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调查城镇轮胎积水中蚊虫滋生情况,方法:现场采集蚊幼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结果:在北京2个采集点轮胎中发现滋生白蚊伊蚊和淡色库蚊,其中白纹伊蚊在轮胎积水的滋生情况,以轮胎指数表示可高达82%以上,结论:白纹伊蚊的监测和防制,不能忽视轮胎积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 1 987年采自昆明的类缘纹伊蚊 ( Aedesgalloisioides)蛹的形态 ,并与其近缘种缘纹伊蚊( Ae.galloisi)和东洋区白纹伊蚊亚组 ( Ae.albopictussubgroup)种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来中国的蚊类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我国蚊类的生物系统学研究有了重大的进展。在区系分类方面,《中国蚊科志》的编研和出版,标志着此项研究已达到了成熟阶段。在种团和复合组研究方面,赫坎按蚊种团和尖音库蚊复合组的研究,澄清了重要疟疾和淋巴丝虫病媒介的分类地位,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在系统发育研究方面,亚科、属以及伊蚊属亚属的数值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以及自然分类系统进行了有益探讨。过去的成就表明,我国蚊类生物系统学研究已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为在21世纪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对三带喙库蚊幼虫在不同恒温下生长发育观察的结果表明,幼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呈非线性关系,高温可抑制幼虫的发育。各龄幼虫历期在总发育历期所占百分率在不同恒温下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在孳生场所进行幼虫取样时,各龄幼虫的捕获机率分别与它们历期占总发育历期的百分比成正比,据此计算出的1~4龄幼虫和蛹的捕获率分别为1.25,1.17,1.50,3.42和1.0,可用以校正幼虫自然种群的取样资料。  相似文献   
15.
用低浓度奋斗呐经点滴、接触等法处理淡色库蚊成虫与幼虫,结果表明低浓度奋斗呐能降低幼虫化蛹率、成蚊吸血与产卵以及子代卵的孵化等。此外,低剂量奋斗呐也能推迟幼虫的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16.
糖为蚊虫生长发育与越冬贮存能量的重要来源。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滞育越冬的发生发展及其解除与光周期变化直接相关。因此,研究光周期对该蚊糖代谢的影响对探讨滞育机理与解释越冬现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等于1987~1988年6月利用不同光周期对三带喙库蚊北京、上海和广州株进行了诱导、解除滞育等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进对疟疾和马来丝虫病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防制措施,以降低疟疾发病率和消灭恶性疟,我们于1986、1987连续两年在江苏省疟疾发病较高的盱胎县的2个乡试用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浸泡居民用蚊帐的方法,进行现场实验观察。方法实验区为桂五乡和穆店乡,浸泡蚊帐使用的杀虫剂及其来源相同,溴氰菊酯的剂量为15~20mg a·i/m~2,二氯苯醚菊酯200mg a·i/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依据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建立的PCR分组检测方法,对我国蚊科中库蚊属、伊蚊属和按蚊属中一些蚊虫种类进行了检测。结果:库蚊属中尖音库蚊复组4个亚种的实验室种群和伊蚊属中的白纹伊蚊的4个地理株种群均有感染,感染的Wolbachia株属B组中的pip组;同时在白纹伊蚊种群中还发现了有A组和B组Wolbachia的双重感染;而同时检测的三带喙库蚊,刺扰伊蚊,埃及伊蚊的2个地理株,中华按蚊和斯氏按蚊没有发现Wolbachia的感染。结论:本研究应用该方法,成功地对我国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株进行了检测与分组。  相似文献   
19.
20.
蛹是蚊类变态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蚊蛹的形态学及其分类性状,是蚊虫分类学,特别是亲缘种鉴别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长期以来这一领域在蚊类研究中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直至最近廿年来,国外才开始引以重视。Belkin.Bram.HuangMattingly.Smith.Sirivanakarn.peyton等,已先后将蚊蛹作为蚊虫分类的一个指征。在国内,则仅见蚊蛹的零星描述,迄今未见蚊蛹分类的报告。为此,作者等开展了我国蚊蝇的系统研究。本文报告蚊蛹的鉴别形态以及我国蚊蛹分亚科和分属的探索。有关蚊蛹各论将在今后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