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9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研究对患有多发性巨大痛风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一例患有痛风病10余年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例患者在全麻下应用尖嘴咬骨钳对痛风石进行清除,术后其双手及双足用踝石膏托进行制动。将取出物送病理室进行检查,引流条在术后2日内拔除。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其双手的功能恢复尚好,可完成日常拿捏动作,并可以负重用足跟下地行走。结论:对患有多发性巨大痛风石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检查的意义,从而为临床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尿流率、尿道压、充盈膀胱测压、逼尿肌功能等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不同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6例患者中,不稳定膀胱6例,膀胱逼尿肌乏力11例,低顺应性膀胱33例,神经源性膀胱4例,逼尿肌亢进3例;尿流率检查91例(15例患者无法自解小便未行尿流率检查),Qmax在3~10 mL/s为71例,Qmax在10~15 mL/s为16例,Qmax15 mL/s为4例;95例患者在尿道压检查中出现异常,其中膀胱出口梗阻89例,尿道狭窄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3.
笔者医院自1983年5月-1998年12月采用血透共治疗(EHF)并发急性肾衰患者6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丙肝炎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乙、丙肝炎感染及引发肝功受损状况。方法:对3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标志物、血清AST、ALT酶活性、总蛋白、蛋白电泳含量。结果:透析患者单纯乙型肝炎感染率22.94%,单纯丙型肝炎感染率20.44%,乙、丙肝病毒重叠感染阳性检出率为9.74%。结论:乙、丙肝炎是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控制传染源、减少输血、避免交叉感染是减少病毒性肝炎发生率的关键,密切监测肝功及相关指标,亦为必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ar-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中可溶性ICAM-1(sICAM-l)和可溶性VCAM-1(sVCAM-1)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结肠癌组织、17例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和21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进行ICAM-1与VCAM-1表达检测,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ELISA法检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sICAM-1和sVCAM-1含量,分析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结肠癌组织ICAM-1和V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织(P<0.05)及正常结肠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肠癌患者外周血sICAM-1和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肠癌患者术后1周sICAM-1及sVCAM-1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ICAM-1和VCAM-1的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sICAM-1、sVCAM-1的检测可能成为监测结肠癌病情进展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26.
动静脉内瘘3天内开始使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428例动静脉内瘘中的332例在术后3d内即开始使用的情况,结果显示1年通畅率为94.02%,3年通畅率为84.96%。结果表明,大部分动静脉内瘘可以提前使用。  相似文献   
27.
背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独到的优势。目的:探讨DSA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发现可疑病变行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等介入治疗。结果:DSA阳性者64例,诊断率78.0%,其中小肠出血5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6例。22例患者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42例表现为间接征象;26例(40.6%)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小肠肿瘤,18例为憩室(28.1%)。17例患者(16例动脉栓塞、1例药物灌注)接受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DSA能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并能对部分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资料无死亡病例.行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35例,Ⅱ期吻合术5例,近端肠腔造瘘6例.术后并发症出现7例.感染患者经应用抗生素,换药等措施处理后治愈.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应明确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术后应加强营养,注意抗感染等支持疗法,同时对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9.
金属烟雾热合并亚急性铅中毒1例王玲安王立国贺晓玲周慧仙杨立延边疆许某,男,30岁,某石油公司水电焊工,间断接触低炭钢焊条6年。1993年8月18日,在拆除地埋柴油罐(容积60吨,上有一直径1米的出入口)时,由许某1人在罐内水焊切割。切割时产生大量白色...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对比使用单孔后腹腔镜与标准后腹腔镜用于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价手术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方法76例出现了一侧无功能肾需要进行肾切除手术的患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在遵从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治疗组的患者使用单孔后腹腔镜肾切除术,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标准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康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比率等多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当中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等各个方面对比均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术后伤口美观度对比,治疗组的患者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单孔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