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为优化天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提供一些有益参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酶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并将其与常规有机溶剂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当纤维素酶浓度为0.4 mg/m l时,酶解效率最高;pH=4.5时,总黄酮的得率最高;酶解温度为50~55℃时,总黄酮的得率较高;酶解2.5 h的总黄酮得率最高。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给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玉米胚中总黄酮的提取参数为:纤维素酶浓度为0.5 mg/m l,pH=4.5,在50℃下酶解3 h,然后在80℃下浸提120 m in。酶法与有机溶剂法提取总黄酮的平均得率分别为4.65%和2.46%。[结论]酶法提取的提取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取代常规有机溶剂法。  相似文献   
42.
为了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甜菜的共生关系,收集甜菜根系及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甜菜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AM真菌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甜菜根际土壤AM真菌侵染甜菜根系情况。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出甜菜根围土壤中具有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且应用Nested-PCR技术从甜菜根内检测到了G.mosseae,表明G.mosseae侵染甜菜根系。  相似文献   
43.
新疆卡拉库尔羊梅迪/维斯那病毒感染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3个自然感染梅迪/维斯那病毒羊场的7只新疆卡拉库尔羊进行病理学研究。在临床观察期间,试验羊仅出现轻微的与梅迪/维斯那病毒有关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5例血清学阳性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乳腺病理学变化,与其他器官的组织切片观察比较,未见到淋巴组织样间质性肺炎(LIP)、脉管炎、关节炎及滑膜炎病变,表明乳腺是最敏感的靶器官。根据邓普辉等对乳腺炎严重度和分型的描述,新疆卡拉库尔羊乳腺炎病变的严重度均低于其他毒株感染的乳腺炎,从病理学上证实新疆卡拉库尔羊为梅迪/维斯那病毒的低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44.
2004年5月20日,我市某县古城乡一养殖户饲养的1000只17日龄的鹅开始发病并陆续死亡,服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截至6月11日,畜主把病料送到我站化验室化验时,已死亡400余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变化和治疗性诊断,综合诊断为小鹅瘟,并立即采取措施。一周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现将该病的发生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孵坊传播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壳后20日龄左右的雏鹅,传染快而病死率高,一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的死亡率为50%左右,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可经蛋将病传至下一代。此病潜伏期为3~5天,根据发病日龄和病程,可分为三种类型:3~5日龄发病者常为最急性型,往往无前驱症状,一发现即极度衰弱,不久死亡;以后至15日龄内所发生的大多数病例常为急性型,病鹅精神萎顿,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呼吸用力,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两腿麻痹,1~2天衰竭死亡;15...  相似文献   
45.
2004年8月,库尔勒市一养殖户饲养的肉杂鸡1600只,因饲喂自配发霉饲料引起曲霉菌病,先后死亡450只。现将发病情况及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于2004年8月15日购进肉杂雏鸡1600只,开食至6日龄饲喂的是正大料。雏鸡长势良好,7日龄时改喂自己配制的混合粉料(其中玉米在粉碎前已有霉变),喂至9日龄时有些仔鸡出现发呆,气喘,个别鸡出现腹泻,11日龄出现死亡,至14日龄时鸡死亡72只,15日龄时死亡81只,16日龄时死亡116只,17日龄时停喂自配料,改喂正大料,死亡有所减少。至25日龄又陆续死亡181只,累计死亡450只,死亡率为28.1%。生长明显受阻,部分鸡…  相似文献   
46.
1982年10月,新疆某团猪场,饲养种猪937头,其中大公猪7头,近产母猪85头,其余均为30—60公斤的肥育猪。饲料以玉米为主,发霉玉米的检出率占86%。饲喂玉米的时间为1982年10月至1983年3月初。猪群先后发病,死亡107头。发病和死亡的猪,极大部分为30—60公斤的肥育猪。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0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O(P,)、0.033(P2)、0.067(P3)、0.100(L)gP20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R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1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48.
白城市洮北区保平乡保平村农民袁军,今年在650平方米的温室内进行无公害番茄生产,其产量、质量、效益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亩)产达7500千克左右,比去年提高7%。平均单价3.00元/千克,比去年提高35%。春秋两茬收入达35000元,纯收入28000元,比去年提高42%。同时还创出了品牌,市场上供不应求。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以‘黑农48’(高蛋白型)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在根系周围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以空间代替时间进行连作处理,应用酸性品红方法检测F. mosseae侵染大豆根系情况并按后列分级标准计算根腐病发病率;运用化学滴定法和比色法检测处理后大豆根系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试验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1年、2年和4年)进行盆栽试验,并设定不接种F.mosseae为对照组(C),接种F. mosseae为处理组(T)。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大豆根系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呈上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土壤脲酶(URE)、CAT、蔗糖酶(SUC)、磷酸酶(PHO)和PPO活性先降低后升高,纤维素酶(CEL)的活性逐渐降低。接种F.mosseae诱导大豆根系产生防御酶活性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F. mosseae可以缓解连作障碍、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0.
杜梨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蔷薇科植物,植物枝干有刺状物,通常植物植株的高度在10m 左右,叶片呈椭圆长条状,叶片两面有白色的绒毛。杜梨的果实直径在5-10mm 之间,呈褐色带有浅色的斑点,由于杜梨具有的很强的生存能力。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杜梨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较强适应能力,被很多地区的人们大面积的种植和培育,不管是寒冷的北方,还是土地贫瘠的西北,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种植技术,有效的提升了杜梨的生存和生长成活率,给当地的种植农业人员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