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均施行了选择性冠状动态造影及胸或腹主动脉造影。18支周围动脉疾患中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PTA)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2支。结果:血管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3例(4支),髂动脉狭窄6例(7支),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右锁骨下动态伴双肾动脉狭窄、左锁骨下动脉狭窄伴左骼动脉阻塞、左股动脉阻塞各1例。合并冠心病左主干伴3支病变2例,3支病变9例,2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各1例。技术成功17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1支。临床治愈-改善12例。除1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外,余无心脏并发症及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CTAS)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成功行介入治疗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及封堵后第2天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ASD封堵术中行DSA检查。最终入组52例,其中37例为缺损后下缘...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栓塞体肺侧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先心病合并体肺侧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在体肺侧支栓塞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5例患者中共发现33支体肺侧支血管,均栓塞成功,无血管损伤、弹簧圈移位及脱落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中共用COOK普通弹簧圈34枚,直径3~8 mm,长度3~8 cm;共用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28枚,其中15枚为钻石型,13枚为普通2D型,弹簧圈直径为2~6 mm,长度为2.3~8.0 cm。15例患者中10例属于杂交手术,即在杂交手术室行体肺侧支栓塞术后即刻行外科手术;5例因先心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或左心功能不全需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不能拔除气管插管而行心血管造影及体肺侧支栓塞术,术后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结论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栓塞体肺侧支在复杂先心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MS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及伴发病变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2006年5月-2012年12月,224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或慢性病史就诊并接受主动脉MSCTA检查,其中37例诊断为IMH。分析IMH及其伴发病变的CT表现,并进行连续性定期随访。结果 37例IMH中,Stanford A型12例(12/37,32.43%),Stanford B型25例(25/37,67.57%);保守治疗21例,介入治疗10例,外科治疗6例。首次CT扫描IMH最大厚度6~27 mm,平均(12.3±4.9)mm,IMH处主动脉最宽外径32~73 mm,平均(40.7±7.6)mm。结论 MSCTA能够反映IMH及伴发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可作为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5.
应用Amplatzer血管塞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及初步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Amplatzer血管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共11例,年龄4.0-17.0(10.09±5.17)岁,体重15~63(35.05±16.20)kg.PDA长度为8.4~20.9(14.09±3.50)mm,最狭窄处均位于肺动脉侧,直径为1.0~2.0(1.48±0.35)mm;经导管置入Amplatzer血管塞封堵PDA.封堵后5~10 min行胸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再通.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0 min胸主动脉造影示11例动脉导管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5例完成1年随访,PDA完全闭合,未见再通.结论:应用Amplatzer血管塞封堵类似于长管状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技术成功率高,即刻效果好,近、中远期随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既适宜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按意愿分为介入治疗组(以下简称介入组,共137例)和外科手术组(以下简称外科组,共96例).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率、住院天数、输血量和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年龄[(49±8)岁和(48±7)岁,P=0.135]、性别构成比和术前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外科组较介入组缺损直径大,分别为(24.9±6.8)mm和(18.9±5.4)mm(P<0.001).两组技术成功率(97.1%和100%,P=0.151)和残余分流率(0.7%和0%,P=0.583)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死亡,但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30.2%和16.1%,P=0.015)和输血量[(273.1±491.5)ml和0 ml,P<0.001]高于介入组,住院时间[(12.0±4.0)d和(4.6±3.3)d,P<0.001)]和操作时间[(212±36.5)min和(60.0±17.7)min,P<0.001)]均长于介入组,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介入组,分别为(29839.6±7533.1)元和(39570.0±5929.5)元(P<0.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对于40岁以上ASD患者,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而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外管道开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3至7月共行3例外管道开窗封堵术,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7、14及8岁,术前诊断均为发绀,属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行双心室矫治,而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中均加行外管道开窗.术后患者持续存在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3例患者行心导管及造影检查后证实上、下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改变,肺动脉平均压均小于15 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别采用AGA公司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及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外管道与右房之间的交通(开窗)进行封堵.结果 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封堵后即刻、15 min、30 min及1 h分别测肺动脉及腔静脉压,与封堵前比较无明显升高,且患者无明确不适症状,血氧饱和度较封堵术前均有提高,发绀减轻,超声心动图及造影证实封堵器形态及位置良好.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至6个月,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封堵器形态及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导管外管道开窗封堵术技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尚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比较Amplatzer封堵器和Rashkind封堵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42例PDA患者施行Rashkind封堵伞封堵术 (为Rashkind组 )。在施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的PDA患者中 ,选出年龄、体重匹配且PDA最小直径≤ 8mm的患者共 42例 (为Amplatzer组 )。对比两种方法治疗PDA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mplatzer组 ,技术成功率 10 0 % ,溶血 1例。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 16 7% ,术后 1~ 18个月 ,均无残余分流。Rashkind组 ,技术成功率 97 7% ,1例患者Rashkind封堵伞脱落至右肺动脉 ,经手术取出并行PDA结扎术。术后即刻和12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分别为 83 3%和 41 2 % ,均显著高于Amplatzer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比Rashkind封堵伞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MSCT在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的20例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及该病伴发畸形的MSCT解剖征象.结果 患者的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均位于房间隔后上方,直径9.1~34.1mm,平均(17.1±5.8)mm,均伴有右上叶肺静脉异常连接于上腔静脉.3例伴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老年患者同时合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另1例老年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解剖异常与CT一致.结论 对比剂增强MSCT横轴面图像结合VR三维重组可以明确显示上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及伴发畸形的解剖特征,对于该病的确诊及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48岁。以活动后胸闷、憋气加重1周就诊。自幼体力弱于常人。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电图Ⅱ、aVF、V4、V5、V6导联ST段、T波异常,提示轻微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有意义狭窄及阻塞性病变;自回旋支起始部发出分支血管向左上走行,与支气管动脉网相交通(图1,2)。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冠状动脉瘘结扎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