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业科学   4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探索受铜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受铜浓度胁迫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以及驯化。[结果]分离得到4种不同菌株,其中MD1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4 000 mg/L,MD2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6 000 mg/L,N1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1 000 mg/L,ML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8 000 mg/L。经TAS-990F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后其对铜离子吸附能力依次为10.420、16.884、9.764、23.309 mg/g。[结论]ML菌株能较好地生成菌胶团,可作为耐铜微生物工业化生产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42.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农业贸易网络中的关键主体,也是相互影响的重要贸易伙伴。本文对2018—2021年美国政策变化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路径进行分析,结合拜登政策主张展望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走势。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本文发现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对美国弊大于利,直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美国极端单边主义随特朗普政府时期结束而暂停,拜登政府亟须恢复并提高美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新政府的农业对策在劳动力、科研、资金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给予更多关注,意在加强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期望继续开拓美国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中美农产品贸易未来亦存在冲突可能——为保障美国农业利益,拜登政府可能推动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多元化,并通过自由贸易协议、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向中国农产品的正常贸易施压。本文相应提出高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更好融入WTO多边框架机制,加大推进“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本文作者介绍了蓖麻油在化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蓖麻油的直接利用、合成重要化工原料、蓖麻油的其他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4.
李泽夏  吴秀丽  刘婷婷  宋力 《绿色科技》2021,(6):270-271,276
以沈阳市高校为例对如何正确引导高校学生养成垃圾正确投放的好习惯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学生在垃圾分类投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垃圾分类认知程度较低、分类意识有所欠缺、分类设施不够完善且覆盖率不高等。从硬件设施、制度体系管理及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密度越来越大,生存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用水安全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都在严重困扰着都市人的生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一份自然式的乐园。在有限的居住空间里,有效开发利用再生空间,对其进行绿化改造,是一条改善居住环境生态的可行路径。阳台、屋顶、露台、庭院以及室内窗台都可以成为营造绿化的空间,它不仅  相似文献   
46.
近几年兴起的纳米孔测序技术(nanopore sequencing)为新一代测序技术,又称第三代测序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细菌、病毒、抗生素耐药及动物疫病等多个领域的检测。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瓶颈,包括测序精度不高、样品制备过程需要优化等,但该技术在疾病检测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包括可直接检测碱基修饰,超长读长、高分辨率和实时测序以及强大的生物信息学支持。未来,随着准确性的提高和性能的不断改进,加之在成本、测序时间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的明显优势,纳米孔测序技术有望在临床实验室成为疾病检测的重要选择。本文通过综述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在疾病检测中的优势,以期为纳米孔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7.
机器学习是一种面向机器的数据分析方法,自动化机器学习的研究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数据的快速积累,促进了机器学习算法的井喷式发展。如何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解决行业问题,成为了当前应用的难点。笔者整理了机器学习新材料,对各种机器算法的特点和算法之间的差异,进行了仔细的梳理,总结了各种算法的需求背景和优缺点,以及主要的应用场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器学习在农业应用的案例,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农业应用,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杨树(Populu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林草复合系统中两种植物根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利用WinRHIZOTM对3 a生紫花苜蓿和7 a生杨树在单作和间作条件下0~60 cm土层中的根长密度(RLD)、平均根直径(ARD)和比根长(SRL)的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紫花苜蓿RLD降低了10.01%~54.29%,20~60 cm土壤中紫花苜蓿ARD降低了11.15%~37.30%, 间作苜蓿的SRL比单作苜蓿高10.52%~28.78%;间作增加了 0~40 cm土层中杨树ARD的20.36%~28.08%,增加了苜蓿种植区域0~20 cm土层中杨树RLD的15.51%~34.23%。杨树SRL受到的影响较小,仅在8月5日的0~20 cm 土层中测得单作和间作SRL存在差异,单作杨树SRL比间作杨树高14.46%。单作和间作苜蓿的最高产量均在第一次收获时期,间作降低了苜蓿的产量,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收获中产量分别降低了24.7%、30.9% 和 43.7%,与单作苜蓿相比,杨树/紫花苜蓿林草复合系统中苜蓿的总产量减少了31.2%。通过计算土地当量比,发现杨树与紫花苜蓿复合经营为杨树林带增加了额外来自紫花苜蓿的收入,能够提高系统41%的生产力。综上所述,林草复合系统中紫花苜蓿根系分布及生长受到了不利影响,而杨树根系受到了有利的影响。相比单作种植,林草复合系统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提高新疆地区防护林带生态和经济回报率的潜能。  相似文献   
49.
文中介绍秦岭大鲵繁育基地的亲鲵人工繁殖技术。三年间连续催情32组,自然交配产卵雌鲵27尾,共获卵14000粒,并连年孵化出苗。其中,产空卵带亲鲵5尾,催繁成功率为84.4%。每年7月下旬至8月底性腺发育成熟为最佳催情期;交配产卵池要彻底清池,严控给水流量与水深;以及亲鲵繁殖与护卵行为等系列要素。  相似文献   
50.
刘婷婷  李娜 《农机化研究》2022,44(5):124-127,162
针对冬小麦自动灌溉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基于UML对冬小麦灌溉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该系统的硬件主要组成为实时监测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水泵控制系统、可视系统、通信系统和报警系统,系统采用UML作为建模语言,配套Rational Rose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建模,以保证系统软件的设计人员、开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