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1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猪舍建筑设计类型及设施与舍内温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气候条件下,封闭式猪舍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在寒冷季节,封闭式分娩舍内温度可达17-19℃,高于外界温度9-11℃,封闭式仔猪保育舍和配种妊娠舍,舍内不加热源,舍温分别可达13-15℃和15℃,比外界气温分别高5-7℃和7℃。以红外线灯泡为热源的保温方式,灯泡距仔猪距离不宜超过30厘米。  相似文献   
132.
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提升、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由于农业产业在发展方面存在产业链较短、产业门类较少、质量效益较低等缺陷,严重阻碍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以及战略布局.立足于乡村振兴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实施中农业产业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以新时代下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为抓手,提出贯彻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  相似文献   
133.
采用群体闭锁式核心群选育法,测定川乡黑猪世代种猪生产性能,根据综合指数高低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留优秀个体。完成了7个世代生产性能测定,旨在研究和提高川乡黑猪的生产性能,为养猪生产提供优秀黑种猪。结果表明:经过0~7世代的选育,其产仔数达10.27头,产活仔数9.58头;G7世代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公猪、母猪分别达160.22 d、160.09 d,校正活体背膘厚公猪、母猪分别为9.95 mm、10.89 mm;G7世代肥育性能达100 kg体重日龄、活体校正背膘厚、料重比分别为160.56 d、10.25 mm、2.55。研究结果表明,川乡黑猪经世代选育后,生产性能良好,是一个优秀的黑色种公猪。  相似文献   
134.
提出一种采用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特征提取结合区域灰度增强以提高种子图像特征匹配度的改进方法。该方法根据样品和待测种子外部特征,提取SURF特征集,计算图像特征对应的灰度直方图,并通过规定化处理增强区域灰度,最后计算出图像的匹配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征匹配平均耗时<10 ms,实时性强;能避免不同外界光源的干扰,鲁棒性强;匹配度平均提高30%,有效提高了图像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双季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及温度适宜度变化规律,为合理调整双季稻种植结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匀分布的87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运用MATLAB软件统计分析不同站点早稻育秧期起始日序、晚稻安全齐穗期终止日序、双季稻安全生产期、生长季内活动积温以及早晚稻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度时空变化情况,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种植适宜性进行专题区划。【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适播期越早,晚稻安全齐穗时间越晚,安全生产期越长,活动积温越丰富。整个研究时段内早稻适播期提前,晚稻安全齐穗期相应延迟,安全生产期和活动积温均具有微弱的上升趋势。早稻温度适宜度值随着早稻发育进程的推进逐渐提高,晚稻温度适宜度值随着晚稻生育期的推进呈现相反的趋势;早晚稻温度适宜度都在上升,且早稻温度适宜度上升速度(0.015/10a)快于晚稻(0.004/10a)。双季稻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湖南零陵附近、江西大部分区域以及浙江丽水一带,不适宜区主要位于江苏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生长季内热量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优化双季稻种植结构和适当调整早晚稻最佳播期,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双季稻生长季气候资源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