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2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91.
目的探讨五酯片用于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FK506)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长期疗效。方法选取38例处于稳定期的肾移植患者,包括主动要求FK506减量、药物快代谢型以及治疗其他疾病需加用五酯片治疗者。加用五酯片治疗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FK506用量。对11例患者在五酯片使用前、后,多时间点采血测定FK506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对38例患者定期随访,记录其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与加用五酯片前相比,11例自身对照患者的FK506谷浓度(C0)、峰浓度(Cmax)和药物剂量-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h)分别提高了192%、133%和124%,达峰时间(tmax)显著推迟(P<0.05)。加用五酯片后,38例患者随访21~50个月,FK506用量为(2.8±1.0)mg/d,C0为(5.8±2.2)ng/ml。38例患者中,1例死于巨细胞病毒肺炎;1例自行减药致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最终恢复血液透析;1例病理证实慢性排斥反应;1例病理证实肾炎复发;2例因新发糖尿病改用环孢素;其余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加用五酯片可显著影响肾移植患者FK506口服生物利用度,长期使用未见明显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成人肾移植术后霉酚酸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建立配伍他克莫司的血霉酚酸浓度曲线下面积的有限检样方法.方法 42例成人肾移植受者,采用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他克莫司、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血霉酚酸浓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血点为服药前(C0)及服药后0.5、1、1.5、2、3、4、6、9和12h,用梯形面积法计算浓度曲线下面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相关采血点,确定有限取样方案.结果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3点估算MPA-AUC=7.297+2.819C1.5 h+3.297C4h+4.269C9 h[相关系数(r2)=0.878],4点估算的MPA- AUC=2.519+0.549C0.5 h+1.900C1.5 h+3.931C4h+4.037C9 h(r2=0.928).采用Bland & Altman分析法评估,3点法和4点法均未超出置信限范围,二者与全点AUG0-12h有较好的一致性.3点评估AUC与全点AUG0-12h差值为(11.7±8.32)mg·h·L-1,二者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9.18~14.37 mg·h·L-1 (P<0.01);4点评估AUC与全点AUG0-12h差值为(1.65±7.98)mg·h·L-1,二者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0.84~4.13 mg·h·L-1 (P<0.01).结论 该有限检样方案适用于监测成人肾移植受者配伍他克莫司用药时血霉酚酸浓度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紫杉烷类抗癌药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对Sprague-Dawley(SD)大鼠肝细胞CYP3A1活性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每只1mL,每日1次,连续3d)、地塞米松诱导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100mg·kg-1·d-1,连续3d)、酮康唑抑制组(腹腔注射给予酮康唑,50mg·kg-1·d-1,连续3d)、紫杉醇实验组(尾静脉注射给予紫杉醇,6.7mg·kg-1·d-1,连续3d)、多西紫杉醇实验组(尾静脉注射给予多西紫杉醇,30mg·kg-1·d-1,连续3d)。采用HPLC检测以睾酮为探针药物经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后转化的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速率以评价各组间CYP3A1酶的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诱导组、酮康唑抑制组、紫杉醇实验组、多西紫杉醇实验组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速率分别为(643.1±6.0),(2671.1±225.7),(78.3±4.8),(724.8±36.6)和(489.3±70.6)pmol·mg(pro)-1·min-1;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表明紫杉醇组和多西紫杉醇组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速率与地塞米松诱导组、酮康唑抑制组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对大鼠肝细胞CYP3A1酶活性无诱导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电刺激大鼠尾核头部对中脑中央灭质(PAG)中痛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自发放电减少和痛反应减弱,而对痛无关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分别向侧脑室注射微量吗啡和乙酰胆碱可产生与刺激尾核相同的效应,并分别被其拮抗剂纳络酮和阿托品所阻断。根据结果推测,刺激尾核头部对PAG中痛相关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内啡肽能和胆碱能纤维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5.
用SOS反应原噬菌体诱导法筛检14种常用抗肿瘤药物的致突变性。经加入和不加入S9代谢活化系统试验,结果有9种药物呈阳性反应。筛选了阳性对照试剂及其适当浓度范围,为完善该检测方法、选配联合化疗方案、药品研究及控制有害的残留药物进入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本文对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在广东连南地区健康汉族儿童(n=87)和瑶族儿童(n=1 26)中的活性分布和4种常见TPMT基因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的TPMT活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方法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RFLP)的方法检测TPMT*2(G238C)、TPMT*3A(A719G/G460A)、TPMT*3B(G460A)和TPMT*3C(A719G)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健康汉族儿童和瑶族儿童的TPMT活性都呈正态分布,活性的平均值分别为13.01±2.80U.ml-1pRBC和13.54±3.89U.ml-1 pRBC,两者的差异无显著性.在健康汉族儿童中只找到1例TPMT*3C杂合子(该汉族儿童的TPMT活性为12.36U.ml-1 pRBC),没有找到TPMT*2、TPMT*3A和TPMT*3B,汉族儿童总的TPMT基因突变频率是0.6%.在健康瑶族儿童中没有找到这几种突变.结论广东连南地区汉族和瑶族儿童TPMT的活性分布和总的TPMT基因突变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7.
6种头孢克肟制剂的人体药动学特片及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30名志愿者中观察比较3种剂型6种制剂的头孢克肟口服人体药动学特征。各批药动学参数均值:Cmax为2.17-2.62μg/ml,AUC为25.8-29.5(μg.h)/ml,t为3.50-4.43h,MRT为7.47-8.15h,制剂间差异无显著性,Tmax为3.4-4.6h,t为1.38-2.25h,细粒剂的Tmax及t较胶囊及片剂短(P〈0.01)。表明制剂间吸收程度、达峰浓度及消除过程基本  相似文献   
98.
快速筛选抗诱变剂和诱变剂对控制环境致癌因素及肿瘤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据SOS反应原理研究了四种同步试验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以0.05mg/ml的丝裂震素C(MMC)和0.004mg/ml的平阳霉素为阳性诱变指示剂;100mg/ml维生素C(Vitc)为已知抗诱变指示剂;以生理盐水为既不抗诱变又无诱变性的阴性对照剂。标准菌株、培养基制作、菌种活化及处理、加菌铺皿等操作与原噬菌体诱导试验相同。用以下四种方式加试剂进行抗诱变及诱变同步试验:  相似文献   
99.
电刺激大鼠黑质引起的血压升高反应可被同侧红核内微量注射利多卡因所部分阻断。用高效液相测量脑组织内儿茶酚胺含量方法观察到:电刺激黑质引起血压升高的同时,红核脑区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多,说明红核在黑质的升压过程中起作用,而且黑质主要是通过释放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影响红核的活动来参与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0.
山楂对十二种抗肿瘤药物致突变性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内外常用的治疗肿瘤的化学药物不少品种有一定的致突变毒性,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增加了病人患第二肿瘤的危险性,并尚无更好的药品能取代。为了寻找拮抗这种毒性的物质,我们对山楂有否拮抗治疗肿瘤化学药物的致突变遗传毒性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报告如下。材料采用的标准试验菌株为大肠杆菌溶源性菌GY_(5027),对该菌株释放的噬菌体敏感的指示菌为GY_(4015)。被检测物质为山楂。阴性对照剂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剂是丝裂霉素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