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本文结合信息素质的概念,论述了医院图书馆在临床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加强临床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病案书写进行改进,观察改进后病案书写质量.方法:按照2010年山东省卫生厅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枣庄市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住院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标准》对终末病案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再次对病案进行考评,对比前后病案质量变化.结果:2014年3月~5月和2014年9月~11月该院呼吸科住院病案分别为298份和307份,甲级病案率分别为89.2%和97.8%.结论:我科根据病历检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后,住院病案质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提高食物中毒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收治的64起1744例食物中毒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起食物中毒中动物性食物中毒42起(65.6%),亚硝酸盐中毒18起(28.1%),农药中毒2起(3.1%),误食毒草、桐油中毒各1起(各占1.6%)。1744例中死亡16例,病死率0.9%。结论:迅速判断食物中毒,妥善调查处理中毒事件,客观评价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尽早行中毒者排泄物细菌培养及毒物鉴定,是提高食物中毒治疗水平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4.
1病例简介患者,男,35岁。因腰部外伤至双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伴不能排尿1 d于2011-03-30入院。查体:神经系统:会阴部浅感觉及肛门反射消失;泌尿外科情况:肾区皮肤无红肿、隆起,双肾区无压痛及叩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未及异常,耻骨上区饱满、叩实音、无压痛。尿道口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阴囊无红肿,双侧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东莞市首起登革热社区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波及范围、病例分布情况及可能传播来源;采用ELISA法进行登革热IgM抗体检测。结果:2010年7月22日~10月26日,东莞市兴塘社区发生了一起登革热社区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40例,其中确诊病例24例,可疑病例16例;病例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92.50%)、头痛(82.50%),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分别占57.50%和52.50%;病例表现为首发病例住家200米范围内的聚集性;首发病例发病前有东南亚国家旅游史。结论:症状不典型输入性病例容易引起本土疫情,人员的高流动性易造成登革热疫情的扩散;控制疫情的关键是开展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将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的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氯雷他定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CD3-CD19+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D3-CD1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其对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造口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36例患者行鼻窦黏液囊肿造口术。结果 36例均获治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 鼻窦黏液囊肿经鼻内镜造口术治疗己成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每隔7d治疗1次,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每周熏洗5次,疗程4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VAS评分加权值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利凡诺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参照NCCLSM2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利凡诺时对白念珠菌的M IC;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检测利凡诺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分别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在利凡诺作用前后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利凡诺在体外可以明显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利凡诺具有明显抑制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能力;利凡诺作用后的白念珠菌细胞壁有缺陷。结论利凡诺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白念珠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氯生太尔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液体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计算并比较实验组(氯生太尔作用后)和对照组(未加氯生太尔)10株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率;用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在氯生太尔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氯生太尔在体外能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且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以明显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的菌丝形成抑制实验,对照组见大量菌丝形成,菌丝形成率为91.2% ± 3.9%,氯生太尔实验组菌丝形成率为29.8% ± 5.1%,实验组菌丝形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24,P < 0.05)。透射电镜观察氯生太尔作用后的白念珠菌,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性,细胞表面出芽不规则,细胞壁外层的电子致密层分布不均匀,部分有缺失,透明层厚薄不一,部分细胞膜塌陷,局部破坏,胞内空泡增多;扫描电镜观察,氯生太尔作用后的白念珠菌,表面凹凸不平,出芽细胞少且出芽不规则。结论 氯生太尔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白念珠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