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溶菌酶基因(lysozyme,LYZ)编码区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联性,寻找与乳房炎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中国荷斯坦牛的抗病育种进程。【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对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牛LYZ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利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LYZ基因的多态位点与SCS和305d产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LYZ基因的外显子1上存在115(TG)突变位点,突变使精氨酸变为亮氨酸;突变位点经PCR-SSCP法检测发现了3种基因型TT、TG和GG,频率分别为0.270、0.508和0.222,χ2检验表明中国荷斯坦牛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GG基因型个体的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低于TG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305d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高于TT基因个体(P0.01),显著高于TG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115(TG)位点GG基因型,对中国荷斯坦牛的SCS和305d产奶量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62.
为评价石歧鸽、白卡奴鸽、欧洲肉鸽三个品种鸽不同二元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寻求最佳二元杂交组合,试验设置XL组合[石歧鸽(X)■×欧洲肉鸽(L)♀]、XY组合[石歧鸽(X)■×白卡奴鸽(Y)♀]、LY组合[欧洲肉鸽(L)■×白卡奴鸽(Y)♀]和LX组合[欧洲肉鸽(L)■×石歧鸽(X)♀],每个组合170对,进行为期1年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统计,比较产蛋间隔、产蛋窝次、年产蛋数、无精蛋数、死胚数、出雏数、出栏乳鸽数、死雏数、受精率、出雏率、成活率、公鸽重、母鸽重、28日龄乳鸽体重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杂交组合的综合评价和优良组合的筛选。结果表明:XY组合的产蛋间隔最短(25.50 d),极显著低于LY组合(31.28 d)和LX组合(30.67 d,P<0.01);XY组合的年产蛋数最多(22.69个),极显著高于LY组合(21.28个,P<0.01);LY组合受精率最高为88.96%,极显著高于XY组合(83.51%,P<0.01),显著高于XL组合(84.57%,P<0.05);XY组合出栏乳鸽数最多,为13.57只。产蛋窝次、产蛋数、无精蛋数和... 相似文献
63.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接种量的酸奶发酵成熟后以及贮存期间酸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方法]分别用体积分数2%、3%和4%的发酵剂接种牛奶,并将发酵成熟后的酸奶密封放入4℃冰箱贮存,用气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原料奶和酸奶发酵成熟后和贮存期间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酸奶在发酵成熟后,短链脂肪酸C4:0、C6:0和C8:0,中链脂肪酸C12:0、C14:0、C14:1、C16:0和C16:1,以及长链脂肪酸C18:3、C20:3、C20:4和C22:6的含量在3种不同接种量的酸奶和原料奶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并且增加了共轭亚油酸(CLA)的含量,其中以3%接种量的酸奶变化最为明显。3种不同接种量的酸奶在贮存期间脂肪酸变化不显著。[结论]研究表明酸奶可以降低使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的C14:0和C16:0等的含量,还可以增加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C22:6(DHA)的含量,其中以3%接种量的酸奶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64.
为了检测荷斯坦牛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基因外显子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预测分析碱基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物种间DGAT1的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SSCP综合测序方法检测DGAT1基因外显子8的SNPs位点,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GAT1蛋白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功能,并分析不同物种间DGAT1氨基酸同源性及构建其进化树。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DGAT1基因外显子8存在1个双突变位点,即M694和M69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双突变不影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但能引起蛋白质功能域组成发生改变;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荷斯坦牛DGAT1氨基酸序列与绵羊同源性最高(99.1%),与黑猩猩同源性最低(65.3%)。 相似文献
65.
66.
垫料厚度对鸡舍氨气、二氧化碳和粉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垫料厚度对黄羽肉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和粉尘的影响。试验选用1 600只21日龄苏禽黄鸡(公雏),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鸡,分别饲养在结构、空间一致的独立鸡舍内(共20间),饲养密度为8只/m2。各组锯屑垫料厚度依次为4、8、12、16 cm,试验期从22~70日龄。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垫料对各日龄鸡舍中粉尘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2 cm和16 cm垫料组35日龄鸡舍中氨气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粉尘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12 cm垫料组70日龄鸡舍中氨气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二氧化碳含量显著低于4 cm垫料组(P0.05)。由此可知,适当增加垫料厚度能够降低鸡舍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综合本试验结果,12 cm厚度锯屑垫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中国南方荷斯坦奶牛SC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差异表达及与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方法】以同一奶牛养殖场的30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样本,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SCD1基因第5外显子878 bp位置的多态性,采用定量FQ-PCR技术初步检测3种基因型的相对表达量,并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牛奶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7、0.339和0.044,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分别为0.787和0.213,仅发现CT表达量显著高于TT(P<0.05)。CC、CT和TT在脂肪酸C4﹕0、C12﹕0、C17﹕0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脂肪酸C6﹕0、C8﹕0、C14﹕0、C15﹕0和c9t11CLA上,3种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上TT显著高于CC和CT(P<0.05)。【结论】SCD1基因C878T位点的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表达和乳脂肪酸成分有较大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地区荷斯坦牛SCD1基因外显子5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不饱和指数的影响。【方法】以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323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对SCD1基因外显子5的3个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挑选140头体况相近(BCS=3.0±0.5)、无临床乳房炎、胎次在2-3胎、处于泌乳中后期(产奶100-300 d)的中国荷斯坦牛,取全天混合奶样(早﹕中﹕晚=4﹕3﹕3)100 mL用于测定脂肪酸含量,进而分析多态性对乳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SCD1-702位点无多态,SCD1-762和SCD1-878分别发现T/C和C/T两个突变。SCD1-762位点A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7897。SCD1-878位点C为优势基因,频率为0.7835。χ2检验表明该群体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在SCD1基因的这两个位点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SCD1-762与SCD1-878处于极显著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系数r2为0.879,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SCD1-762和SCD1-878两位点共组成4种单倍型:AC、BC、AT、BT。SCD1-762、SCD1-878及其单倍型对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SCD1 878位点TT型乳中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显著低于CC和CT型,而SFA比例显著高于CC和CT型(P<0.05);SCD1 762位点BB型乳中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显著低于AA和AB型(P<0.05)。单位型AC型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指数显高于BT型,而SFA比例显著低于BT型(P<0.05)。【结论】SCD1 878和762位点突变对乳中乳脂肪酸组成及饱和指数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9.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鸽新城疫(ND)疫苗免疫程序,研究比较了1日龄乳鸽新城疫病毒(NDV)母源抗体与种母鸽NDV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对乳鸽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进行了检测,对采用ND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不同组合及不同免疫次数的鸽群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日龄乳鸽NDV母源抗体水平与种母鸽抗体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乳鸽NDV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时为(8.38±1.51)log2,5日龄时略有上升,随后逐日下降,22日龄时降至抗体临界保护值4 log2以下,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4.45 d;无论采用何种疫苗组合,各免疫组NDV抗体水平在二免后17 d均升至9 log2以上,随后逐渐下降,但在二免后5个月依然维持在7.80 log2以上;除首免后40 d A-1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B-2组、A-2组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B-2组,以及首免后93 d时A-1组显著高于B-2组外,其余各时间点各免疫组之间抗体效价差异均不显著;在种鸽场的实际生产中,鸽群如60日龄转入飞棚时未经免疫,抗体水平在二免后21 d(...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基因在鸽繁殖不同阶段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nIH和GnRH基因与鸽繁殖调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鸽cDNA为模板扩增GnIH和GnRH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产蛋前、产蛋后及哺乳期鸽下丘脑组织中GnIH和GnRH基因mRNA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鸽GnIH基因CDS区全长522bp,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MG589638,编码173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鸟类GnIH同源性达85%以上;鸽GnRH基因CDS区全长276bp,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MG589639,编码91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鸟类GnRH同源性达80%以上。鸽GnIH前体包含1个GnIH和2个GnIH相关肽(GnIHRP-1、GnIH-RP-2),具有典型的"LPXRF"基序;GnRH前体包含1个信号肽、1个GnRH和1个GnRH相关肽(GAP)。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产蛋前鸽下丘脑中GnIH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产蛋后和哺育期(P0.01);产蛋后鸽下丘脑中GnRH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产蛋前和哺育期(P0.01);产蛋前鸽下丘脑中GnI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GnRH基因(P0.01),而产蛋后和哺育期鸽下丘脑中GnR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GnIH基因(P0.01;P0.05)。结果表明,GnIH和GnRH基因的表达与母鸽不同繁殖阶段的转变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鸽繁殖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