酸化茶园中的土壤交换性镁状况,为茶园科学施肥提供支持。在安溪县主要产茶乡镇共采集了297个表层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土壤pH及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了分布特征研究,应用相关分析进行了土壤pH与交换性镁相关性研究。安溪茶区的土壤pH值变幅在3.1~6.7之间,超过68%的茶园土壤pH低于4.5,土壤酸化极其严重;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0~79.0 mg·kg~(-1)之间,平均为23.7 mg·kg~(-1),82%的茶园土壤低于40.0 mg·kg~(-1),土壤交换性镁普遍缺乏。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镁有效性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茶园土壤大面积酸化以及土壤交换性镁缺乏是目前茶园生产普遍面临的问题,建议在茶园生产上控制氮肥的投入,同时重视镁肥的补充以确保茶叶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