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91篇
  免费   5133篇
  国内免费   3488篇
医药卫生   6311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1286篇
  2021年   2657篇
  2020年   1982篇
  2019年   1760篇
  2018年   1842篇
  2017年   1697篇
  2016年   1820篇
  2015年   2642篇
  2014年   3147篇
  2013年   3119篇
  2012年   4456篇
  2011年   4756篇
  2010年   3418篇
  2009年   2624篇
  2008年   3183篇
  2007年   3164篇
  2006年   2860篇
  2005年   2811篇
  2004年   2038篇
  2003年   2128篇
  2002年   1791篇
  2001年   1312篇
  2000年   1019篇
  1999年   964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561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436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3篇
  1972年   9篇
  196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目的为了引起广大医务人员高度重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掌握其耐药特性,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其耐药性的产生. 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微生物鉴定仪、革兰阳性菌鉴定药敏复合板(PC11),对1998~2000年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 结果 1998~2000年分离的MRSA菌株中,有4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其中1株对万古霉素的MIC=8μg/ml;3株对万古霉素的MIC>16μg/ml. 结论在我院监测中出现1株万古霉素中介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3株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考核甲型肝炎 (甲肝 )减毒活疫苗 (LA 1株 )的流行病学效果 ,于 1996年 12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1~ 12岁儿童 7 6万人为观察对象 ,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对象按个体出生月份单、双随机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 ,疫苗组接种 1ml,滴度为 10 6 5TCID50 的甲肝减毒活疫苗 ,对照组注射 1针伤寒Vi多糖疫苗 ,外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显示 :在 5年的随访中 ,对照组和外对照组出现甲肝 38例 ,累积发病率 6 2 79/ 10万 ,疫苗接种组出现甲肝 1例 ,累积发病率 6 34/ 10万 ,两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保护率为89 90 % ,95 %可信限为 6 9 86 %~ 10 0 0 0 %。表明规范化 ( 10 6 5TCID50 /ml)甲肝减毒活疫苗 (LA 1株 ) 5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3.
建立评价医院和医生用药行为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建立评价医院和医生用药行为的机制,将合理用药纳入医院管理,针对评价对象,分别提出建立基于病历处方和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评价机制、基于医疗单位的合理用药评价机制,并对其相应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文章作者提出评价机制建立后,在应用中要注意适宜性,并做好监督、考核的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住院病人的医疗和非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损伤后疾病负担做出基本估计,为残疾预防,促进与维护健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以1998-2001年脊髓损伤康复科出院患者的原始资料为依据,自行设计费用调查问卷.资料应用SPSS完成.结果111例脊髓损伤住院病人医疗费用占总费用占58.03%,非医疗费用占41.97%.康复训练费用仅占医疗费用的12.86%.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费用多,康复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期望值高,因此住院时间较长.费用来源于公费、肇事责任方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无明显差异,自费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明显减少.在脊髓损伤后非医疗费用中,陪护费占34.26%.结论遏止交通事故,工业伤害,减轻社会的总体负担;要逐步降低康复医院的药品费用的比重,提高康复训练中技术服务价值:应将脊髓损伤纳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估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27例脊柱病变的病例资料,活检部位包括颈椎5例、胸椎50例,腰椎58例、骶椎14例,所有活检标本送病理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通过后续手术病理和(或)临床随访确定最终诊断,以此为标准评价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计算不同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    127例穿刺活检术活检成功率为99.21% (126/12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穿刺活检获得明确诊断119例(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63例),7例无法明确诊断或出现阴性结果。经随访和(或)手术病理证实,最终确诊127例中良性病变67例,恶性病变60例。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2.06%(116/126),恶性和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 (56/60)和90.91% (6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3);穿刺活检术前单纯CT、MRI和核医学影像检查对脊柱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54%、68.48%和75.64%,均明显低于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脊柱穿刺活检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准确率高等特点,可弥补单纯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偏低的局限性,是确诊脊柱病变的良好活检方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清肾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12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E-钙粘蛋白(E-cadherin)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最终完成68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cr、eGFR水平明显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下降(P<0.05),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患者服用清肾颗粒后未出现药物不良副作用。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减轻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水平,同时下调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7.
周东  吴欣桐  李劲梅 《西部医学》2019,31(6):821-827
【摘要】 癫痫共患病在癫痫患者中十分常见,包括了精神类疾病和非精神类疾病。虽然目前对癫痫共病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是仍然存在被低估,造成治疗不足的情况。加强对癫痫共病的认识,不但可以及早加强风险防范,兼顾癫痫治疗的远期获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健康。本文从癫痫共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深入对癫痫共患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而为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罗东  赵海云  徐超  彭飞  曹钰  姚蓉 《西部医学》2019,31(12):1901-1905
目的 分析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及就诊特点,为进一步明确救治重点、优化急诊流程、优化及合理使用急诊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通过调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HIS系统2017年1月1日0:00~2017年12月31 日23:59急诊就诊共计20856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诊断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种类、是否住院等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856例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组以青年组(45.97%)急诊就诊率最高;一年四季中夏季(26.63%)就诊量最多,春季(23.46%)最低;8月(9.58%)为急诊就诊月高峰,4月(7.49%)为低谷期;急诊就诊量星期时间点波动(14.02%~14.59%)不明显,周末效应不明显;急诊全天1小时高峰时段为20:00~21:00时,4小时高峰时段为18:00~22:00时;疾病谱中以外伤(2330%)、消化系统(21.25%)、其他类(1429%)为前三位病种。全年急诊就诊患者住院率明显高于同期门诊患者住院率。结论 该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有一定的规律性,医院可考虑根据该规律提前增排加强班。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排名前位系统疾病的诊治流程进行优化及学习,并加强急诊外科建设。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型三甲医院分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相关特点,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分院?成都上锦南府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共收治17104例患者,其中男性8667例(5067%),女性8437例(4933%),年龄4~100岁,平均(5237±1775)岁,以首页的主要诊断即第一诊断按照WHO 国际统一疾病分类法(ICD 10)并结合神经内科“Midnights”定性原则作为疾病分类标准,采用 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头晕和眩晕、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精神障碍、周围神经疾病所占比例依次为2045%、1176%、846%、743%、740%。2012年~2018年神经内科罕见病所占比例依次为505%、833%、966%、1028%、1079%、1126%、1144%。结论 大型三甲医院分院神经内科位列前五的病种为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头晕和眩晕、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精神障碍、周围神经疾病,罕见病所占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各级医院神经内科应加强卒中中心的发展及对罕见病的认识,推进双向转诊及分级诊疗,以使患者能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000.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abrupt visual loss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during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treatment for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37 eyes that were newly diagnosed with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 All eyes were treated with anti-VEGF therapy. Abrupt visual loss was defined as loss of 5 or more lines in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in comparison to the previous visit. The incidence and timing of abrupt visual los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 were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he BCVA at the final follow-up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eyes with and those without abrupt visual loss.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42.4±18.9mo after diagnosis, and abrupt visual loss was noted in 22 eyes (16.1%) at a mean of 19.6±13.9mo. Abrupt visual loss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ubretinal hemorrhage in 11 eyes (50.0%), development of or increase in the height of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with fluid in 8 eyes (36.4%), and tears in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3 eyes (13.6%). The logarithm of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 (logMAR) mean BCVA at the final follow-up was 2.07±0.67 (Snellen equivalents: 20/2349) and 1.00±0.55 (20/200) in eyes with and without abrupt visual loss, respectively. BCVA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in the eyes with abrupt visual loss (P<0.001). CONCLUSION: Abrupt visual loss is noted in 16.1% of patients with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visual outcome. Addi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how abrupt visual loss can be prev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