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业科学   28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不同砧木嫁接对无籽西瓜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抗无籽10号’西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植物生理生化测定等方法, 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无籽西瓜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能提高无籽西瓜3个生长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C/N,且能提高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不同砧木嫁接无籽西瓜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以及MD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的嫁接组合表现有差异,其中以长葫1号为砧木的嫁接苗表现较为突出。叶片光合和抗性相关生理指标可以作为无籽西瓜砧木品种筛选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2.
王晖  张珉  张小红  夏兰琴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463-3472
【目的】通过体外饲喂双链RNA(dsRNA),利用RNAi技术沉默麦长管蚜和桃蚜体内细胞色素P450。【方法】采用PCR克隆获得麦长管蚜和桃蚜体内细胞色素P450片段;利用双链RNA合成试剂盒合成麦长管蚜和桃蚜细胞色素P450保守序列的dsRNA;在蚜虫人工饲料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3、5和7.5 ng•μL-1的dsRNA,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于饲喂后2天、4天、6天、8天统计蚜虫的存活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饲喂后目标基因的表达抑制情况。【结果】从麦长管蚜与桃蚜的cDNA中分别克隆细胞色素P450,所克隆片段同源性为90.1%,发现随着dsRNA浓度的增大,麦长管蚜和桃蚜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高,最高死亡率可分别达75.56%和64.44%。提取饲喂dsRNA浓度为7.5 ng•μL-1的不同时间段的蚜虫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目的基因被沉默。【结论】利用麦长管蚜和桃蚜细胞色素P450保守序列的dsRNA,体外饲喂后,通过RNA干扰(RNAi),能够显著降低蚜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水平,直至导致目的基因沉默和蚜虫死亡。  相似文献   
43.
以‘东湖早’和‘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研究其叶片氮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夏梢、秋梢和冬梢叶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四个季节中,2个品种的叶片全氮含量均与NR、GS和GDH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早钟6号’枇杷叶片氨态氮含量与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东湖早’枇杷叶片氨态氮含量与NR和GS活性则呈不显著相关;2个品种的叶片硝态氮含量与NR、GS和GDH的活性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福州市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李、柑橘、橄榄、枇杷、龙眼为福州市五大主要果树,简要介绍了五大果树的品种资源,调查五大果树在福州市的生产种植分布,李主要分布在永泰县大樟溪两岸(海拔200~500m),种植面积1.35万hm~2,产量为12.4万t;柑橘主要分布在闽清县、永泰县、闽侯县、连江县等,种植面积0.97万hm~2,产量为12.3万t;橄榄主要分布在闽侯县、闽清县等,种植面积0.82万hm~2,产量为7.2万t;枇杷主要分布在福清市、永泰县、连江县等,种植面积0.71万hm~2,产量为4.7万t;龙眼主要分布在长乐市、福清市、闽侯县等,种植面积0.47万hm~2,产量为2.9万t。最后阐述了五大果树果实采后的加工现状。  相似文献   
45.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大豆农田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降水利用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全膜微垄沟播(PMRF)、全膜双垄沟播(PDRF)、全膜覆土穴播(PSH)、全膜平铺穴播(PH)和传统露地条播(CK)对大豆农田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PMRF'、PSH使播前至苗期0~10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5.2%、12.2%;分枝期分别高13.6%、21.8%;PMRF'、PH提高开花至结荚期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2.5%、7.7%。4种地膜覆盖处理有效提高大豆农田全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其中,PMRF‘、PDRF处理大豆分枝期之前增温幅度较大、开花期之后温度变化幅度较小。与CK相比,地膜覆盖使籽粒增产36.9%~77.2%,其中PMRF籽粒产量达到2 500kg·hm~(-2),较PDRF、PSH、PH分别高7.2%、23.1%、29.4%。PMRF、PDRF'较CK耗水量分别降低5.2%和12.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86.8%、89.6%。全膜垄作沟播能够调控土壤的水温条件,提高大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特别是全膜微垄沟播增产、增效效应较好,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大豆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6.
放牧强度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克鲁伦河流域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植物生活型划分功能群类型,比较了3种放牧强度对植物功能群的组成结构、地上生物量和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轻牧、中牧和重牧3种放牧条件下的总物种数分别为20、23和18种,符合"中度干扰假说";3种放牧强度下多年生非禾草物种数在群落中均占较高比例。2)轻度放牧条件下物种丰富度较低,但各放牧强度下功能群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物种丰富度与功能群多样性无显著关系。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多年生禾草和灌木、半灌木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反,多年生非禾草优势地位越来越显著。重度放牧增加了一、二年生草本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和地上生物量,但与轻牧、中牧相比,其优势度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47.
以长营(15 a实生树)、山源1号(15 a实生树)橄榄品种为试材,采用电导法测定了橄榄叶片在不同低温和不同持续时间处理下的相对电渗率,旨在探讨低温及持续时间对其伤害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2个橄榄品种的叶片相对电渗率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随着温度降低上升速度加快;(2)‘长营’的受冻临界温度是-4℃,持续时间不超过12 h;‘山源1号’的受冻临界温度是-4℃,持续时间不超过10 h;(3)‘山源1号’的耐寒性稍弱于‘长营’。本试验结论可以应用于指导2个橄榄品种的冬季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48.
研究不同茶树菇菌糠复合基质对西瓜穴盘育苗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用于西瓜育苗的基质配方。试验分别用3~5 mm、<3 mm 2 种粒径的茶树菇菌糠,按照不同比例与红泥土复合并进行西瓜穴盘育苗试验,研究不同基质下西瓜苗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复合基质中茶树菇菌糠体积比例的增加,西瓜苗的成苗率、干物质积累、壮苗指数等指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当基质中菌糠体积比例超过70%时,西瓜苗各指标有所下降;复合基质中菌糠比例为70%时较为适宜于西瓜穴盘育苗,且小粒径菌糠较大粒径复合基质更有利于西瓜苗的生长。茶树菇菌糠复合红泥土基质可用于西瓜穴盘育苗,建议使用小粒径(<3 mm)茶树菇菌糠:红泥土=7:3的配方进行西瓜育苗。  相似文献   
49.
基于Mein-Larson入渗模型的降雨滑坡失稳破坏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的失稳破坏概率,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引入并扩展了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的基础上,将Mein-Larson入渗模型与无限边坡稳定性方法有机结合,建立2种降雨情形(高强度短历时和低强度长历时)下降雨滑坡稳定性的确定性评价模型,然后再将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与降雨滑坡的确定性评价模型结合,建立降雨滑坡稳定性的概率评价方法。[结果]提出了1种降雨诱发浅层滑坡失稳的概率评价方法。[结论]概率评价方法可以描述降雨滑坡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可以计算不同降雨情形下,不同降雨时刻降雨诱发边坡的失稳破坏概率。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边坡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0.
川杂棉23是利用转基因(含Bt)抗虫核不育系抗A3为母本,优质丰产品系ZR6为父本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棉2009003)。该品种高抗红铃虫、抗棉铃虫,丰产性好,杂种优势强。主要适宜四川棉区及长江中下游部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