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医药卫生   2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树突细胞在喉鳞癌中的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分析喉鳞癌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细胞的密度 ,探讨树突细胞 (DC)在喉鳞癌患者临床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重新制备 4 0例喉鳞癌及 10例喉正常黏膜的石蜡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S10 0阳性树突细胞的浸润密度 ,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喉鳞癌中S10 0DC细胞的阳性率为 77.5 % ,正常黏膜的阳性率为 1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10 0阳性DC浸润程度与喉鳞癌分化程度及分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淋巴结转移、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浸润性树突细胞的密度反映了喉鳞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状况 ,是判断临床分级、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2.
上颌窦癌是鼻窦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 ,而腺样囊性癌较少见 ,且后者可发生远处转移 ,而转移至甲状腺的临床报告则很少见。我科 1 999年收治 1例上颌窦腺样囊性癌甲状腺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44岁。 1 999年 3月开始出现左侧鼻塞 ,2个月后鼻塞渐进性加重 ,并出现左侧面部麻木。鼻窦 CT示左上颌窦骨壁普遍破坏 ,行上颌窦活检证实为腺样囊性癌 ,即在我院作60 Co放疗 ,放射量为 45 Gy,放疗 8月份结束。于 1 0月 8日复查 ,左鼻道通畅 ,未见新生物 ,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甲状腺不大。鼻窦 CT示上颌窦肿块较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 43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血清TSH水平、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探讨其与DTC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甲状腺良性结节(BTN,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91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滤泡状癌)519例。男性426例,其中DTC 152例、BTN 274例;女性1 008例,其中DTC 367例、BTN 641例,2组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DT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925±13.980)岁,小于BTN患者的平均年龄(53.936±11.9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C患者术前血清TSH平均水平(2.488 5±1.577 2)μIU/mL与BTN患者(2.458 6±2.694 7)μIU/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但随着TSH水平(即使在参考值范围内)的升高,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C患者中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阴性组和BTN组,术前TSH水平在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82)。DTC患者中肿瘤直径≤10 mm、>10 mm和BTN组,3组间术前TSH水平无明显差异(P=0.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C的发生与年龄呈负相关(OR=0.673,P<0.05),而与性别、TSH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TSH水平高、低龄、女性可能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的指标。TSH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而与其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74.
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及喉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喉及喉咽癌必须考虑淋巴结转移的状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与肿瘤淋巴转移关系密切[1],是目前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对喉及喉咽癌组织中VEGF-C表达情况的研究,分析其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探讨VEGF-C是否能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的一个新的理想靶点的可能性。1.1材料。选择2002年7月~2003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喉及喉咽鳞状上皮癌(简称鳞癌)标本49例,有其他部位的头颈肿瘤或术前经放疗或化疗者除外。根据UI…  相似文献   
75.
喉部分切除会厌肌筋膜喉腔重建术(附3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强负压吸引对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后4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4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低脂饮食,持续强负压吸引(压力一般在-35~-50kPa之间),强负压吸引时最大引流量达600ml/d,局部适当加压包扎。结果: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为1.63%(4/245),4例患者均在2周内治愈。结论:及早发现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强负压吸引,适当加压包扎是治疗乳糜漏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喉咽癌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的表型抗原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DC表型抗原的表达与喉咽癌各临床因素尤其是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5例喉咽癌标本,用EnvisionHIS的方法检测DC的表型抗原S-100、CD1a、CD83的表达,并观察CD45RO T细胞与DC的关系。结果S-100 DCs在高分化组以及生存组中的数目明显多于中低分化组及死亡组,具有显著性差异。CD83 DCs的表达与喉咽癌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生存以及是否复发有关,差异具有显著性;CD83 DCs在癌巢中的数目较癌旁中的少,差异具有显著性。CD1a DCs的表达与喉咽癌的各临床因素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CD45RO T细胞主要分布在CD83 DCs的周围。结论表达不同表型抗原的DC具有不同的功能,CD83 DCs被认为是成熟DC分布在癌旁与其激活T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有关,对于肿瘤免疫防御机制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DC在喉咽癌中的浸润程度及表型抗原的表达情况是反映宿主肿瘤免疫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喉咽癌转移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说明环上部分喉切除环舌会厌固定术(cricohyoidoepiglottopexy,CHEP)对声门型喉癌患者肿瘤学治疗意义和功能保留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1999年CHEP术的声门型喉鳞癌患者48例治疗结果,男性47例,女性1例.年龄36~83岁,平均62.61岁,其中T14例,T227例,T315例,T42例.42例单纯手术治疗,6例手术后辅助放疗,平均放射剂量6000 cGy.至少随访3年,统计3年生存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结果有效随访47例,其中死亡7例;1例失访,以死亡计.3年生存率为T1100%(4/4);T285.19%(23/27);T380%(12/15);T450%(1/2).平均生存率83.33%(40/48).5/48例术后局部复发,3年局部有效控制率为T1100%(0/4);T292.59%(25/27);T393.33%(14/15);T4全部局部复发(2/2).平均局部控制率为89.58%.4/48例拔管失败,术后拔管率91.66%;言语功能保全率81.25%(39/48).结论CHEP术对声门型喉癌有积极的治疗意义,且其喉功能保留效果良好.全喉切除术是喉内局部复发的挽救性手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从鼻导管得到的呼吸气流-时间曲线的平台指数,反映气道阻力的可靠性.方法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时用鼻导管观察呼吸气流,并用分析软件对气流-时间曲线进行量化、统计后得到平台指数.比较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neasyndrome,PSAHS)组、中度OSAHS驵、轻度OSAHS组、单纯鼾症组、疑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组(upper airway resistancesyndronme UARS?)及对照组(无鼾组)的平均平台指数.结果发现各级OSAHS组和UARS?组的各级平台指数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和无鼾组.结论从鼻导管得到的呼吸气流-时间曲线的平台指数是反映气道阻力的较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80.
Bcl-2、Bax基因在喉癌和喉角化症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Bcl-2和Bax基因在喉癌和喉角化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喉癌发生与发展机制及喉角化症的转归和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7例喉癌标本和17例喉角化症患者组织中Bcl-2、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68.4%(39/57),Bax的阳性表达率为22.8%(13/57).喉癌组织Bcl-2/Bax的表达比为3.而在17例喉角化症组织和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均未见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经χ2检验,喉癌组织和喉角化症的Bcl-2和Bax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喉癌组织Bcl-2/Bax的表达比为3,凋亡指数较低,是导致肿瘤的生长的原因之一;Bcl-2与Bax的表达对于评估喉角化症病变程度和愈后并非是一个可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