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6例重症COPD呼吸衰竭包括昏迷患,在通气第1-2d选择两种不同的面罩、呼吸机先后进行无创通气。结果 24例依从性良好并完成NIPPV。普通面罩、(ZS-MS-A)硅胶面膜面罩、Bi-PAP呼吸机、PB840呼吸机依从性良好例数分别为9、24、15及24人次。结论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面罩的特性、呼吸机的性能、技术因素及严密的监护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口鼻面罩质量的提高,无创性机械通气受到了重视,因其避免了插管、切开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而易被患者接受,对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我院1999~2001年对20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口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室前向电力增大,近年来国内外均甚重视,因为这涉及左室内传导系统,即中隔支传导阻滞的问题和与一些常见的心电向量现象,例如右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综合征、正后壁心肌梗塞、正常变异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中隔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多采用Nakaya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 ,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 (以血栓最常见 )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1 流行病学我国迄今尚无确切的肺栓塞流行病学资料。阜外医院报告的 90 0余例心肺血管病尸检资料中 ,肺段以上栓塞者达 10 0例 (11% ) ,其中风心病尸检达 2 9% ,心肌病达 2 6% ,肺心病达 19% ,说明心肺血管疾病是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外肺栓塞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美国每年肺栓塞发病率约 65万之多 ,其中死亡约 2 5万人 ,占全部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70年代以来 ,肺栓塞有增加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F-V曲线)变化与呼吸睡眠疾病的相关性,对肺功能测定中F-V曲线呈胸腔外上气道梗塞(UAO)图形的4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咽腔大小、形状、位置高低,舌的肥大程度,悬雍垂的大小,双侧扁桃体肿大程度及下颌发育情况等均与胸腔外UAO图形有密切相关性。其中8例与此无关。肺功能测试指标显示FEF50/FIF50>1,FEV1/FIV1>1,PEF>PIF呼气相明显大于吸气相,F-V曲线图形特点表现为吸气流峰不形成,呈平台状。另一特点是吸气相和呼气相都出现均匀的锯齿状波,这可能与咽部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胸腔外UAO的F-V曲线,对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SAS)有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筛选性检验。此外,对其病因及该曲线图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从1978年~1985年6月止,我科收住的肺心病人中有241例作了痰培养,其菌种变化趋势是:致病菌逐年上升,其中以G~-杆菌性致病菌上升更为明显,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逐年下降。并分析了G~-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强调了足够的药物剂量和疗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美国Gould Model 2800 Automated Pressure/Flow Plethys-morgraph(简称2800体描箱).测定了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及34例健康人的肺通气功能、肺容量、最大呼气流量一容积曲线(MEFV)和气道阻力、气道传导等40项指标,同时还用Gould 2100型肺功能仪测定了一口气法肺弥散功能,以检测各肺功指标对诊断肺气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得出了相应的结果.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式.筛选出用力肺活量1秒率(FEV_1)/用力肺活量(FVC)、25%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25)、流量峰值(PEF)、是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RV)、比气道传导力(sGaw)、残气/肺总量百分比(RV/TLC%)9项较敏感指标,为肺气肿病人的肺功能定量诊断提供了新的实用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二种对比的方法,即常规心电图检出法及连续心电图监护法,检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5%及80%。并分析了肺心病心律失常的规律及原因。1.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有,以各种房性心律失常为多(占75.8%)。2.心律失常呈一过性,间歇性,昼夜变化性。3.心律失常发生原因主要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有关,其次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肺心病并发症伴发症、心功能不全、支扩剂应用及严重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心室前向电力增大,近年来国内外均甚重视,因为这涉及左室内传导系统,即中隔支传导阻滞的问题和与一些常见的心电向量现象,例如:右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综合征、正后壁心肌梗塞、正常变异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中隔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多采用Nakaya等于1978年提出的,这标准是用统计学方法求得的,是人为的,称“任意标准”(arbitrary criterion),与实际情况是否完全相符,还须从各个方面加以检验。关于中隔支阻滞的本质、名称和诊断均有不少争论,其心电向量图的确切图形也无详细描述。研究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本质和制订其诊断标准,观察阻滞前后的心电向量改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Rosenbaum等树立左束支多分支传导阻滞的概念,就是通过这种观察而得出的。Piccolo等对心室前向传导阻滞的观察,通过右房调搏形成前向电力增大,对比其前后的变化,而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以2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及11例健康者为对象,进行静脉注射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及激素变化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卡托普利能快速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排血量,同时抑制肾素系统活性,降低血浆甲状腺素及心钠素水平,使急、重症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迅速缓解,但对即刻血气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