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48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低分子肝素治疗大鼠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抗鼠类胸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抗原 (Thy1 1)单克隆抗体 1 2 2 3诱导Wistar大鼠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用低分子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加地塞米松治疗 ,通过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和常规病理染色 ,观察肾小球内细胞总数、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肾小球系膜基质以及蛋白尿排泄动力学改变。结果 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肾小球内细胞总数和减少肾小球内增殖细胞的数量 ,抑制系膜基质的增生和减轻尿蛋白的排泄。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治疗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212.
1990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邀我写一篇“我是怎样当好内科医师的”文章,发表在该杂志1991年第30卷第1期上。因字数限制,我只谈了该杂志一些自己在内科工作和学习的体会,但广大读者,尤其是初学临床者还是觉得有益处的。时隔18年,又多了18年的经验、见闻和感想。  相似文献   
213.
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5例,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在B超引导下每侧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40 mg,每周注射2次,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糖、血总胆固醇和血电解质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尿量增加(P<0.01),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P<0.01),血总胆固醇下降(P<0.05),其余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引导下经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满意,技术方法可靠,安全性好,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14.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凝血系统对大剂量肝素的耐受性。方法:27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分成I型肾病综合征组(Ⅰa组)6例,Ⅱ型肾病综合征组(Ⅰb组)7例,慢性肾炎普通型组(Ⅱ组)7例,肾病综合征缓解组(Ⅲ组)7例。给予肝素 12500 IU加于 10%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中iV,gtt。观察初次使用肝素前后全血凝血时间的变化,同时测定尿蛋白、血清清蛋白及血清总蛋白。结果:(1)使用肝素后,在Ⅰa组和Ⅰb组PCT显著延长,但其延长的程度[( PCT-BCT)÷ TCT × 100%,ΔCT]显著低于 Ⅱ组和 Ⅲ组,ΔCT在 Ⅰa组和 Ⅰb组之间、Ⅱ组和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ΔCT与尿蛋白量有显著负相关,与清蛋白及总蛋白有显著正相关。结论:Ⅰ型和Ⅱ型肾病综合征,血液凝血机能对肝素的耐受性比慢性肾炎普通型及缓解期肾病综合征病人强;有效治疗后,随着尿蛋白量的下降,血液凝血机能对肝素的耐受性也下降。  相似文献   
215.
Heymann肾炎受体相关蛋白融合蛋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Heymann肾炎受体相关蛋白的研究 ,探讨Heymann肾炎的分子发病机制。运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编码受体相关蛋白羧基端 10 8个氨基酸多肽 (RAP3 2 4 )的cDNA克隆到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载体pGEX。通过异丙基硫代 β D半乳糖苷 (IPTG )诱导 ,表达了分子量为 44× 10 3 的融合蛋白。经GST 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 ,纯化了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分析。羧基端受体相关蛋白融合蛋白在pGEX中得到高效表达 ,其分子量为 44× 10 3 。每升培养液纯化到 2 0~ 30mg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表明抗RAP3 2 4 融合蛋白的抗血清识别天然肾小管刷状缘膜抗原FXIA中分子量约 44× 10 3 的带。间接免疫荧光显示该融合蛋白抗体结合于肾小管刷状缘。表明受体相关蛋白羧基端 10 8氨基酸多肽链上存在致肾炎的病理性表型。  相似文献   
216.
ARF的预后与病因或原发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正确及时与否及有无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一、对病因或原发基础疾病的治疗如各种原因的脱水、脱盐及低血容量性休克,必须及时纠正有效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急性变态反应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变应性血管炎等所致的ARF,应及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感染性休克及流行性出血热,除纠正血容量之外,也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生素.严重创伤必须彻底清创、引流.充分补液.急性尿路梗阻应立即解除梗阻. 上述这些治疗可防止ARF的发生,也可减轻肾实质损害. 二、控制ARF发病的主要环节ARF的病因很多,但在发病机制上有其共同之处.针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以下相应的早期防治方法,是很有临床价值的.  相似文献   
217.
218.
60例外肾病综合征Ⅱ型(INSⅡ)绝大多数系外地转来和经激素等治疗效差者,经以卡介苗(BCG)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完全和基本缓解者达80%,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BUN和SCr均有很显著改善。病理类型和病情相仿者BCG应用组远较未用组为佳。随访21例,随访1年以上者13/15例完全缓解,1年以下者5/6例完全缓解。甚中肾活检6例,除1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无效外,余(系膜增殖性肾炎3例,内皮系膜增殖性肾炎和新月体性肾炎各1例)均完全缓解。结论,(1)术疗法对四联疗法无效者仍有效;(2)延长BCG疗程可减免复发,(3)复发病例再治,对激素转敏感,见效快;(4)可使激素依赖型病例撤减激素。  相似文献   
219.
本文报告用激素合并噻替派短程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5例。1个疗程结束时,完全缓解14例(56%),基本缓解8例(32%),2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认为本法具有疗程短,疗效高,副作用小的特点。作者还对疗程、适应症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0.
尿路感染(尿感,UTI)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感(肾盂肾炎)及下尿感(膀胱炎),按症状可分为症状性菌尿和无症状性菌尿。由于健康人前尿道都存在少量细菌,所以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以细菌数>10~5/毫升称为有意义菌尿(即真性菌尿),表明尿路细菌感染;<10~3/毫升为尿标本细菌污染。妇女一次清洁中段尿培养菌数>10~5/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