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4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吴志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43-5243
对胺苯磺隆在我国的药害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其产生药害的原因,从而确定了胺苯磺隆合理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对赤霉粗毒素的敏感性测定,期望以赤霉毒素作选择压力,进而对筛选抗赤霉病突变体作初步探索。 赤霉粗毒素提取:以麦粒为培养基,产毒能力较强的禾谷镰刀菌F_(10)为接种菌株,25℃下培养30天。用甲醇-乙酸乙酯法抽提获得粗毒素,以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标准,经薄层层析及紫外扫描定量测定后备用。  相似文献   
13.
4种苦参碱制品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靶标生物毒性评价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推进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的科学合理使用,本研究评价并比较了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 (鹌鹑、家蚕、蜜蜂、蚯蚓、蝌蚪、斑马鱼) 的毒性及农作物 (豇豆) 对其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蝌蚪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对豇豆属于低风险性,且0.3%苦参碱水剂对家蚕无慢性毒性;但不同苦参碱制品对同种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鹌鹑的7 d-LD50值 (均为有效成分,下同) 分别为512、504、>1 000和 >3 000 mg/kg鹌鹑;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 >3 000、1 300、>5 000和821 mg/L;对蜜蜂的48 h-LC50值分别为1 145、1 361、>3 000和337 mg/L;对蚯蚓的14 d-LC50值分别为549、428、564和 >1 000 mg/kg土壤;对蝌蚪的48 h-LC50值分别为 >100、>100、263和15 mg/L;对斑马鱼的96 h-LC50分别为85、65、193和20 mg/L;其中苦参乙醇浸膏的毒性最低。可见,苦参碱制品对环境生物较为安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胺苯磺隆为美国杜邦公司1985年开发成功的油菜田专用除草剂.由于其存在一定缺陷,在美国未能商品化。我国于1993年首次由辽宁省沈阳北方联合化工厂取得25%可湿性粉剂登记.随后有多家企业登记20%、10%、5%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农药使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在进行农药登记时,根据其对环境、人类的风险评估。将产品分为两类:“一般性使用产品”和“限制性使用产品”。《联邦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法》(FIFRA)认为,“一般性使用产品”是那些被认为较为安全的。若按标签使用.不会对人类和环境有重大影响.使用技术要求不高的农药产品。“限制性使用产品”则是那些被认为对环境和人类风险较大的.或使用技术要求较高的。即便是按标签指导使用也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农药产品。“限制性使用产品”目前约占整个登记产品总数的1/4。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环保局(EPA)根据1996年颁布的“食品质量保护法”(FQPA),对“小使用农药”实行有效登记和管理。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小使用农药”的概念1.1由美国国家农业部(USDA)确认,在全美种植面积不超过12.1万hm~2的农作物(小作物)上使用的农药。1.2根据农药使用者和登记者所提供的信息,经由EPA与USDA协商后,确认其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足以支持农药登记所需的费用,如一些大宗作物某种特殊的或区域性的有害生物防治用药;并且,上述两种范围的用药,必须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尚无足够的已登记的替代产品;2)其替代产品对环境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化学信息素的概念、性质、作用机制,以及技术和产品特点等背景,参照国际上的现有登记制度,科学地对我国化学信息素登记、标准制订和命名等方面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乙氧氟草醚的应用前景与使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志凤 《杂草科学》2004,(4):12-14,41
乙氧氟草醚为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现陶氏公司)1975年开发成功的二苯醚类除草剂,其制剂为24%乙氧氟草醚EC,商品名称果尔。先后在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国取得登记,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登记,登记作物为水稻,此后又扩大到森林苗圃、甘蔗、大蒜、花生、棉花。目前,该产品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获得登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卫生杀虫剂现状及加强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杀虫剂是防治蚊、蝇、蟑螂等卫生害虫的化工产品,主要应用在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杀虫剂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促使卫生杀虫剂的新产品、新剂型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卫生杀虫剂生产企业800多家,产品1300多个。在给城乡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对市场上众多的卫生杀虫剂产品,其质量、效果、安全性情况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997年颁发的《农药管理条例》明确卫生杀虫剂属农药管理范畴,为卫生杀虫剂的规范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我国对…  相似文献   
20.
吴志凤  张佳 《农技服务》2005,(11):30-31
(一)概述 胺苯磺隆是美国杜邦公司1985年开发成功的油菜田专用除草剂,由于其存在一定缺陷,在美国未能商品化。我国于1993年首次由辽宁省沈阳北方联合化工厂取得25%可湿性粉剂登记,随后有多家企业登记20%、10%、5%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