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胎盘早剥患者111例的分娩方式.结果 111例胎盘早剥中,阴道分娩48例,占43.2%;剖宫产63例,占56.8%.I度剖宫产率50%,Ⅱ度为76.2%,Ⅲ度为66.7%;妊娠36周以上者剖宫产率达88.9%;当发生胎盘早剥症状时富...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 (H.pylori)相关抗体测定对小儿 H.pylori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对 38例慢性胃炎、 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 5 0例无消化道症状的小儿进行 H.pylori Cag A、Vac A、 Ure A或 B亚单位相关抗体测定。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小儿之间 H.pylori相关抗体总阳性率、Cag A、Vac A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别 ;H.pylori Cag A、Vac A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 H.pylori Ure相关抗体阳性率。各组感染 H.pylori菌株血清型绝大多数为高毒力株型 ,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H .pylori Cag A、Vac A相关抗体测定适用于儿童 H.pylori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但不能作为小儿感染 H.pylori相关性溃疡病、慢性胃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3.
34.
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胆汁酸变化与肝功能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对患儿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其监测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结果:①部分呼吸道感染患儿AST、GGT、ALP及TBA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上限,而针对同一指标,病情轻重不同,其异常率差别无显著性,其中以TBA的异常率最高;②重症肺炎组TAB与对照组比较,差别  相似文献   
35.
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158例临床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陈素清郭斌王梅英腹壁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我院早已开展。近年来采用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采用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158例与同期纵切口子宫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物对婴幼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研究组为32例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婴幼儿,检测其血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 OHD)、N端骨钙素(NMID)水平。对照组为2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癫痫初治未用药婴幼儿。结果 研究组TPINP、β-CTX、25 OHD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NMI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单药治疗组与多药治疗组骨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相比,丙戊酸钠组β-CTX水平升高。结 论 抗癫痫药物对婴幼儿的骨代谢可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NMID升高,丙戊酸钠较奥卡西平更容易影响婴幼儿骨代谢的吸收。目前尚未发现抗癫痫药物对婴幼儿骨代谢的不利影响,有待将来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骨代谢;婴幼儿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参与幼鼠痛觉高敏感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8日龄新生SD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新生期给予结直肠扩张刺激(CI),并在6周龄时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A1B2组新生期给予CI,6周龄时不予CRD刺激;A2B1组新生期未接受CI,6周龄时给予CRD刺激;A2B2组新生未接受CI,6周龄时也未给予CRD刺激.A1B1组和A1B2组乳鼠在出生后8 ~ 15 d,每天接受1次CI.常规喂养至6周龄,A1B1组和A2B1组幼鼠进行CRD刺激下内脏痛敏感性评价.之后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幼鼠脊髓内CGRP表达情况.结果 随CRD增加,A1B1组和A2B1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均逐渐增加.CRD在15、30、45、60 mmHg时,A1B1组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明显高于A2B1组,CRD 75 mmHg时,两组腹外斜肌放电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期CI和接受伤害性CRD刺激后可导致幼鼠脊髓内CGR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 新生期持续CI会造成幼鼠痛阈下降,出现慢性内脏高敏感性.幼鼠慢性内脏痛敏感性异常可能与脊髓内CGRP异常表达相关;CGRP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参与内脏痛觉敏感的改变.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帆状胎盘对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住院的112例帆状胎盘(≥32周),剔除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5例及有其他产科手术指征48例后,其余59例按分娩方式分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新生儿体重、经产妇人数等具可比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产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无血管前置的帆状胎盘病例,如具备阴道试产条件(且无其他产科手术指征)者,可在严密监护下短期阴道试产,剖宫产是否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案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采用新生期伤害性结直肠刺激(CI)建立幼鼠痛高敏感模型,检测痛觉敏感幼鼠模型下丘脑室旁核、中缝核和前皮质扣带回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分布和表达,探讨不同脑区CGRP异常表达参与痛觉高敏感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8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4组,每组8只.CI+CRD组新生期给予CI,并在6周龄时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CI组新生期给予CI,但在6周龄时不予CRD刺激;CRD组新生期不予CI,6周龄时给予CRD刺激;对照组新生期不予CI,6周龄时也未给予CRD刺激.CI+CRD组和CI组乳鼠在出生8~15 d,每天接受1次CI.常规喂养至6周龄,CI+CRD组和CRD组幼鼠进行CRD刺激下内脏痛敏感性评价.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组幼鼠不同脑区内CGRP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CRD的增加,CI+CRD组和CRD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逐渐增加.在CRD为2 kPa、4 kPa、6 kPa和8 kPa扩张压刺激下,CI+CRD组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显著高于C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61,P=0.000;F=15.389,P=0.002;F=8.024,P=0.013;F=6.287,P=0.025).而当CRD为10 kPa高扩张压刺激时,CI+CRD组和CRD组腹外斜肌放电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2,P=0.490).新生期CI导致幼鼠下丘脑室旁核、前扣带回皮质、中缝核内CGR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的主效应分别为12.23、12.74和11.81,接受CRD刺激后可导致幼鼠CGR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的主效应分别为16.81、18.00和17.18.结论 新生期持续CI会造成幼鼠痛阈下降,出现慢性内脏痛高敏感性.幼鼠慢性内脏痛敏感性异常可能与前皮质扣带回、下丘脑室旁核、中缝核内CGRP异常表达相关.CGRP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参与内脏痛觉敏感的改变.  相似文献   
40.
陈素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44-645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更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而舒适护理就是倡导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给予患者最舒适的状态,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使其在心理、生理上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加速疾病的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