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结核病近几年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约800万人患结核病.军队作为特殊群体,结核病总体发病率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同龄组人群[1],在军队的发病排序中是仅次于肝炎和痢疾的第3大传染病[2].海军舰船上人口密度高,舱室空间相对狭小,一旦传播将很快蔓延,对结核病的早期、特异诊断是控制结核病在舰船上蔓延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κ阿片受体(κ opioid receptor,κ-OR)在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中的变化及其与抗I/R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U50,488H组、I/R组、U50,488H+I/R组、BNI+U50,488H+I/R组和BNI+I/R组,用于建立在体的大鼠I/R模型,观察κ-OR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肌I/R模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即对照组、假手术组、再灌注即刻组、60、180和360 min组,用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R处理后心肌组织中κ-OR mRNA转录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偶发早搏,I/R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给予U50,488H可以明显降低I/R引起的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P<0.01)及心律失常的评分(P<0.05)。U50,488H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被选择性的κ-OR拮抗剂nor-BNI完全阻断(P<0.01),而nor-BNI本身对I/R所致心律失常没有影响。RT-PCR的结果发现,κ-OR mRNA的转录水平在再灌注的即刻、再灌注后60及18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60 min时达到高峰,360 min时恢复到正常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在再灌注的即刻、再灌注后60,180 和360 min时,κ-OR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肌I/R时,κ-OR基因的转录和其蛋白表达的水平明显上调,可能与其抗I/R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κ阿片受体在抗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κ阿片受体在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并初步探讨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U50)对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U50+I/R组,PTX组(pertussis toxin,百日咳毒素,G i/o蛋白抑制剂),G lib组(glibenc lam ide,KATP通道阻断剂),Che组(chel-erythrine,PKC选择性抑制剂)和Gen组(gen iste in,酪氨酸激酶TK抑制剂),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计算心律失常评分;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①与I/R组相比,U50488H+I/R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下降,该作用可被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阻断。②分别提前给予PTX,glibenc lam ide和chelerythrine后,U50488H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被明显减弱或阻断;③提前给予gen iste in对U50488H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无明显影响。④与正常大鼠血浆AngⅡ、ET和NO含量比较,I/R组血浆AngⅡ和ET含量明显增加,NO含量明显降低;给予U50488H处理后,U50+I/R组大鼠血浆AngⅡ和ET含量比I/R组降低,而NO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①κ阿片受体介导了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该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涉及G i/o、PKC和KATP等通道。②激活κ阿片受体还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血浆AngⅡ和ET或上调NO等因子的水平来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昆明市一起甲型副伤寒的流行进行调查,以了解其流行病学和临床发病特点。方法从2008年9月22日~11月28日,收集105例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昆明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采用自制《发热病人个案调查表》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78例血培养发现甲型副伤寒杆菌生长,主要症状为发热(100%)、相对缓脉(95.2%);4例合并伤寒肝炎,5例合并支气管肺炎。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全部105例患者治愈出院,未发生肠穿孔及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复发2例,经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甲型副伤寒除发热及相对缓脉外,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不多且较轻,对多种头孢类抗生素及三代氟喹诺酮药物敏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靶向HBV C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质粒对HepG2.2.15细胞中HBV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构建两个靶向HBV C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S1和S2,以及用于对照的非同源shRNA表达质粒S3。转染HepG2.2.15细胞后,通过RT-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HBV C基因表达和细胞上清中HBV DNA、HBsAg和HBeAg表达。结果在转染后24 h时,HBV C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58%~83%,HBV DNA下降了2.44~3.36个log值,HBsAg和HBeAg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51%~79%和50%~77%。S1、S2联合运用可以提高对HBV的抑制作用,而S3无抑制效果。结论靶向HBV C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S1、S2及其联合运用,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的复制和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U50,488H对大鼠I/R整体动物模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分离正常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预先给予U50,488H(5mmol·L-1)和NE(100μmol·L-1),测定其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常规酶解法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U50,488H对钠电流的作用。结果①U50+I/R组血浆中CK和LDH的含量较I/R组明显降低(P<0.01)。②与I/R组相比,给予U50,488H后,心率明显下降(P<0.05)。③对照组偶发早搏,I/R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与I/R组相比较,I/R+NE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增高(P<0.01);如果提前给予U50,488H,发现不仅可以明显降低I/R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P<0.01)及降低I/R组心律失常的评分,而且明显降低I/R+NE组心律失常的评分(P<0.01)。④U50,488H(100μmol·L-1)可以明显降低心室肌细胞的钠电流(P<0.01)。结论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I/R时的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钠电流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基层医院乳腺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17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患者作为路径组,选取200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17例未实施临床路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药占比等相关指标.结果 路径组良性疾病、恶性肿瘤的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不同疾病的药占比、抗生素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在基层医院乳腺外科的应用价值明显,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药占比和抗生素使用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发生部位对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资料。结果发生于吻合口部位的残胃癌发病年龄较大、首次术后间隔时间较长、原发疾病以良性疾病多见,吻合口部位的残胃癌肿瘤直径≤4cm者、无淋巴结转移者较非吻合口多见,且根治性切除率较高(P<0.05)。位于吻合口的残胃癌患者预后较非吻合口者较好(P<0.05)。结论残胃癌的发病部位常提示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疾病性质及预后,可以帮助外科医师明确残胃癌的诊断,判断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