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8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稻新品种东农42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东农426是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育种室从东农423×五优稻1号的杂交后代经多年运用系谱选择和生态压力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和耐冷的特点。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1998年用东农423和五优稻1号品种进行杂交。1999年种植F1代,2000年在稻瘟病较重的尚志市河东乡培育F2,选择抗病个体。F3、F5代进行南繁加代并淘汰不耐寒系统,F2、F4、F6代在尚志设稻瘟病鉴定试验区淘汰不抗病系统。2002年(F6)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3~2004年异地鉴定,在五常、哈尔滨、泰来县等地布点种植,均表现结实率好,没有障碍型冷害发生,特别是不同地点的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都  相似文献   
52.
花粉管通道法转Bar-Bt-1Ab基因到北方优质粳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性外源基因的整合,获得对水稻害虫和除草剂均有一定抗性的的转基因植株,通过对遗传转化过程中各种条件的研究,将Bar-Bt-1Ab基因的高纯质粒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到松粳9号、龙稻5号等粳稻品种中,并对抗性苗进行了初步筛选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优化北方粳稻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53.
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检测控制水稻苗期地上部Na~+、K~+浓度的QTL位点,为深入研究水稻的耐盐、碱性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小白粳子/空育131衍生的含有20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包含142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盐、碱胁迫条件下水稻苗期盐、碱害级别、地上部Na~+浓度、K~+浓度及Na~+/K~+进行QTL分析。在2种胁迫条件下共定位到了15个QTL,其中盐、碱胁迫条件下分别检测到7,8个QTL,分布在第2,3,5,7,8,9,11,12染色体上,LOD值为2.52~6.59,表型贡献率在6.10%~28.00%。其中,盐胁迫下与Na~+浓度相关的qSSNC3和碱胁迫下与Na~+/K~+相关的qASNK3定位在相邻区间;盐胁迫下与Na~+/K~+相关的qSSNK2和碱胁迫下与K~+浓度相关的qASKC2定位在相同区间;碱胁迫下与碱害级别相关的qSAT8和与Na~+浓度相关的qASNC8、与K~+浓度相关的qASKC8定位在相同或相邻区间,说明2种胁迫条件下Na~+、K~+浓度具有一定的遗传重叠。通过相同标记或比较图谱将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13个QTL为已知QTL,而位于RM547~RM22750的qSAT8和qASNC8为新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54.
东农427是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品种,2007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综合表现优质、高产、株型好、抗稻瘟病、耐冷性强、分蘖性强、抗倒伏、活秆成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水稻孕穗期剑叶形态和蒸腾特性与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生长状态下灌溉NaCl配制的水溶液进行盐胁迫,于孕穗期取样分析Na+、K+、Ca2+的吸收规律和剑叶的形态及蒸腾特性,并分析与品种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耐盐性按耐盐系数高低依次为:龙稻5>长白10>松粳12>东农425>牡丹江26>牡丹江30。盐胁迫后水稻植株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耐盐品种地上部Na+积累量较少,根中较多,耐盐品种地上部K+积累多,根中差异不明显;Ca2+大多集中在根部,胁迫后耐盐品种在根部变化不明显,敏感品种下降较多。盐胁迫下,供试品种的剑叶长、剑叶宽和剑叶面积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耐盐品种剑叶受损较轻;部分品种的剑叶在胁迫后发生卷曲,部分品种由卷曲变为平展,耐盐品种的卷曲度要小于盐敏感品种。叶绿素含量相对值随品种耐盐性的降低逐渐降低,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盐胁迫后,耐盐品种较盐敏感品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高,而冠层温度则随品种耐盐性的降低而升高。孕穗期地上部K+含量相对值、剑叶宽相对值、冠层温度相对值、根Na+含量相对值、根Ca2+含量相对值、剑叶面积相对值和蒸腾速率相对值可作为水稻耐盐性筛选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56.
以寒地粳稻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为试材,研究了氮素用量对寒地粳稻植株营养性氮素(AN)、功能性氮素(FN)和结构性氮素(SN)形成积累及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两品种功能叶片和茎秆AN和SN含量影响较大,且品种间影响程度不一致; 而子粒AN和SN含量对施氮量反应不敏感。施氮量对两品种功能叶片和子粒FN含量影响较大,而对茎秆FN含量影响较小。两品种功能叶片和茎秆AN含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单峰曲线变化,均在灌浆期达到峰值; 子粒AN含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两品种各器官FN含量均随生育进程而升高,在灌浆后期叶片和茎秆FN含量逐渐下降,子粒FN含量则小幅升高; 松粳9号子粒FN含量大于松粳6号。两品种叶片和茎秆SN含量(除松粳9号N0、N100和N200处理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开花期最高; 子粒SN含量自开花到成熟均呈缓慢下降趋势; 松粳9号叶片和茎秆SN含量大于松粳6号。相关分析可知,功能叶片和茎秆(除孕穗期外)各时期AN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子粒SN和FN含量分别与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7.
不同氮肥运筹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寒地粳稻松粳6号和寒地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有效穗数、分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两品种分蘖数到达峰值时间延迟,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比例过大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反而下降;适当减少基肥施氮量,增加后期穗粒肥施氮量可以显著的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两品种产量均表现为M2处理最高,与M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合理比例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配比失衡对产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58.
以黑龙江地区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东农422和耐冷性强水稻品种空育131为亲本,构建F2 3代18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分蘖期17℃人工冷水胁迫下,进行水稻耐冷性鉴定.以SSR标记构建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根据微卫星标记间的距离和顺序绘制一个包含75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连锁图谱总共覆盖水稻基因组约1351.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9.04 cM.对水稻分蘖期的苗高、分蘖数、地上部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其冷水反应指数(CRI)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经冷水胁迫后,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单峰的连续分布,推断分蘖期耐冷性是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冷水胁迫下分蘖期苗高、分蘖数、地上部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及其冷水反应指数相关的QTL 21个,分布于第2、3、5、6、7、8和12条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9.
黑龙江省种植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Pib和Pita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源于Pib Pita基因本身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了2009年黑龙江省种植面积0.67万hm2以上的36份水稻品种的Pita和Pib抗性基因型.结果表明,垦稻13、垦稻14、龙粳22、松粳9等4份材料含有Pib基因,而不含有Pita;东428、龙稻5、龙粳18、龙粳28、绥粳4、绥粳9等6份材料含有Pita基因,而...  相似文献   
60.
试验对黑龙江省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的蔗糖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光合特性及其与灌浆速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与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功能叶蔗糖合成酶活性和Ru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与灌浆速率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高产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的酶活性与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常规品种松粳6号,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将蔗糖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Ru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的高低作为超级稻品种选育的生理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