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目的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将重组尿激酶原(0~150 IU/mL)分别与HPAECs共同孵育(0~24 h),提取细胞总RNA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培养上清ELISA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组细胞培养液中u-PAR的含量显著增加〔(0.51±0.04)μg/Lvs(0.58±0.05)μg/L,P=0.005;〕PAI-1的含量显著下降〔(66.75±7.92)μg/Lvs(53.38±12.18)μg/L,P=0.009〕。RT-PCR结果表明,HPAECs与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共同培养后0 h、4 h、8 h、12 h和24 h 5个时间点u-PA条带与GAPDH条带平均光密度之比分别为(0.34±0.11)、(0.51±0.12)、(0.58±0.12)、(0.50±0.18)和(0.35±0.10)。其中8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h组与24 h相比P=0.053。结论重组尿激酶原能够明显促进HPAECs释放u-PAR并显著抑制PAI-1的表达和释放。重组尿激酶原能够呈时间依赖性提高u-PA mRNA在HPAECs的表达。重组尿激酶原直接影响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增强药物本身溶栓疗效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2.
辛萍  江英  杨丽清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127-127,130
目的 为探讨某些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应用耳声发射(TEOAE)对高危儿进行听功能检测,以尽早发现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丹麦MADSEN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对439例高危新生儿测试,对其中一项不能通过者42d内复查,仍不能通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明确听力障碍的原因并行干预治疗。结果 生后第一次查TEOAE439例。未能通过242例。其中单耳TEOAE异常者157例次,双耳异常者85例次,生后42d内复查,未能通过26例。经BAEP检查单耳轻度损害4例.结论 (1)高危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0.91%。经BAEP检查为单耳轻度听力损害。(2)对第一次不能通过TEOAE的新生儿,尚不能断定为听力障碍。要定期复查和随访。(3)应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都进行听力筛查。不能只限于高危儿。(4)耳声发射是一种快而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3.
辛萍  马莉  李晓枫 《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44-1145
本文着重介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基本内容,指出了在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实施的几个措施。  相似文献   
74.
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艳华  辛萍等 《现代护理》2002,8(4):275-276
PDCA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映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 ,为了全面提高化疗患者的护理质量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在预防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工作中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计划阶段 (P)1.1 现状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对 1997年 1~ 12月在我科住院的化疗患者 2 0 0例进行观察分析 ,其中胃肠癌患者112例 ,肝胆癌患者 2 4例 ,乳腺癌患者 6 4人 ;穿刺…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切断左侧穹隆-海马伞模型大鼠在补充雌二醇、灌服中药巴戟天和川芎汤剂、生理盐水等3种状态下大脑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2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前3组在相同条件下行左侧穹隆-海马伞切断。①雌二醇组:8只,大鼠当日术后开始补充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1mg/kg),皮下注射,1次/周,共4次。②中药干预组:8只,由补肾益精中药巴戟天和活血行气中药川芎水煎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1g的汤剂,每次2.2mL,于当日术后开始灌胃,1次/d,共30次。③生理盐水组:6只,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雌二醇,其余用法同雌二醇组。④假手术组:7只,不用任何药物,动物除了不切断穹隆-海马伞外,其余处理同以上各组。所有动物均在用药第30天时观察大脑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29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药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左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小于假手术组犤(27.34±8.50),(19.25±20.75),(65.23±27.75)μV,P均<0.01犦,生理盐水组右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小于雌二醇组和中药干预组犤(21.94±18.21),(84.73±62.91),(42.85±7.52)ms,P均<0.05犦。②各组之间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接近(P>0.05)。结论:①大鼠行左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后,左、右两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均降低,在中药干预状态下,大鼠左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小于假手术组,而与雌二醇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巴戟天、川芎虽然难于逆转穹隆-海马伞切断造成的感知通路损伤,但可以减轻损伤。②中药治疗后右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与假手术组接近,可能与右侧穹隆-海马伞传导通路的完整性有关。③补充外源性雌二醇组左右两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与假手术组接近,说明雌二醇可以调节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再生和可塑性,并且可以影响细胞内特异的基因或基因网络的表达。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 6)感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HHV 6 DNA;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阳性标本增殖期基因BZLF1、BARF1和BcLF1的表达。结果SLE患者组EBV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但HHV 6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735 4),SLE患者EBV与HHV 6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5 9)。32例EBV DNA阳性者中有2例检出BARF1 mRNA,均为活动期,且HHV 6DNA阳性。16例BcLF1 mRNA阳性者中有14例HHV 6 DNA阳性,相关性好。均未检测到BZLF1的表达。结论SLE患者EBV阳性率和BcLF1 mRNA的表达均与HHV 6有明显相关性,SLE患者中可能存在EBV和HHV 6的相互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究苏木酮A(SA)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中的抗炎作用和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苏木酮A、LPS、AG490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性模型,通过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水平;采用RT-PCR技术检测IL-6、酪氨酸激酶2(JAK2)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IL-6分泌水平明显增加,IL-6、JAK2和STAT3的m RNA表达上调,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苏木酮A高剂量(5μg·mL-1)组明显降低了IL-6的含量,下调了IL-6、JAK2和STAT3的mRNA表达,抑制了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均P<0.01)。结论 苏木酮A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以抑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致气道炎症和肺组织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氨茶碱对其的拮抗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n=10)、低氧组(n=12)、氨茶碱干预组(n=12)。检测各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0(IL-10)、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匀浆TNF-α、IL-10、LPO含量显著增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肺组织匀浆TNF-α/IL-10增大(P<0.01);与低氧组相比,氨茶碱干预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匀浆TNF-α、LPO 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和P<0.05)。结论: (1)慢性低氧可引起气道炎症并介导肺组织氧化损伤;(2)氨茶碱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水平;方法:应用放射免疫与微柱层析法分别检测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中IL-6及HbAlc的水平;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bAlc及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控制了年龄与性别后,HbAlc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31,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bAlc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联合检测HbAlc与IL-6的水平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价和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0.
刘龙  代华平  肖白  张曙  班承钧  辛萍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8):2690-2694
目的 探讨上皮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0例住院IPF患者(IPF组)和60例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匹配的外伤、骨折住院患者(对照组)的ENA-78(-156G/C)、IP-10(-1596C/T)和VEGF(+405G/C)的基因多态性,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相对风险度.结果 IPF组ENA-78 GC+CC基因型频率(20.0%)和C等位基因频率(1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P=0.032)和3.3%(P=0.008)],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IPF的相对风险度明显增加(OR=4.23,95%C/为1.35~13.20);IP-10 CT+CT基因型频率(10.0%)和T等位基因频率(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7%(P=0.018)和14.2%(P=0.031)],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IPF的相对风险度降低(OR=0.38,95%C/为0.15~0.95).2组VEGF(+405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NA-78(-156C)等位基因是IPF的危险因素,IP-10(-1596T)等位基因是IPF的保护性因素,VEGF(+405G/C)基因多态性与IPF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