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及中药栓剂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4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2例宫颈光滑者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并将113例解脲支原体阳性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罗红霉素和中药栓剂联合治疗,对照组用罗红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宫颈糜烂治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率为82.1%,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中药栓剂联合西药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可以明显改善宫颈糜烂症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miR-196a2 T>C基因多态与江苏人群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组织学确诊的509例新发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与病例组人群不存在生物学相关的562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型;选择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2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基因型miR-196a的表达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基因型与人群罹患宫颈癌的风险比(odds ratio,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携带miR-196a2突变纯合子CC个体罹患宫颈癌的风险明显高于TT基因型个体(OR=1.45,95%CI:1.04~2.09),携带TC/CC基因型个体增加约33%的宫颈癌发病风险(OR = 1.33, 95%CI:1.06~1.81);对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分析,与TT基因型比较,含突变纯合子CC个体罹患CSCC的风险明显升高(OR=1.49,95%CI:1.05~2.11),携带TC/CC基因型个体增加约31%的CSCC发病风险(OR = 1.31,95%CI:1.00~1.73);RT-qPCR显示,在宫颈鳞癌组织中CC及CT/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成熟miR-196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MiR-196a2 T>C多态变异与中国江苏人群宫颈癌遗传易感性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转染miR-146a前体(Pre-miR-146a)多态性真核表达质粒,观察miR-146a多态性对miR-146a表达情况和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PCR扩增含多态性位点的Pre-miR-146a目的片段,连接入pcDNA3.1(+)质粒表达载体得到Pre-miR-146a-G及Pre-miR-146a-C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CCK8法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情况,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miR-146a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激酶-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的表达?结果:成功将miR-146a多态性前体片段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获得Pre-miR-146a-G及Pre-miR-146a-C重组质粒;转染重组质粒能够在HeLa细胞内高效和特异地表达miR-146a(P < 0.05),且转染Pre-miR-146a-C质粒组miR-146a表达量较Pre-miR-146a-G质粒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eLa细胞转染重组质粒48 h后,其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5),细胞内TRAF6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 < 0.05),但TRAF6的mRNA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re-miR-146a多态性位点能影响成熟miR-146a表达,过表达miR-146a可能通过下调TRAF6基因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HeLa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s)的临床特点、5年累积生存率以及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化疗后患者的月经及生育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1999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例MOGC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中位年龄28.5岁,34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13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21例。单纯无性细胞瘤7例,非无性细胞瘤27例。26例患者术后补充化疗,其中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并化疗18例。化疗以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BEP方案)及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方案(PVB方案)为主。共随访9~146月,平均随访53.7±37.3月,失访4例,死亡3例,5年累积生存率为89%。临床观察指标中仅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100%)高于Ⅱ~Ⅲ级(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各种手术类型、手术病理不同分期和不同组织学类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化疗后,月经异常发生率为83.3%(15/18),化疗结束后2~4月开始逐渐恢复。有生育计划的6例患者,共获得妊娠4例,其中3例自然妊娠,1例助孕后妊娠,共娩出健康新生儿3例。结论:MOGCTs总体预后较好,PVB、BEP方案是有效的化疗方案,化疗对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获得满意妊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4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共42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68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先行1~2次介入或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0例,没有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手术组则为1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局部晚期宫颈癌明显低于早期者。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尿管支架置入率、输血率、其他相邻脏器损伤的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较早期差,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与LVSI及深肌层浸润有关。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影响尚不明确,也没有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还需更大样本或多中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4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共42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68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先行1~2次介入或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0例,没有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手术组则为1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局部晚期宫颈癌明显低于早期者。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尿管支架置入率、输血率、其他相邻脏器损伤的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较早期差,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与LVSI及深肌层浸润有关。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影响尚不明确,也没有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还需更大样本或多中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介绍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新辅助化疗的定义以及多种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宫颈癌的疗效.尽管宫颈癌的传统治疗在手术技巧、放疗设备和技术方面不断改进,但是宫颈癌治疗效果并无根本性提高,因此,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且其临床疗效已被多数学者所肯定.现就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8.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经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法之一,可明显缩小宫颈癌肿瘤病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和亚临床播散率。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17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介入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及中药栓剂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4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2例宫颈光滑者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并将113例解脲支原体阳性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罗红霉素和中药栓剂联合治疗,对照组用罗红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宫颈糜烂治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率为82.1%,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中药栓剂联合西药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可以明显改善宫颈糜烂症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分析ⅠB~ⅡA1期宫颈癌术后具有中危因素患者进行单纯化疗或放疗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探讨此类患者术后单纯辅助化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术后病理具有中危因素的ⅠB~ⅡA1期患者1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分为化疗组56例,放疗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化疗组和放疗组在平均年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化疗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8%和96.4%,放疗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1.2%和96.5%,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食欲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放疗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化疗组出现淋巴水肿、绝经症状的概率均低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的性生活保持率(66.1%,37/56)高于放疗组(40.4%,23/57),性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而放疗组患者更容易出现性焦虑和性生活障碍(P<0.05)。结论:对ⅠB~ⅡA1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中危因素的患者,采用单纯辅助化疗也可获得较好疗效,总体生活质量优于放疗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