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991至2004年我院收治的43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男22例、女21例;黏液性囊腺瘤20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8.6±11.4)岁,病史10 d至2年,肿瘤平均大小(9.2±2.4) cm;黏液性囊腺癌23例,年龄37~78岁,平均(52.3±11.9)岁,病史3个月至11年,肿瘤平均大小(14.2±6.3) cm.临床表现主要为病程相对较长的上腹部肿块和疼痛;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行根治性切除术32例,囊肿外引流术1例,囊肿空肠吻合术2例,恶性肿瘤姑息性手术6例,未手术2例.术后随访,黏液性囊腺瘤术后无复发及转移,黏液性囊腺癌5年生存率为60%.结论:黏液性囊腺瘤是癌前病变,从黏液性囊腺瘤到囊腺癌是一个逐渐演变过程,进展相对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根治性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7例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22例,切除率81.5%(22/27)。病理学检查提示肿瘤细胞直接浸润至周围脏器有13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转移和(或)腹腔种植转移5例,血管、淋巴管出现瘤栓2例,神经侵犯3例。结论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应根据术前影像学的表现、术中的探查、术后病理并结合随访综合判定。其恶性程度低,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良好,应积极地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73.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对47例胰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误诊率为26%,手术切除率为67%。胰腺囊腺瘤被完全切除后无1例复发,胰腺囊腺癌(含囊腺瘤恶变)被完整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42%。结论:提高诊治率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熟悉其病理学特点,对影像学表现进行认真分析。本病的手术切除率较实体瘤高,完全切除肿瘤者可获较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中胰胃、胰肠两种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疗效及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25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重建方式分为胰胃吻合组(n=14)和胰肠吻合组(n=11),胰管与胃或肠黏膜唇状开口均以磁感应线式缝合方法吻合,比较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近端胰腺残端瘘给予充分引流,同时给予奥曲肽、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胰腺中段切除术能较好地保持胰腺功能,胰胃与胰肠吻合术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壶腹癌中抑癌基因P16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5例壶腹癌及11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16蛋白在壶腹癌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阳性与是否侵犯胰头及肿瘤大小无关;P16蛋白与PCNA的表达呈明显  相似文献   
76.
孙旭恒  王一钧  张薇  耿亚军  李永盛  任泰  李茂岚  王许安  吴向嵩  吴文广  陈炜  陈涛  何敏  王辉  杨林华  邹路  蒲鹏  杨明杰  刘照南  陶雯琦  冯佳毅  贾子衡  郑志元  钟丽静  钱源滢  董平  王雪峰  顾钧  刘连新  钱叶本  顾剑峰  柳咏  崔云甫  孙备  李兵  邵成浩  姜小清  马强  郑进方  刘昌军  曹宏  陈晓亮  李其云  王琳  王昆华  张磊  郑林辉  朱春富  蔡鸿宇  曹景玉  朱海宏  刘军  党学义  刘建生  张学利  徐军明  费哲为  杨晓平  杨佳华  张再洋  王旭林  王益  郝继辉  张启瑜  金慧涵  刘昌  韩玮  闫军  武步强  戴朝六  吕文才  全志伟  彭淑牖  龚伟  刘颖斌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1):114-128
目的:探讨2010—2017年中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单病种回顾性登记队列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胆囊癌研究小组(CRGGC)建立的中国胆囊癌多中心回顾性临床资料数据库中42家医院收治的6 15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迷走胰腺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要点,提高迷走胰腺的外科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经病理证实的迷走胰腺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诊断及外科处理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32例迷走胰腺中梗阻型6例,出血型2例,溃疡型2例,肿瘤型6例,憩室型1例,隐匿型15例.术前经胃镜及超声内镜发现12例, 其中7例直接确诊,另外5例误诊.其余20例均在手术中意外发现.治疗以胃部分切除术、肠切除术及肿块切除为主.手术后,由迷走胰腺引起的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迷走胰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被误诊和漏诊,内镜下活检是最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但取材要深达黏膜下或肌层,否则易出现假阴性.当症状明显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8.
79.
80.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6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验。结果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为4.9%(3/61),并发症发生率为18%(11/61)。获随访的47例胰腺癌病人,术后生存5~36个月,平均18个月。有9例血管受侵病人术后存活超过24个月,1例已生存42个月至今,无肿瘤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