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2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例均有典型肾绞痛病史及合并血尿,CT检查提示肾盂癌2例。2例术中经冰冻病理确诊后,行根治性患肾切除术,1例术后行全身化疗,5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另一类术后随访18个月无复发。2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进行多项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根治性患。肾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82.
跨膜型SCF与分泌型SCF对肥大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型SCF对肥大细胞增殖,分泌组胺及产生细胞因子等功能的影响,探讨二型SCF在对肥大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异同。方法:用MTT法,荧光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二型SCF对肥大细胞的增殖作用,组胺分泌及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分泌型SCF可明显促进肥大细胞增殖,组胺分泌及TNF-α mRNA的表达;而跨膜型SCF则仅为组胺分泌有较弱的促进作用,对肥大细胞的其他两项功能无影响。结论:二型SCF对肥大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3.
郑浩  郑浏璞  徐旭仲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75-3876
目的:比较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在女性行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女性60例,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罗库溴铵0.3mg/kg(1 ED95)、0.45 mg/kg(1.5 ED95)、0.6mg/kg(2ED95).记录拇指肌诱发颤搐反应的抑制过程和恢复过程,评价给药后肌松起效时间及程度,肌松维持时间,TOP=70%的时间等指标,记录插管时声门暴露等级(Grade分级)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Copper法).结果:(1)各组Th抑制的最大程度分别为Ⅰ组(76±5)%,Ⅱ组(91±3)%,Ⅲ组(98±6)%;(2)起效时间Ⅰ组(289±56)s,Ⅱ组(183±50)s,Ⅲ组(100±36)s:(3)临床作用时间Ⅰ组(12±8)min,Ⅱ组(20±5)min,Ⅲ组(32±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OP=70%的时间Ⅰ组(25±7)min,Ⅱ组(38±9)min,Ⅲ组(52±11)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插管时声门暴露等级(Grade分级)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条件评分(Copper法)Ⅰ组明显差于Ⅱ、Ⅲ两组(P<0.01).结论:在女性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诱导中,0.45mg/kg(1.5 ED95)的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能够提供较好的气管内插管及手术条件,并可缩短患者肌力恢复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对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白细胞介素-1β(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选取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表法分入对照组(n=30,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和观察组(n=30,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L-1β、hs-CRP、IL-8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结果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IL-1β、 hs-CRP、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MDA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I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见2例恶心,...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甲硫腺苷(MTA)、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 40名、局部感染患儿40例、脓毒症患儿45例、重症脓毒症患儿40例、脓毒症休克患儿3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MTA及HBP水平,并分析血清MTA及HBP水平与新生儿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死亡风险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脓毒症休克组 MTA、HB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局部感染组、脓毒症组及重症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随着脓毒症的加重,APACHE Ⅱ评分也逐渐升高。MTA和HBP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效能明显高于MTA和HBP单指标的诊断效能。死亡组血清MTA及HB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MTA及HBP水平在预测脓毒血症死亡风险的准确率与目前广泛用于医院的APACHE Ⅱ评分类似。结论:MTA及HBP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有效标志物,MTA及HBP联合检测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MTA及HBP的持续升高预示脓毒症新生儿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6.
8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 ,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已逐渐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 (MIC)对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诊断分型。这不仅能使分型更为客观准确 ,而且还能更好估计预后 ,现将我院 4 6例AL L患儿 MIC分型结合临床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科初治的AL L患儿 4 6例 ,其中男 31例 ,女 15例 ;年龄 1~ 14岁 ,中位年龄 7.6岁。1.2 方法 :形态学检查采用骨髓细胞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 ,按 FAB分型。免疫学检查标本取自骨髓或外周血…  相似文献   
88.
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DBS)中丘脑底核(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 DBS治疗,其中单侧19例,双侧11例。MRI扫描后,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植入电极刺激,观察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MRI能显示STN,微电极记录能明确STN边界,术中植入电极刺激能观察患者的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 MRI图像直接定位STN较准确,微电极记录和植入电极刺激能对靶点定位作进一步验证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9.
费娟  于洋  郑浩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6):743-744,754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方法 2014-2019年枯、丰水期,全省采集二次供水水样3 271份,检测水质常规指标.结果 2014-2019年江苏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为94.07%,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游离余氯、菌落总数、耗氧量、总硬度、浑浊度、氟化物,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4.85%、6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主要不合格指标不同,地表水源二次供水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消毒剂指标、微生物指标,地下水源二次供水主要不合格指标为一般化学性指标;供水方式影响水质合格率,常规处理水质合格率为94.76%,仅消毒为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可提高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深度处理、未深度处理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6.37%、9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4-2019年江苏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良好,水质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消毒剂指标、微生物指标、一般化学指标;二次供水水质与水源水水质、水处理工艺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水厂消毒方式由液氯转变为次氯酸钠后对出厂水消毒效果与消毒副产物的影响。方法采集6家水厂转变消毒方式前后出厂水水样共22份,检测消毒效果与13种消毒副产物的指标水平。结果两种消毒方式出厂水消毒效果与13项消毒副产物指标均合格;次氯酸钠消毒出厂水中游离余氯、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三氯乙醛的浓度均高于液氯消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游离余氯浓度≥1 mg/L时,消毒副产物中的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三氯乙醛浓度均比游离余氯浓度水平<1 mg/L时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1个月测定有效氯含量均为10%的次氯酸钠消毒剂,32℃保存条件下有效氯含量为原含量的67.40%,4℃保存条件下有效氯含量为原含量的89.51%。结论两种消毒方式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部分消毒副产物指标差异受到消毒剂种类、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