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endoststin,ES)对兔VX2肝移植瘤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0只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碘油+阿霉素)和抗血管生成组(碘油+阿霉素+Es),每组10只.种植后3周行TACE术,术后1周获得病理标本,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所有标本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gculac density,MVD)及残瘤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并分析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术前、术后行MSCT和超声检查并计算肿瘤增长率(growth rate GR).结果 三组肿瘤GR(%)分别为270.86±148.94、-8.91±21.77和-20.40±36.07,治疗后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肿瘤体积均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VD值分别为80.00±17.14、84.22±16.45、57.00±13.26,抗血管生成组最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TACE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I值(%)和AI值(%)分别为52.84±7.37、84.53±5.31、79.98±8.38和3.58±0.066、12.28±0.85、14.39±1.32;PI值对照组最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血管生成组低于TACE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值抗血管生成组最高,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VX2肝移植瘤介入治疗中应用ES可直接减少肿瘤微血管的生成,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两种疗法均可抑制肿瘤的生长,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防治术后的胆道感染。方法对我院78例因梗阻性黄疽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胆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32.05%。X2检验表明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术前生活质量评分(KPS)ALT、ALP、GGT、TBIL、引流方式、每日平均引流量与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关,进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分析,采取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方式,并选择有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方程:P=(e-0.296+2.003X3+2.860X2-3.957X1)/(1+e-0.296+2.003X3+2.860X2-3.957X1)其中X1为每日平均引流量,X2为ALP,X3为术前黄疸天数。结论术后的平均引流量、ALP、术前黄疸的天数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因此,对不能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及早行PTCD术,同时积极调整肝功能,术后紧密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术后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切割球囊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CB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1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因梗阻性黄疸或反复胆道感染行MRI或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明确胆肠吻合口狭窄,行切割球囊吻合口成形术;术后胆道造影提示胆道通畅后拔除引流管,并随访1年。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黄疸、胆道感染均好转。3例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随访1年内,1例患者肿瘤复发,2例患者出现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切割球囊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导丝塑型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0例经右侧锁骨下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研究组200例。置管由同一位操作者实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的发生率。结果 393例成功置管,总体置管成功率98.25%,其中研究组置管成功率98.5%(197/200),对照组置管成功率98.0%(19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研究组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发生率1.02%(2/1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14/196)(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丝塑型法能够有效预防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的发生,该方法简单、实用、成功率高,是预防置管异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兔VX2肝移植瘤经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治疗后,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mvag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碘油+阿霉素,n=10)和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组(碘油+阿霉素+ES,n=10),术后1周取出病理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残瘤组织VEGF和MVD的表达,3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TACE组和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组的VEGF平均吸光度值(A)分别为0.130 ±0.038、0.200±0.049和0.120±0.047(F=9.42,P<0.01),TACE组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93、5.63,P<0.01),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组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0,P>0.05);各组MVD值分别为(80 ±17)、(84±16)和(57±13)个/高倍镜(F=8.70,P<0.01),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组MVD值最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63、5.48,P<0.01),对照组和TAC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05).结论 TACE联合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较单纯化疗栓塞可以明显降低肿瘤VEGF的表达,并可显著减少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影响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在兔VX2肝移植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兔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S,10只),TACE组(Lipiodol+ADM,10只)和内皮抑素组(Lipiodol+ADM+ES,10只),多排螺旋CT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增长率(GR);术后1周取出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3组肿瘤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270.86±148.94)%,TACE组(-8.91±21.77)%,内皮抑素组(-20.40±36.07)%,3组间相互比较,对照组呈明显正增长,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ACE组与内皮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MVD值分别为80.00±17.14(对照组)、84.22±16.45(TACE组)和57.00±13.26(内皮抑素组),内皮抑素组MVD值最低,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TACE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VEGF165 mRNA:对照组为(0.85±0.056),TACE组为(1.10±0.087),内皮抑素组为(0.72±0.065),TACE组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VX2肝移植瘤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内皮抑素后,肿瘤明显缩小,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减低,MVD的分布减少,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DSA下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的留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方法、并发症及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行DSA下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患者62例64次,均系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本组置管62例共64次,62次在DSA下,2次在床边。4例因血流不畅,原位调整位置4次,重新置管2例,碎栓溶栓1例。62例患者置管后或调整后血液透析流量均达到230~300ml/min;57例留置随访至今均在使用。5例生存期<6个月。结论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在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具有良好可行性,主要常见并发症为血流不畅,原因与置管位置及透析导管头位置相关。右侧颈内静脉为首选置管位置,双腔管头位置均应到达上腔静脉内;在DSA下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安全,调管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高成瘤率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利用超声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瘤块移植法建立起兔VX2肝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检测植瘤后7,10,14,21,25,28d时肿瘤的大小和回声变化,计算其体积和生长率,观察瘤内血管形成及变化情况以了解肿瘤的生长特征。结果采用瘤块移植法成功建立起稳定的兔VX2肝癌模型,成瘤率高;肿瘤的超声主要表现为等回声、低回声及略高回声,接种肿瘤后2.5-3周。瘤周可见丰富血供,血流信号表现为瘤体肉星点状、短条状或多条血管分支,肿瘤周围有粗大的血管呈弧形包绕;超声检查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的大小,与病理学检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瘤块移植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成瘤率高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超声技术能准确、无创、方便地监测肝脏肿瘤及瘤血供,为临床利用该模型来评价诊治肝癌疗效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气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管、主支气管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8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狭窄患者(气管腺癌1例、食管癌9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癌7例、甲状腺癌术后纵隔内淋巴结转移1例),术前均行64排CT扫描及气道重组.其中气管狭窄5例,右支气管狭窄1例,气管合并左或右支气管狭窄7例,气管、左右支气管均狭窄5例;气管狭窄51% ~70%7例,71%~90% 11例.所有患者均为重度呼吸困难,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评估Ⅳ级17例、Ⅲ级1例.患者均经全身麻醉后,在DSA监视下,经气管插管连接管的吸痰孔进入,进行气管支架置入术.手术全程监测血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 SaO2)、呼吸频率.术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情况,麻醉及手术相关重要并发症,评价全麻效果(舒适度评分),并进行气管支架置入操作顺利度综合评价.对患者在麻醉过程不同时间的血压、心率、呼吸、SaO2以及手术前后动脉血气监测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8例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呼吸困难均明显缓解,7例出现轻度痰中带血、1例痰液涌出堵住支架,对症处理后好转,手术均顺利,未出现其他麻醉及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气管支架置入操作顺利度综合评分9 ~11分17例,6~8分1例;手术过程中患者均配合良好;舒适度评价优16例,良2例.呼吸频率及心率在麻醉苏醒后[分别为(18.6±1.4)和(73.2±7.6)次/min]明显低于麻醉前[分别为(37.1±2.8)和(106.5 ±14.2)次/min](t值分别为17.81、3.80,P值均<0.01),SaO2在术中[(91.2±1.8)%]高于术前[(76.3±8.6)%](t=2.06,P<0.01).麻醉苏醒后患者SaO2[(94.5±4.3)%]较术前明显升高(=2.26,P<0.01);血压在麻醉苏醒后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综合评价均良好.结论 恶性气管狭窄在充分评估后,全身麻醉下进行气管支架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