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难产儿分娩的重要方法,是目前抢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1].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剖宫产术分娩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多数医院剖宫产率在30%~50%,部分医院已经超过60%[2].由于剖宫产产妇在分娩后往往会出现切口疼痛、活动及饮食受限、睡眠质量欠佳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乳汁的分泌和母亲喂养的情绪,从而造成婴儿不能得到早期的母乳喂养,而母乳喂养是婴幼儿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产后早期促进泌乳,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3].因此,为了促进剖宫产产妇的早期泌乳,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我科近年来对剖宫产术母婴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大大提高了剖宫产术后乳汁的分泌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背景:壳聚糖对多种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可能是诱导血管再生和肉芽生成的原因。但是,并未就壳聚糖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对血管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壳聚糖的水解降解终产物D-氨基葡萄糖对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相关行为(包括增殖、迁移和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生理盐水溶液与内皮细胞共培养,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计算相对增殖率;照相记录不同时间的划痕情况,计算相对迁移率。观察内皮细胞在胶原表面形成的管状结构,计算管状结构长度的平均值及管状结构相对生长率。 结果与结论:D-氨基葡萄糖浓度从10 nmol/L上升至1 mmol/L时,相对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当浓度≥10 mmol/L时,相对增殖率明显降低(P < 0.01)。当浓度≤10 mmol/L时,细胞发生迁移,相对迁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当浓度为100 mmol/L,相对迁移率急剧下降至0.63%。提示,随着浓度升高,相对生长率逐渐降低,但在10 mmol/L时,细胞迁移无显著变化,管状结构生成率突增,促进内皮细胞血管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芜湖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SGPT异常情况及各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赖氏法测定SGPT,选用ELISA法对264名SGPT异常者进行甲、乙、丙、丁、戊、庚型6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检出SGPT异常率为1.42%;甲~庚型6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总阳性率为61.36%;SGPT异常者肝炎病毒标志物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28.03%),丙型肝炎为12.88%,戊型肝炎病毒为10.61%,庚型肝炎病毒为5.30%;甲型肝炎病毒为3.03%;丁型肝炎病毒为1.52%。结论SGPT异常的肝炎病毒感染呈相关性,应重视从业人员中SGPT异常者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余红伟  华君  秦岭  许庆 《中成药》2012,34(2):300-303
目的 研究产自云南省的豆腐柴的化学成分.方法 将云南豆腐柴地上部分粉碎后用95%的乙醇提取,所得浸膏分别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柱和RP-18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从云南豆腐柴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7-羟基-二氢黄酮(1)、松属素(2)、球松素(3)、3-甲氧基-高良姜素(4)、3,7-二甲氧基-高良姜素(5)、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6)、2’,4’-二羟基-查儿酮(7)、异甘草素(8)、4-甲氧基-异甘草素(9)、豆蔻素(10).结论 化合物1 ~ 10为首次从云南豆腐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5.
在癌症的分子基础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大量肿瘤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c-myc基因得到了活化。然而,c-myc基因同样也会在正常的生殖细胞中表达。要了解肿瘤细胞中c-myc基因非正常活化的本质,首先必须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它是如何被调节的。许多实验揭示:c-myc基因表达的正常调节是相当复杂的。 c-myc基因的活化机理有两点应排除。第一,c-myc基因的活化不可能是由过度表达所引起的;第二,以前的推断即“c-myc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受  相似文献   
106.
自 1999年开始 ,我们对收治的 12例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病人置入覆膜食管支架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病人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5~ 6 2岁 ,平均年龄 5 2 8岁。均为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病人 ,其中弓上吻合 9例弓下吻合 3例 ,机械吻合 10例手工吻合 2例。经泛影葡胺造影证实为吻合口瘘 ,瘘口最大 2cm× 1cm ,最小0 2cm× 0 3cm ,吻合口瘘出现的时间为术后 3~ 9d。临床发现吻合口瘘后立即禁食给予胸腔引流 ,抗感染、止酸治疗 ,同时行肠外营养改善营养状况 ,一周后置入食管支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苏丸中葛根素(A)、柚皮苷(B)、橙皮苷(C)和新橙皮苷(D)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甲醇-水,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25 nm。结果:4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且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均在98%以上。结论:本法准确、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可用于参苏丸中葛根素、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8.
【摘 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归芍舒肝散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BDSHYPER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26∶74) 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浓度在5.21~104.1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4% (RSD为1.2%)。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靠,结果稳定,可用于归芍舒肝散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9.
Southern吸印法是进行组份分析及研究其表达的基本技术之一。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尼龙膜,从而明显增加了这一技术在杂交分析中的应用。与硝酸纤维膜相比,尼龙膜在核酸杂交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机械强度较高;②提高了核酸的载量;③能够结合更小的寡核苷酸片段;④提高了与核酸结合的能力,因而可以多次重复杂交;⑤该膜能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D)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在不同年龄、不同曝光程度皮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初步探讨CatD在光老化皮肤AGE降解和堆积中的作用。方法 15 ~ 20岁、35 ~ 40岁、55 ~ 60岁及75 ~ 80岁患者曝光和非曝光部位皮肤组织,共8组,每组6份。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染法分别检测CatD和AGE在各组皮肤中的表达。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CatD和AGE表达与年龄、曝光的关系,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atD和AGE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CatD表达随年龄增加而明显下降,而AGE的沉积则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曝光部位CatD表达较同年龄组非曝光部位明显降低,而AGE沉积比同年龄组非曝光部位明显升高。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曝光会降低CatD的表达(F = 58.70,P < 0.001),但会增加AGE的表达(F = 158.18,P < 0.001)。年龄的增长亦会引起CatD表达降低(F = 79.49,P < 0.001),但AGE表达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F = 106.06,P < 0.001)。除了15 ~ 20岁年龄组,其他年龄组曝光组和非曝光组间CatD(35 ~ 40岁组:0.020 ± 0.005比0.032 ± 0.005;55 ~ 60岁组:0.012 ± 0.004比0.026 ± 0.002;75 ~ 80岁组:0.002 ± 0.001比0.013 ± 0.004)和AGE平均吸光度值(35 ~ 40岁组:0.030 ± 0.008比0.010 ± 0.003 ;55 ~ 60岁组:0.066 ± 0.010比0.021 ± 0.004 ;75 ~ 80岁组:0.085 ± 0.015比0.035 ± 0.0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在固定曝光因素各水平条件下,不同年龄组间CatD和AGE表达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免疫荧光双染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似。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曝光部位皮肤CatD表达与AGE沉积呈高度负相关(r = -0.915,P < 0.05),在非曝光皮肤中两者呈中度负相关(r = -0.730,P < 0.05)。结论 随年龄增长皮肤组织中CatD表达水平下降,而AGE表达水平上升。非曝光部位皮肤CatD和AGE表达呈中度负相关,曝光部位皮肤CatD和AGE表达呈高度负相关,CatD很可能在光老化皮肤AGE降解和堆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