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0篇
  免费   1353篇
  国内免费   758篇
医药卫生   1590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908篇
  2012年   1238篇
  2011年   1294篇
  2010年   1172篇
  2009年   1100篇
  2008年   1146篇
  2007年   1065篇
  2006年   869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目的:分析自行编制的一套婴幼儿测试行为评定量表集中反映了哪些行为倾向,并探讨测试行为与智力与运动能力之矧的关系。方法:对象为227名6—12个月的正常婴儿(男130名,女97名),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和自编的婴儿测试行为评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应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目标定向性,觉醒状态,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反应性,活动量共6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5.43%。目标定向性、觉醒状态、正性情绪、反应性与智力发育指数(MDI)存在明显的相关,目标定向性,正性情绪,反应性与运动发育指数(PDI)存在明显的相关。结论:婴儿测试行为与智力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2.
广东2003年末SARS患者冠状病毒抗原抗体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SARS-IgG、SARS-IgM、核壳蛋白-IgG抗体和核壳蛋白抗原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2003年末至2004年初新发4例SARS病人的系列血清进行上述4项的滴度检测。结果在病人较早期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核壳蛋白抗原,随着抗体水平的升高,抗原含量迅速下降。抗体E升下降快,在最高水平维持时间短,并且除第1例外,其余3例的抗体滴度均小于1:100,核壳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总的IgG抗体一致,但滴度更低。结论抗体变化规律与前次流行不同,抗体水平变化快,应注意及时采集标本。抗原检测可作为一种实验室诊断依据。核壳蛋白抗体可考虑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能否增强抗肿瘤疫苗HSP-MUC1的特异性抑瘤作用,从而将BCG开发为肿瘤疫苗的新型佐剂。方法:动物水平上,BCG和HSP-MUC1共免疫小鼠,观察BCG能否增强HSP-MUC1所激发的特异性抑瘤作用。细胞水平上对BCG发挥佐剂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将BCG和HSP-MUC1共刺激树突状细胞(DC),观察BCG能否协同HSP-MUC1刺激DC表面的CD86分子表达的上调;并对DC培养上清中IL-6、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BCG+HSP-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显著地低于HSP-MUC1组(P〈0.05)。细胞学试验显示,BCG能够显著增强HSP-MUC1对DC的激活作用,使DC表面的CD86分子显著上调。BCG+HSP-MUC1组的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显著地高于HSP-MUC1组(P〈0.05)。结论:BCG能够显著地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肿瘤疫苗佐剂的良好功效。  相似文献   
104.
105.
双荧光逆向追踪法研究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投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向上丘投射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视网膜内的分布、密度及细胞类型上的差异。方法:将 DiI 与荧光金(FG)注射入 SD 大鼠的同侧和(或)对侧上丘,不同时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荧光标记 RGCs 的分布情况。结果:视网膜与视神经内均可见荧光标记;视网膜内标记 RGCs 的数目随时间延长略有增加。DiI 与 FG 的标记效率无明显差异;RGCs 大多数为对侧投射;视网膜颞背侧区域可见双侧投射细胞;视网膜颞腹侧周边区集中存在同侧投射细胞,多数胞体较大;视网膜其它区域可见零星同侧投射细胞。结论:DiI 与 FG 可高效率逆行标记 RGCs 及部分突起;SD 大鼠视网膜内并存着向对侧、双侧及同侧脑区投射的 RGCs,后二者数量较少,分布局限;同侧投射以大胞体细胞为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感光细胞缺失对视网膜节细胞 melanopsin 表达的影响。方法:SD 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 N- 甲基-N-亚硝基脲建立感光细胞变性缺失的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视网膜铺片及切片中 melanopsin 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特征。结果:在药物注射12 h 后动物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开始凋亡,细胞数目随时相减少,13 d 后完全消失。在正视网膜节细胞表达 melanopsin,呈串珠样分布在胞体及突起的胞膜上,其树突穿过节细胞层, 在内网层的两侧分叉形成网状结构。在感光细胞缺失动物模型组,12 h 时,节细胞表达 melanopsin 更广泛;而后突起上的 melanopsin 表达随时减少。28 d 时,melanopsin 的表达主要局限于节细胞的胞体。结论:感光细胞缺失影响节细胞突起 melanopsin 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7.
Chlamydiatrachomatis(C.trachomatis)isanobligate intracellularbacterialpathogen.Ocularinfectionwith C.trachomatisserovarsA,B,BaandCleadstotracho ma,aleadingcauseofpreventableblindnessinmanyde velopingcountries[1].Urogenital tractinfectionwithC. trachomat…  相似文献   
108.
糖尿病大鼠肾小管TGF-β1和MAPK1/3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3)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变化,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周、2周、4周和8周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MAPK1/3和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质;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 正常肾小管可见少量MAPK1/3表达,而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1周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并且随着病程发展而增加。MAPK1/3和FN从糖尿病两周开始表达亦呈持续增加,并且与TGF-β1及肾重/体重比呈正相关。糖尿病1周时MAPK1/3与TGF-β1无显著相关,但与FN呈正相关。 结论:大鼠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管表达TGF-β1并激活MAPK1/3,MAPK1/3介导高糖和TGF-β1的信号而促进FN的生成和沉积,在糖尿病肾脏肥大和纤维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HCⅠ类分子K^b(K^b-EGFP融合蛋白),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获得功能性表达。方法 RT-PCR的方法获得小鼠MHCⅠ类分子K^b 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EGFP分子的上游,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G418加压筛选获得抗性重组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重组分子的表达及胞内定位情况。结果 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预期的重组质粒,质粒经DNA序列测定证实阅读框无误,转染COS-7细胞后的抗性克隆胞浆内可以观察到明亮的绿色荧光,特征性地分布于细胞质膜,及核周、膜下的囊泡结构中。结论 所构建的K^b-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后具有MHCⅠ类分子的特征性分布,提示该重组分子具有野生型MHCⅠ类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和胞内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HCⅠ类分子胞内动态分布及分子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细胞和分子模型。  相似文献   
110.
华玲  万荣辉  郭军 《医学信息》2006,19(3):497-498
目的总结弛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5年7月采用德国Braun公司生产的Braun mesh和plug治疗的8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后8-10h下床活动,2周恢复日常生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尿潴留15例,异物感3例,随访3—4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操作方便,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是老年患者理想有效的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