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观察单眼发病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患者双眼的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vessel density,RPCVD)和视盘旁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PPRNFL)厚度以及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两者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单眼BRVO-ME并进行抗VEGF治疗的30例患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RPCVD和PPRNFL。比较治疗前BRVO组、对侧健眼组、对照组(无眼部疾病的30名健康者左眼)的RPCVD和PPRNFL厚度以及BRVO组治疗前后RPCVD和PPRNFL厚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BRVO组的全图像RPCVD[(46.52±3.91)%]、视盘内RPCVD[(45.19±3.29)%]及视盘周围RPCVD[(47.92±1.89)% ]均低于对侧健眼组[(48.90±2.50)%、(47.40±3.41)%、(49.30±1.50)%]和对照组[(50.32±1.39)%、(49.49±1.57)%、(51.17±1.62)%](均为P<0.05);治疗前对侧健眼组的全图像、视盘内及视盘周围的RPCVD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前BRVO组PPRNFL厚度[(120.40±10.60)μm]均高于对侧健眼组[(113.40±7.38)μm]及对照组[(114.43±8.17)μm](均为P<0.05),对侧健眼组与对照组的P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BRVO组治疗后全图像RPCVD[(48.27±1.98)%]、视盘内RPCVD[(46.92±2.94)%]及视盘周围RPCVD[(49.18±1.14)%]均较治疗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前后的P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但出现下降的趋势。结论 OCTA提供了BRVO视盘血管变化的定量信息。单眼发病的BRVO患者双眼视盘区的微血管密度减少。抗VEGF治疗后,改善了视盘区的微循环,但对PPRNFL无明显有意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与椭圆体带缺损直径(DEZA)的变化,分析两者与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IMH并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23只眼(IMH患眼组)及其健康对侧眼23只(对侧眼组),以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健康者30名30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统计分析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3组受检眼的CBFA、DEZA。CBFA:以中心凹为中心、半径1 mm圆形区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DEZA:水平方向上椭圆体带缺失区直径。对比分析3组受检眼手术前后CBFA及logMAR BCVA的差异以及IMH患眼组组内手术前后CBFA、DEZA、logMAR BCVA的变化。3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后视力与基线各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IMH患眼组logMAR BCVA分别为1.26±0.7、0.48±0.22,CBFA分别为(1.49±0.30)、(1.92±0.17)mm2,DEZA分别为(1080.22±576.98)、(433.78±423.04)μm。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6个月IMH患眼组BCVA明显提高,CBFA明显增大,DEZA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7.77、6.58,P<0.01)。IMH患眼组手术前CBFA小于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F=14.13,P<0.01);IMH患眼组手术后CBFA与对侧眼组无明显差异(t=4.32,P=0.37),但仍小于正常对照组(t=4.07,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logMAR BCVA与DEZA呈正相关(r=0.69、0.75,P<0.01);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CBFA与DEZA呈负相关(r=-0.49、-0.8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logMAR BCVA与手术前DEZA呈正相关(t=2.32,P=0.02)。结论IMH患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BCVA明显提高,CBFA明显增大,DEZA明显缩小。手术前后logMAR BCVA与DEZA呈正相关,DEZA与CBF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3.
患者,男性,25岁.检查眼部时发现其双眼围绕睑缘的皮肤呈现浅褐色色素加深,仅局限于浅表皮肤内,且呈双侧对称(甚似双眼睑缘涂以浅棕色眼影状).此色素加深区始于睑缘灰线,向外延至睑缘外皮肤约3~4 mm宽处终止,以外眦部为最宽,边缘整齐.眼前节及眼底均正常.  相似文献   
74.
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9例(33只眼)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一期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9只眼(87.87%)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达0.2级以上者20只眼(60.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在一期人工晶状体或睫状沟固定者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不同手术的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浓缩红细胞的临床应用秦梅(锦州市中心血站)现代输血的标志之一是成分输血,而成分输血的核心是红细胞输血。红细胞制品的种类很多,如少浆血、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其中最容易制备的、应用最广泛的是浓缩红细胞。由于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有8...  相似文献   
76.
作者自1979~1989年经系统治疗的26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双下肢重度瘫痪者,获得满意效果。本文结合该组病例对临床分类、手术适应证、手术总体设计及应掌握的原则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7.
我科于一九八七年一月自行设计了一种可调式多功能脊柱矫形床,经临床应用与多次改进,使用效果满意,该矫形床结构比较合理,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无并发症,经临床应用不同类型的脊柱矫形手术19例,矫正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市中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情况 ,2 0 0 1年 1 1月在市郊、滠口、郭里集 3个乡镇开展人体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根据地理方位和经济水平分层随机抽取市郊、滠口、郭里集 3个乡镇。每乡镇再随机抽取 1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采集新鲜粪便用改良加藤氏法进行检查。2 结果2 .1 肠道线虫总感染率和多虫种感染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为 31 .1 5 % ( 36 7/1 1 78)。其中蛔、钩、鞭、蛲虫感染率分别为 1 9.86 %、9.76 %、0 .5 1 %和1 .0 2 %。其中有 2 7人为混合感染 ,混合感染率为 2 .2 9%。混合感染中 ,钩、蛔感染…  相似文献   
79.
秦梅  王小平  冯琴  刘厚上 《新疆医学》2004,34(4):116-117
一、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38岁,发现右乳腺包块二月就诊.外科检查可见右乳腺外上象限包块大小约2×3×4cm,质软,边界清楚,无压痛.手术所见:包块大小约2×3×4 cm,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摘除.  相似文献   
80.
秦梅  赵庆英  孙桂荣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0):758-758,F003
【病例】 女 ,64岁。因发热伴乏力 11天入院。有银屑病史 5 0年 ,常服用乙双吗啉 ,3年前行肺错构瘤手术。查体 :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片状丘疹 ,覆有鳞屑。右腹股沟有 1cm× 2cm大小淋巴结 ,轻触痛。胸骨无压痛 ,肝脾不大。医技检查 :血白细胞 2 3 72×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