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1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41.
为进一步了解藏猪、藏梅猪和大约克夏猪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 JXA1分离株具有不同易感性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比较分析藏猪、藏梅猪和大约克夏猪感染JXA1分离株前、感染后4、7和14 d肺脏中HSPG2、SIGLEC1、CD163、VIM和NMMHC-ⅡA 5个PRRSV受体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藏猪感染JXA1分离株后4和14 d肺脏中HSPG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前(P < 0.05),而感染后7 d HSPG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感染前(P < 0.05),藏梅猪在感染后14 d HSPG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后7 d(P < 0.05);藏猪感染后4和14 d肺脏中SIGLEC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前(P < 0.05),大约克夏猪感染后4、7和14 d SIGLEC1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感染前(P < 0.05);藏猪和藏梅猪感染后14 d肺脏中CD16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感染前(P < 0.05),大约克夏猪则感染后7和14 d均显著低于感染前(P < 0.05);藏猪感染后7 d肺脏中VIM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前(P < 0.05),大约克夏猪在感染后7 d显著低于感染前(P < 0.05);藏梅猪感染后4 d肺脏中NMMHC-Ⅱ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前(P < 0.05),大约克夏猪在感染后4和14 d NMMHC-Ⅱ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前(P < 0.05)。结果表明,5个PRRSV受体基因中,SIGLEC1和VIM基因可能是影响藏猪、藏梅猪和大约克夏猪对JXA1分离株易感性存在差异的潜在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42.
摘要: 以两种黄瓜砧木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杂交种“360-3×112-2”和黑籽南瓜(C. ficifolia)的幼苗为试材,在营养液培养的条件下进行80mmol?L-1 NaC1胁迫,研究了南瓜幼苗的生长、相对含水量、各器官的渗透势和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两种南瓜幼苗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360-3×112-2”幼苗的耐盐性比黑籽南瓜强,“360-3×112-2”幼苗的相对含水量降低较少,各器官的渗透势降低较多,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较多。较高的耐盐性与它具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3.
在项目实施前、后对肉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户)进行了肉猪肥育性能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外种猪(配套系)的杂种肉猪、内三杂肉猪、内二杂肉猪在项目实施前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30.67g、631.60g、566.40g,项目实施后分别为792.42g、697.30g、611.80g;项目实施前的平均耗料指数分别为3.04、3.31、3.49,项目实施后分别为2.91、3.20、3.40;项目实施前的胴体瘦肉率分别为63.18%、56.86%、49.18%,项目实施后分别为64.02%,58.02%、50.73%.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我省肉猪生产的品种组合外种猪(套系)的杂种肉猪肥育性能明显优于内三杂肉猪、内二杂肉猪,且项目实施后各品种肉猪肥育性能均比项目实施前有较大提高。为此,在全省生猪生产中,应进一步加快母猪良繁体系建设和提高育肥猪养殖技术,大力推广以外种猪(配套系)的杂种肉猪为主的肉猪生产品种组合,提高肉猪生产性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44.
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排污系数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四川省养猪业不同养殖模式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排放规律,本文选择成都平原的一家规模化养殖场和三台县丘陵地区的一个养殖小区和农户作为试验监测点,按不同季节对规模化养殖场保育仔猪、育肥猪和繁殖母猪三个饲养阶段生猪和养殖小区、农户育成猪的粪、尿/COD/TN/TP/铜、锌等污染物进行周年检测,分析比较了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并研究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污系数25个,为构建四川生猪排污系数测算方法,探明全省乃至全国生猪不同养殖模式下粪污排放量和国家制定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实现污染物全程控制,推行养猪业清洁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江西省双季早稻经历抽穗—灌浆的生育历程,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和容易受灾的敏感时期。针对2017年江西罕见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对双季早稻抽穗灌浆和产量形成造成的严重影响,基于ORYZA 2000模型定量评估灾害影响和损失。结果表明,本地化的ORYZA 2000模型对江西双季早稻的生育进程以及生长量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模型结果表明,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导致灌浆期热量和光照不足,造成各站点早稻成熟期普遍偏晚1~3 d;早稻穗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增长趋势显著变慢,且与基准气候环境的差值随时间持续而扩大,总体来看,对茎叶干质量的影响较小,平均损失率为2.8%;但对穗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地上部干质量、穗干质量和产量平均损失率分别为4.7%、6.8%、8.1%。  相似文献   
46.
 目前国内有关水稻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定量研究未见报道,而水稻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很有必要了解它的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通过利用1996~2005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表明,播种至三叶期的NPP为3.65±1.36g/m2·d,三叶期至移栽前的NPP上升到14.34±15.18g/m2·d。移栽至分蘖期的NPP为2.98±1.79g/m2·d,分蘖至拔节期的NPP为12.11±4.37g/m2·d,拔节至抽穗期的NPP为19.35±4.66g/m2·d,抽穗至乳熟的NPP达到最大为29.89±13.71g/m2·d,乳熟期至成熟期的NPP有所下降,为8.81±11.51g/m2·d。与大多数植被相比,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较高。三叶期的生物量为75.14±31.49g/m2,移栽前为156.84±48.99g/m2,移栽后为5.48±2.50g/m2,分蘖期为45.53±29.39g/m2,拔节期的生物量为213.11±54.78g/m2,抽穗期的生物量为567.83±117.87g/m2,乳熟期的生物量为889.70±173.99g/m2,至成熟期为1018.00±147.60g/m2。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有着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展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对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调研和查阅文献,详细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农业遥感研究进展,并从科研队伍、研发能力、科技成果、应用服务等方面总结了农业遥感发展现状。【结果 】现阶段黄淮海农业遥感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技术研发、科研平台建设和产业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提出强化区域农业遥感技术研究方向、构建黄淮海农业遥感基础数据库、建设农业遥感信息服务平台、拓宽农业遥感应用等发展思路与建议,以期推动黄淮海地区农业遥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藏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特性及耐粗饲特性,本试验选择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正常的藏猪和长白猪各18头,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组和粗粮组,每组9头。分别于0、30、60日龄采集肠道内容物,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肠道中四种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梭状杆菌)开展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出生时,藏猪、长白猪肠道内四种细菌的数量差异不显著;随着生长发育,断奶后藏猪肠道内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多于长白猪(P0.05),梭状杆菌数量极显著多于长白猪(P0.01),芽孢杆菌属两个猪种之间无明显差异。饲喂粗饲料后,藏猪肠道内梭状杆菌、芽孢杆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长白猪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藏猪、长白猪耐粗饲性状差异的遗传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试验旨在使用无记忆效应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仪测定饲料中汞的含量。采用联合研发的原子荧光光度计,建立一种以水为载流无记忆效应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饲料中汞的方法。从4种混合酸中优选出HNO3-H2O2(1∶1)作为消解体系,选用2 mL 220 g/L氨基磺酸溶液消除了氮氧化合物的干扰。建立的方法在0.2~1.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 6,检出限(n=11)为0.003 1μg/L,相对标准偏差(n=7)为2.28%,加标回收率93%~99%。研究表明,试验所用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高效等优点,可实现饲料中汞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GenBank数据库上公布的棉花抗病基因序列及NCBI核苷酸序列数据库查找分析得到28个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共包含392条cDNA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3.0,最终设计出107对RGA引物,利用设计出的RGA引物,对以3组杂交棉花亲本及F2群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筛选出11对稳定多态性且与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其中,Gbrga70与抗性基因的交换值和遗传距离最大,分别为22.60%和24.40 cM.Gbrga55与抗性基因的交换值和遗传距离最小,分别为7.19%和7.24 cM.对抗黄萎病和感黄萎病品种单株进行x 2检测证明,该基因的抗性可能受多基因控制或微效基因控制.查找连锁标记来源发现根据拟南芥RPP5基因设计的引物最多,共有4对(占36.4%).结果表明,基于抗病基因序列开发棉花RGA标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