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8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大田生长的青花菜“上海4号”和“东村交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影响小孢子培养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挤压法收集小孢子,以含13%蔗糖的B5培养基为提取液,小孢子用500 mg/L秋水仙碱预处理1 d,以含17%蔗糖的NLN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23 mg/mL的AC,32℃、1 d热激处理后,转入25℃常温静置培养,培养3~4 d后蔗糖浓度改为13%,形成细胞团后进行45 r/min振荡培养,可提高胚状体的诱导频率及正常植株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32.
不同处理对大麦花药内源氨基酸含量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花药培养反应迟钝型,敏感型基因型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穗中部小花中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期的麦穗(单核穗),二核期的麦的穗(二核穗),20℃下离体发育至二核期麦穗(20摄氏度穗)中花药内源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以二核穗的最高,20℃穗的其次,单核穗的最低,但是,皆远低于3摄氏度处理25d的含量,据此推测:小孢子发育进程和离体并非导致大量游离氨基酸形成的主要原因。离体培养20d,迟钝型花药的内源氨基酸含量比敏感型的低,观察了经处理后花药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低温处理25d导致花药药壁,药隔组织发生解体,敏感型材料的解体程度比迟钝型的小,推测药壁组织的适度解体有利于小孢子的存活和发育。  相似文献   
33.
以春兰为研究材料,对春兰基因组DNA的提取以及RAPD-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液中加入PVP和β-巯基乙醇去除酚类物质,采用高盐沉淀DNA和多次洗涤去除糖类,可以得到高质量春兰基因组DNA.电泳检测表明,所获得的DNA完整,无降解,完全可以满足RAPD等分子标记分析的需要.同时对春兰RAPD-PC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春兰RAPD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1UTaqDNA聚合酶,60μmol/LdNTPs,2.25mmol/LMg2 ,1.0μmol/L引物,1.5ng/μL模板DNA.  相似文献   
34.
大麦离体培养花药对低温预处理及NaCl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份大麦基因型作供试材料,探讨了离体麦穗低温预处理对花药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绿苗分化及NaCl胁迫对花药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绿苗的可能原因。依据研究结果,推测:不同供体基因型的花药对低温预处理首先是一个冷胁迫反应,其次才是培养反应。认为制定适宜的低温预处理时间。应以最大限度提高供试基因型花培绿苗率为前提。  相似文献   
35.
大麦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啤酒、猪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啤、饲用大麦生产发展空间十分巨大.通过技术优化,建立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可提高大麦新品种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36.
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的方法,对6个不同基因型大麦品种苗期耐低氮性状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吸氮量、根于重、地上部于重、植株干重、分蘖数和根长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供氮水平对根长以外的各性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各相对性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型差异,相对分蘖数〉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植株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根长〉相对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相对株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吸氮量和苗期各干重指标间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株高和苗期各相对干重指标间 互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
糯玉米离体培养获取耐盐变异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取糯玉米耐盐变异体,以120mg/L的平阳霉素预处理糯玉米自交系(S1、S2)种子20h,萌发后用茎尖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比较了激素组合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 4-D 2.0mg/L和6-BA 0.25mg/L组合诱导胚性愈伤的效果最好;在添加100mg/L CH、6-BA 0.25mg/L和2, 4-D 2.0mg/L的继代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将胚性愈伤组织依次在含NaCl 10g/L、15g/L和20g/L培养基中进行筛选,获得耐盐变异体,转入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再生植株,自交1代种子在含NaCl 15g/L、20g/L的培养基上萌发率较对照种子高数倍,在20g/L NaCl的胁迫下,变异体自交1代种子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及K+ / Na+比例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8.
以小麦品种‘Alondra’为材料,用不同预处理(热激、低温、激素等)方法处理离体穗、游离小孢子、小花等,比较不同处理对小麦小孢子离体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低温处理小花3 d、33℃热激处理小孢子2 d后,小麦小孢子愈伤组织的产量明显提高。通过愈伤组织的分化,最终形成小麦小孢子绿色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9.
早熟高产优质大麦花-30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花-30是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嘉兴市农科所合作选育而成的矮秆多穗型二棱皮大麦新品种,是通过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培育而成的高产、早熟大麦.1999年9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花-30,浙江省已通过该品种审定的初审.该品种已在浙江、上海、江苏等地试种5.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40.
以蚕豆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种子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AC,Vc 和 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以及培养基中添加MET、香蕉、椰汁和马铃薯对试管苗繁殖系数及玻璃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时保留种皮、接种时胚根向上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用5.0mg/L GA3溶液浸种12h有利于种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0.5g/L AC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并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培养基中添加150mg/L椰汁能提高繁殖系数,有效抑制玻璃苗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