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4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豫新55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早熟,生育期 60~66 d(天);合抱类型,株高35 cm,开展度54 cm;叶球高29 cm,横径14 cm,单球质量1.5~2.0 kg,每667 m2净菜产量3 500 kg左右,净菜率71.67 %;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黑斑病,适宜秋露地早熟种植,亦可作晚播或晚春种植。  相似文献   
32.
提高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对提高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个大白菜品种(品系)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有21个品种诱导出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极大,每花蕾产胚在0.1-14.66个之间。比较添加不同浓度蔗糖和激素的NLN培养基的培养效果,以NLN+13%蔗糖的效果较好。接种后,小孢子在33℃高温预处理24—48h,产胚量较高。B5+6.BA0.2mg/L+3%蔗糖+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33.
大白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与染色体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构建大白菜遗传图谱,并与国际上公认的白菜参照图谱相关联。以大白菜晚抽薹DH系Y177-12和早抽薹DH系Y195-93为亲本建立的183个DH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SSR、AFLP、STS、ESTP和CAPS等多种分子标记和形态标记构建大白菜遗传图谱,通过参照图上的锚定标记确定连锁群,并用最新的连锁群命名法进行命名。构建了包含10个连锁群、233个标记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包括145个SRAP标记、62个SSR标记、12个AFLP标记、6个STS标记、4个ESTP标记、3个形态标记和1个CAPS标记。图谱总长度1 036 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4.4cM。通过其中的38个SSR,4个ESTP和2个STS标记将各个连锁群与国际上认可A1-A10的参照连锁群相关联。该图谱的构建将为不同图谱的比较与整合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再生植株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NLN-13添加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中,20个小白菜品种有18个诱导出小孢子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较大,每花蕾产胚在0.026~26.89个之间.比较NLN培养基中蔗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效果表明,NLN+蔗糖130 mg.L-1效果较好.接种后小孢子在33℃高温预处理24 h产胚量较高.B5+6-BA 0.1 mg.L-1+NAA 0.01 mg.L-1+蔗糖30 mg.L-1+琼脂11 mg.L-1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35.
芸薹属蔬菜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芸薹属蔬菜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包括种质资源研究、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重点综述了抗病性、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我国今后芸薹属蔬菜分子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
耐热大白菜豫早1号(豫白1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豫早 1号是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生育期 55d(天 ) ,早熟 ,抗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黑斑病 ,耐热 ,单球质量 1.5kg ,净菜产量 52 .5~ 60 .0t·hm- 2 ,适合夏季栽培  相似文献   
37.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暑绿的112个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株系构成的群体作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SSR、RAPD和ISSR 4种分子标记来构建不结球白菜分子遗传连锁图谱.通过Mapmaker 3.0/EXP软件分析,得到1张不结球白菜分子遗传图谱,图谱总长度1 116.9 cM,共包括14个连锁群,186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其中包括114个SRAP、33个SSR、24个RAPD和15个ISSR标记,其中偏分离标记44个,占23.7%.每条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4~27个之间, 连锁群的长度在30.3~165.8 cM的范围内,平均图距在3.4~11.1 cM之间,总平均距离6.0 cM.  相似文献   
38.
抗热大白菜新品种豫新48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热大白菜因为生产周期短 ,效益高 ,发展势头迅猛 ,但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更新慢 ,老品种适应性差 ,抗病性不过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及花药培养等生物技术对国内外大量的抗热品种及资源进行培养 ,得到了一些抗热纯系材料 ,组配了一批抗热新组合。豫新 4 8就是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大白菜杂交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极早熟 ,抗热 ,结球迅速 ,高抗病等特点。1 选育经过1996~ 1997年我们分别对热抗白 4 5和亚蔬一号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 ,从大量纯系中得到Y95 - 93和G90 -16。经田间鉴定 ,Y95 - 93生长势中旺 ,…  相似文献   
39.
对国内外优良遗传资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化,创造2自交不亲和系亲本Y60-19,89-81,采用配合力测定育成早熟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豫新3号。结果表明:豫新3号早熟,成熟期62天,较耐热,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每667m^2产净菜4170.1-4884.6kg,比对照豫白菜8号增产19.8%-27.1%;叠包形,叶球白色,菜形整齐划一,商品性好;每100g鲜样含Vc21.2mg,粗蛋白1.58g,可溶性糖208g,净菜率,软叶率高,风味口感好。  相似文献   
40.
提高青花菜花粉胚状体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花菜花药在keller固体培养基上可以直接诱导形成花粉胚状体。诱导频率与供试材料的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成分和初始高温诱导培养有关。不同基因型胚状体诱导频率在0.1~12%之间;花粉胚状体诱导的最佳时期为单核末期至双核初期;培养基以keller+2.4—D0.1mg/L+NAA0.1mg/L+10%蔗糖效果较好;在接种花药后于32~34℃上进行24-48小时高温处理,能使小孢子从配子体发育转变为孢子体发育形成胚状体,显著提高花粉胚状体诱导频率。胚状体在MS培养基附加适量6-BA和NAA上能形成完整植株,花粉胚状体加培植株移栽到田间,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