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89篇
  免费   9108篇
  国内免费   6574篇
医药卫生   116471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1107篇
  2022年   2229篇
  2021年   4226篇
  2020年   3359篇
  2019年   2703篇
  2018年   2856篇
  2017年   2984篇
  2016年   2831篇
  2015年   4511篇
  2014年   5822篇
  2013年   6068篇
  2012年   8979篇
  2011年   9307篇
  2010年   7124篇
  2009年   6073篇
  2008年   6853篇
  2007年   6698篇
  2006年   6191篇
  2005年   5240篇
  2004年   3946篇
  2003年   3796篇
  2002年   3260篇
  2001年   2497篇
  2000年   1782篇
  1999年   1311篇
  1998年   739篇
  1997年   757篇
  1996年   562篇
  1995年   452篇
  1994年   408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53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藏族成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从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随机抽取1 309名藏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该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8%,男性为3.0%;60岁及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6.7%,男性为1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群体中,年龄、从事农牧活动、BMI、绝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在男性群体中,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结论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60岁及以上男性和女性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偏低。增龄是该地区藏族成年女性、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BMI偏低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事农牧活动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探究4种临床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吸收剂量的影响及胸部扫描的辐射场空间分布,以期为受检者与机房内空间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热释光探测器(TLD)测量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利用TLD监测胸部螺旋扫描时距离CT诊断床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结果 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0~64.818 mGy、0.154~10.155 mGy、0.028~0.154 mGy、0.443~17.141 mGy和0.093~14.346 mGy。胸部扫描时空间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最大值为0.049 mGy,且与CT球管距离越大数值越小。结论 4种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的吸收剂量一般不会超过阈剂量。单次CT胸部扫描时陪检者所受剂量较小。为减少辐射危害,在CT扫描中可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受检者组织吸收剂量,同时陪检者应适当增加与球管和诊断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研究双色谱柱双FID检测器顶空气相色谱法(双柱双检法)测量乙醇浓度的一致性,探讨不同一致性评价方法应用价值,为司法鉴定中涉嫌“醉驾”案件准确检测乙醇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配置浓度为80mg/100ml 乙醇溶液和4mg/100ml叔丁醇的混合样。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然后用配备色谱柱和双FIDs的HS-GC分别分析样品。共进行了20次试验,分别计算FID-1和FID-2组的乙醇浓度。采用配对 t 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组内相关系数、Bland- Altman 法、ATE/LER区域法等,对两组乙醇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FID-1组乙醇浓度为(79.57±1.65) mg/100ml,RSD为2.07%;FID-2组为(81.42±1.33) mg/100 ml,RSD为1.63%。配对 t 检验: t =-7.69( P <0.001);Pearson相关系数: r =0.757( P <0.001);组内相关系数: ICC =0.739( P <0.001);Bland-Altman 法显示,95%的点均落在一致性限内;ATE/LER区域法显示,100%点落在ATE区域,无点落在LER区域。结论 推荐联合使用Bland- Altman图分析法、ATE/LER区域法和组内相关系数作为双柱双检法检测样本中乙醇浓度的一致性评价方法。 双柱双检法测量乙醇浓度的一致性良好。但还应结合测量不确定度等方面对FID-1、FID-2的结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4.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特征,为制定预防贫血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9学年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1~4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6月和2020年6月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值检测。结果:共检测学生730人,其中男生417人(57.12%)、女生313人(42.88%)。男生两次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28.95±13.72)g/L和(133.07±13.32)g/L,女生分别为(126.25±12.33)g/L和(128.87±12.84)g/L,男生两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9和4.33,P值均<0.05)。7岁组、8岁组、9岁组和10岁组学生第二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2、3.34、5.53和3.11,P值均<0.05)。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轻度消瘦组、中重度消瘦组学生血红蛋白均值第二次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2.94、7.08、2.26和2.20,P值均<0.05)。研究对象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分别为13.32%、61.48%和6.44%。女生贫血发病率和人群持续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5,4.35,P值均<0.05);各年龄组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91、7.62和12.78,P值均<0.05);不同营养状况学生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65、5.11和37.26,P值均<0.05)。结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的贫血检测工作,干预措施重点实施对象为女生、低年级、消瘦和持续贫血的学生。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RT-PCR和核酸依赖性序列扩增法(NASBA)两种方法在呼吸道多病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140份,分别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和NASBA方法对样本进行平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病原检出限、重复性、检测一致性及检测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批内重复CV值均<5%,重复性较好;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脊灰毒株核酸和H1N1病毒核酸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62 CCID50 /0.1 ml(107 倍稀释)和103倍稀释度,NASBA方法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6.2 CCID50 /0.1 ml(106 倍稀释)和102倍稀释。实时荧光RT-PCR灵敏度略优于NASBA方法。针对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种类,实时荧光RT-PCR和NASBA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9.28%(125/140)、70%(98/140)。两种方法对甲型H1N1病毒、肠道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达100%,对甲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副流感病毒1-4型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Kappa 值范围为0.81~1;对冠状病毒229E/HKU1/OC43/NL63、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Kappa 值范围为0.61~0.80;对人偏肺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差, Kappa 值仅为0.55。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时间为90 min,NASBA方法仅需40 min即可完成。 结论 实时荧光RT-PCR方法灵敏度较高,适合对大批量临床样本进行筛查;NASBA方法检测时间短,不易污染,适用于时限性强但对灵敏度要求不太高的应用场景,如临床上重症呼吸道感染者的快速检测。建议根据不同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产品。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分析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为积极应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样,使用电子化结构式调查问卷入户现场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病人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采用输入法和向前wald法。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382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00%,焦虑症状检出率为6.95%,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同时检出率为5.7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对和子女的关系满意度(比较满意 vs. 一般满意: OR=0.193,95%CI:0.077~0.482; 非常满意 vs. 一般满意:OR=0.091, 95%CI:0.032~0.264)、患有心脏病(OR=3.715,95%CI:1.557~8.863)、患有糖尿病(OR=3.095,95%CI:1.237~7.744)和看电视(OR=0.336,95%CI:0.146~0.772)等因素影响抑郁症状检出率,焦虑症状检出率受到对和子女关系满意度(比较满意 vs. 一般满意: OR=0.719,95%CI:0.218~2.372; 非常满意 vs. 一般满意:OR=0.023, 95%CI:0.023~0.693)和看电视(OR=0.269,95%CI:0.079~0.910)等因素影响。结论 合肥市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人们重视,拥有较高的对和子女关系的满意度以及看电视是老年人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的保护性因素,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问题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5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龄期脑瘫儿童在连续语音下的言语流利性特征及其与言语可懂度之间的相关性,为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的评估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分别纳入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同年龄段正常发育儿童各15名,分析其在朗读语音均衡式材料下的言语流利性相关声学参数,包括言语速率、构音速率、平均停顿时长、异常停顿次数和重复次数,再通过转录法计算其言语可懂度。并将言语流利性参数与言语可懂度分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瘫组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言语可懂度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t=-21.650,-15.440,-4.447,P<0.05);平均停顿时长、异常停顿次数、重复次数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t=19.639,20.347,3.767,P<0.05)。脑瘫儿童的言语速率(r=0.831)、构音速率(r=0.827)与言语可懂度均呈正相关(P<0.01);平均停顿时长(r=-0.849)异常停顿次数(r=-0.783)、重复次数(r=-0.672)与言语可懂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可懂度降低,言语流利性存在异常,体现在语速减慢、停顿次数、停顿时长与重复次数增加。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流利性与言语可懂度呈正相关,在脑瘫言语治疗中应合理加入改善言语流利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头针与镜像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镜像治疗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纳入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01,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2,P <0.05)。结论:在恢复早期,头针、镜像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有效结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该类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领悟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使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总分为(60.19±15.30)分,其中个人力量(12.08±3.02)分,欣赏生活(11.26±3.10)分,精神变化(9.66±3.02)分,与他人关系(13.05±3.03)分,新的可能性(14.14±3.6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评分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PSSS评分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经历癌症创伤事件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其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中上水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癌症分化与分期及领悟社会支持状态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需加强对低学历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注重中晚期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低收入患者相关部门可制定更加人性化且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和补助政策,同时充分发挥患者的家庭内及家庭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与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顺铂与紫杉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内病死率、复发率及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与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减少近期死亡、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