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宜州市原是广西区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反复防治,于1972年达到了基本消灭标准,1985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986年开始转入巩固监测阶段,1992年以后未再查出钉螺。2005年春季查螺时,在原有螺区京口村发现了一处螺点,我们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22.
以往对于肝脏肿大的诊断 ,一般靠扣诊、触诊及其他临床情况的综合分析。 B超仪面世后 ,人们注重了肝脏有关部位径线长度的测量。虽然已有文献指出 ,由于个体差异较大 ,以所谓正常值作标准来判断人群肝脏是否肿大的意义并不大 [1] 。然而随着 B型超声仪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 ,有关肝脏肿大率的报道并不少 ,但多数没有说明判断的方法 [2~ 4 ] ,假若这是由于 B超仪能轻易地测量出肝脏尺寸 ,用这与正常值比较而计算出来的 ,则其结果的可信度就值得商榷。本文对 3 3 7例青壮年华支睾吸虫感染者 B超检查统计的结果 ,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将…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广西白裤瑶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防治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白裤瑶聚居区居民的一般人口学情况,采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对粪样进行检查。结果调查广西白裤瑶聚居地居民671人,肠道寄生虫感染386人,感染率57.53%,其中白裤瑶居民感染率71.02%。检出9种肠道寄生虫,钩虫感染率33.68%,蛔虫感染率24.89%,鞭虫感染率9.84%,人芽囊原虫感染率10.87%,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1.15%,结肠内阿米巴原虫感染率4.45%,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率1.65%,其他寄生虫感染率0.33%。不同年龄、不同民族居民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寄生虫感染仍是广西山区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4.
广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现状,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区域抽样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抽取调查点。从每个点的野外、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收集各类软体动物,采用酶消化法检查,阳性者计幼虫数。结果采集到的软体动物有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蜗牛和蛞蝓等4类。每个调查点都发现有阳性中间宿主,蛞蝓、福寿螺、玛瑙螺和蜗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1.71%,10.82%,8.85%和2.67%,阳性者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31条,224条,38条和2.5条幼虫。结论广西软体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广泛存在,中间宿主感染率和感染度高,发生疫情的可能性大,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5.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1],它主要是由于生吃或吃未煮熟的鱼或虾所引起的.武鸣县是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县份之一,为观察血清学方法检查华支睾吸虫病的现场应用效果,笔者于2005年10月选择该县二唐村的人群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广西是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 [1 ] ,而广西又以南宁地区流行为重 [2 ] 。上林县位于南宁地区北部 ,对该县的白圩镇初步调查发现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 ,属于重度流行区。中韩控制肠道寄生虫策略研究拟选择白圩镇为防治试点。现将摸底调查情况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在白圩镇选 2个自然村 ,总人口约 10 0 0人。通过组织发动、播放卫生宣教录像带进行卫生知识教育 ,使群众自愿接受调查 ,留取粪样待检。2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 ,按常规操作 [3] 。对华支睾吸虫粪检阳性者虫卵计数 ,并推算感染度 (EPG)。部分标本同时…  相似文献   
27.
异尖线虫,属蛔目异尖线虫科,全球报告近30属。成虫寄生在海豚、鲸、海豹等哺乳类(已发现海兽终宿主40余种)的胃壁,幼虫则寄生在海鱼的体内。人的感染是因生吃或未熟吃海鱼所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方式的多样化,异尖线虫病在全球已呈扩散趋势。1989年,日本仅报告2000余例病人,1990年增至16090例,1996年再增至3万余例。  相似文献   
28.
血吸虫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广西血吸虫病流行于宾阳、罗城、宜山、河池等19个县(市)的75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历史累计钉螺面积为2689km2,病人77865人,病牛4454头。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于1972年和1988年先后达到控制传播和阻断传播血吸虫病的标准,同年转入监测阶段。近年来连续三年均发现较大面积的残存钉螺,血吸虫病防治的任务艰巨。2009年1月,我区发现一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例,现将病例情况及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当地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及其近20年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检查人群粪便虫卵,将人群感染现状与当地第1、第2次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分析调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20年变化情况.结果检查835人,275人(32.93.%)感染华支睾吸虫.男性感染率47.98%(214/446),为女性感染率15.68%(61/389)的3.06倍;50~岁组最高(53.21%),其中男性感染率达78.33%.华支睾吸虫显著高于蛔虫、钩虫、鞭虫的感染率而成为当地优势寄生虫虫种.275名感染者中,轻、中、重度感染分别占54.55%、33.45%和12.00%.与1989年第1次全国调查比,当地20年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显著升高.结论 上林县某地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严重,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30.
2008年广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8年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关于开展浙粤沪桂闽“达标”五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的通知》方案,在广西历史流行血吸虫病的19个县(市),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各县(市)抽取1~3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以≥3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IHA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结合沉渣镜检进行粪检;并在调查点采用系统抽样或环境抽样调查法查螺。结果共调查流动人口2 866人,其中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省份105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县、38个疫情回升县(简称143个疫区县)1 380人,其他县份(下称非疫区县)1 486人。2 428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测,血检阳性率为3.46%(84/2 428),其中来自143个疫区县的流动人口阳性率为4.67%,显著高于来自非疫区县的2.19%(P〈0.01)。84例血清学阳性者中60人进行了粪检,粪检结果均为阴性。查螺面积899.3 hm^2,发现有螺面积4.97 hm^2,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流动人口为广西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需加强流动人口血防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