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滚筒式皮肤针循经滚刺对脑梗塞偏瘫的康复作用及其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终末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梗塞偏瘫早期住院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采用相对统一的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良姿位摆放,观察组在常规神经内科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滚筒式皮肤针循经滚刺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改良的SSS记分及SOD、MDA等指标进行评分和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90.48%,73.80%)、愈显率(57.14%,26.19%)及治疗后改良的SSS评分(13.24±3.51,19.67±5.7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两组患者血清SOD与MD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滚筒式皮肤针循经滚刺对脑梗塞偏瘫早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对缺血缺氧脑组织起到的保护作用是其产生临床疗效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按1:1:1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针灸、针灸加中药、中药进行治疗。结果:3组间疗效、全血黏度经统计学处理,针灸组、针灸加中药组与中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针灸组与针灸加中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中风后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疗效,对异常全血黏度有近期调节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RA是多靶点、多层次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关节及滑膜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调节免疫细胞平衡,调控外周和中枢神经递质,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细胞能量代谢、基因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维持骨细胞、关节软骨内平衡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王琼潇  粟胜勇  苏虹  李竞 《陕西中医》2023,(8):1094-1097
针刺开阖补泻重在调节卫气,主要以出针后是否按闭针孔作为补法与泻法操作的关键所在。基于玄府理论,认为玄府作为人体气血津液出入运行的重要门户,其特点重在开阖有度。玄府开阖有度与卫气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其中玄府作为卫气运行的重要场所,玄府开阖影响着卫气的正常运行,同时卫气运行通利又为玄府正常开阖提供动力保证。玄府开阖失司,卫气运行失常,引起气机不畅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从玄府开阖与卫气运行两者联系入手,基于“玄府开阖-卫气运行”视角探析针刺开阖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阐述针刺开阖补泻中补法与泻法操作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针刺开阖补泻治疗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王甜  粟胜勇  羊璞  张熙  林欣颖 《中国针灸》2023,(2):149-150+157
<正>抑郁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或精力疲乏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疾病[1],预计到203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导致全球非致命性健康损失的最大因素[2]。目前治疗本病多采用口服抗抑郁药物,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采用“疏肝调神”法针灸治疗肝气郁结型中度抑郁障碍患者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摘要:目的 比较火刃针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刃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积分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的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McGill疼痛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PPI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提示两种疗法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提示两种疗法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刃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疗效,在临床疗效、镇痛效应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均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制备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模型,连续造模21天。造模结束后采用行为学评分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进行模型评价。(3)造模成功后第2天,麦粒灸组取大鼠双侧“心俞”及“胆俞”穴麦粒灸干预,每穴每天连续灸3壮,持续10天;西药组予盐酸文拉法辛合地西泮混合溶液(盐酸文拉法辛:13.5 mg·kg-1,地西泮:0.9 mg·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空白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4)干预结束后,采用行为学实验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抑郁及失眠样行为,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ASA)测定各组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评分、...  相似文献   
108.
以阴阳体用关系为理论指导,认为阴阳的升降运动是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的一气周流圆运动,若阳气升不利,其降亦不利,降不利,其升亦随之受影响,而抑郁的产生是由于阳气升发不利所致,失眠的产生是由阳气下降潜藏失常所引起,其一气周流圆运动失常,阳气偏离其本位,内阳外阴的本病结构被打破故形成共病。治疗上主张以三焦为通路,综合运用针刺、刺络放血、麦粒灸疗法,通过清上焦、运中焦、补下焦的方式恢复阳气正常的升降运用和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则病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内关穴在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手术结束采用TEAS内关穴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最高值、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值;统计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的用量。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胸腔探查时(T2)、肺叶切除时(T3)、肺叶切除后30min(T4)、肺叶切除后60min(T5),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胸腔引流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ETCO2最高值、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SpO2最低值高于对照组(P<0.01)。T1~T5时,观察组患者MAP、HR及血清Cor、N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相似文献   
110.
<正>疼痛抑郁共病(pain-depression dyad,PDD)是指同一患者疼痛与抑郁相兼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是心理、情绪、行为、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慢性疼痛是指3个月以上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