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7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目的]对乌梅类杨梅四倍体种质进行鉴定分析,为杨梅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通过染色体检测、果实外观、质量和品质等表型性状的测定,对四倍体2008X4进行鉴定。[结果]2008X4的染色体数目为32条,与‘荸荠种’(16条)相比染色体数量加倍,为四倍体材料,且在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葡萄糖、糖酸比、V_C等果实质量和品质性状上显著高于‘荸荠种’。[结论]该乌梅类四倍体材料可作为目标优株,也可为优质大果的倍性杂交育种提供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42.
为了准确判断杨梅的成熟度,本研究以白梅类水晶种和红梅类东魁为试材,分别测定连续18个采样时期的果实色差参数明度L*、红绿值a*、蓝绿值b*等,并计算色泽比a*/b*,探究了杨梅的色差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成熟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东魁的L*先缓慢增大再迅速减小,a*在转白期后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L*缓慢增大直至稳定,a*基本不变。东魁和水晶种b*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经历了先变小,后迅速增大,再逐渐减小直至稳定的过程。在东魁发育的幼果期至转白期,水晶种的a*/b*与东魁的变化一致,均为由负值转变为接近于0的正值的过程;东魁在果实发育的转红期至成熟期a*/b*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a*/b*则呈缓慢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杨梅果实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2012年引进蜂蜜罐、美人指枣、伏脆蜜、沾化冬枣等4个鲜食枣品种在舟山设施栽培试种,试验结果表明,其生长、结果等综合性状良好:4个鲜食枣品种单果重为6.65~14.98 g,可食率为97.3%~98.8%,总糖含量为8.73%~19.07%,可滴定酸含量为0.26%~0.48%,VC含量为896.7~4 452.2 mg·kg-1,果肉酥脆、甜度适中、汁液多而甜、口感优良。设施栽培条件下丰产稳产,4个品种单株产量为6.84~7.63 kg,且裂果率仅为2.6%~4.5%,果实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舟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不同修剪程度对树体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作者对衰弱的国光苹果树进行了不同的试验处理,并对其新梢中的主要生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为确定衰弱树适宜的更新修剪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关于秸秆还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各地实施秸秆禁烧工作后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实践提出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6.
为了提高衰弱病杨梅的抗逆性、增强树势、改善果实品质,研究了氧化剂(HMAO)对衰弱病杨梅树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MAO灌根处理有利于杨梅的营养生长,HMAO 600和300倍液处理的梢长显著长于CK,分别比CK增加90.91%和84.36%;梢粗以HMAO 600处理的最粗,为3.23 mm;光合速率以HMA...  相似文献   
47.
‘早鲜’杨梅是从杭州市萧山区梅山休闲农庄的‘早色’杨梅种植区中发现的优良变异单株,经长期选育而成的早熟新品种。详细阐述了该品种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果实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并从园地选择、种苗繁育、苗木种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料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分析了其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具有早熟、果大、稳产、抗病、耐低温和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合在浙江省北部区域及气候、土壤相近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8.
不同颜色防雨布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杨梅综合品质及经济效益,研究延迟杨梅成熟期、降低落果率的技术措施,在杨梅硬核期和转色期分别设置覆盖防虫网及防虫网配合覆盖白、蓝、绿、红、黑色防雨布处理,以无覆盖处理为对照(CK1),测定不同处理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绿色和蓝色防雨布有利于降低温度和相对湿度,而红色和黑色防雨布有利于温度升高,所有处理均显著抑制光合速率和枝梢的伸长,光合速率抑制率达30.62%~66.75%,其中转色期覆盖防虫网+绿色防雨布处理的抑制率最高。CK1的果实在成熟时100%脱落,硬核期和转色期进行防虫网单独覆盖和防虫网+黑色防雨布共4个处理的落果率在35.23%~70.49%之间,其他处理能显著降低杨梅果实落果率,落果率在16.44%~19.9%之间;防虫网+绿色防雨布处理、防虫网+蓝色防雨布处理延迟杨梅果实成熟时间最长,达5~9 d。综合分析杨梅果实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转色期覆盖防虫网+蓝色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而覆盖防虫网+黑色防雨布处理的最差。本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不同颜色防雨布开展杨梅设施栽培、延迟杨梅供应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9.
评价6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清水对照,施用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和1 0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防治效果在78.8%92.3%。考虑到农药减量,以上2种生物药剂搭配250 g·L-1嘧菌酯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棚膜颜色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7种单色棚膜(红色、橙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白色)、3种双色棚膜(黄+红、红+蓝、黄+绿)以及露地栽培等11种处理,测定棚内与露地杨梅的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棚膜颜色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膜、绿膜、紫膜及红+蓝双色棚膜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红+蓝双色棚膜可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紫膜和粉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均有所增加,同时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糖酸比提高。经主成分分析比较,果实品质特征较优的前3位排列顺序为黄色、红+蓝、紫色。这3种处理的果实与对照相比果形较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综合品质较对照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