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5篇
医药卫生   18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史冬梅  项晓刚  周惠娟  王晖  谢青 《肝脏》2014,(11):823-827
目的:分析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对比 HLH-2004诊断标准,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23例因肝功能异常入院最终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23例患者原发病分析显示,恶性淋巴瘤9例,感染8例,风湿性疾病5例,其他原因1例。主要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95.7%)、脾脏肿大(100.0%)及肝脏肿大(82.6%)为突出表现,其他表现为淋巴结肿大(73.9%)、黄疸(73.9%)、呼吸系统症状(52.2%)、多浆膜腔积液(56.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7.8%)、皮疹(34.8%)、出血(21.7%)及肾功能损害(30.4%)。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损害最为突出,主要是 LDH、AST 升高(100.0%),血细胞减少(两种血细胞下降占30.4%、全血血细胞下降占69.6%),纤维蛋白原(Fg)下降(82.6%),PT 延长(47.8%)。死亡组患者的LDH 和AS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t=4.509、3.339,P=0.003),而死亡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Fg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t=7.892、3.561,P=0.002)。首次骨髓检查有噬血细胞现象14例,第2次或多次骨髓检查有噬血细胞现象9例。23例经治 HPS患者12周总体生存率为43.5%。结论 HP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LDH 和AST升高,PLT和Fg降低是疾病的不良预后因素。骨髓的多次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2019年我院收治的75例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结直肠癌累及一个或多个泌尿系统器官,其中16例全部累及膀胱,同时累及输尿管1例;59例同时或异时性合并泌尿系肿瘤,其中33例单纯合并膀胱癌,17例单纯合并前列腺癌,3例单纯合并输尿管癌,1例单纯合并肾盂癌,1例合并膀胱癌及肾癌,1例合并输尿管癌及前列腺癌,3例合并膀胱癌及输尿管癌。Dukes分期 (以病理分期最晚的一个为准):A期0例,B期46例,C期21例,D期8例。75例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9例。结直肠癌累及膀胱的16例中,结直肠癌根治联合膀胱部分切除14例,其余2例因肿瘤累及膀胱三角区行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结直肠癌累及膀胱及输尿管的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受累输尿管切除、输尿管吻合术。同时性多重癌7例,异时性多重癌52例,与原发癌间隔时间半年至 19年,其中小于2年者 15 例,2~5年者 7例,大于5年者 30 例。54例异时性多原发癌的初发癌均行根治性手术,14例二重癌和2例三重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初发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70%。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利用膀胱镜、电子结肠镜及腹部强化CT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及泌尿系统肿瘤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3.
电压门控氯通道是表达于细胞膜或细胞器质膜上的一类阴离子跨膜通道蛋白,具有调节细胞容积、参与细胞迁移、增殖与凋亡以及氧化应激等生物学功能,本综述总结近年来该通道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开放手术与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至2012年经外科治疗的43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腔内治疗患者25例,行传统手术的1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6个月内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及输血量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77,5.124,5.043,P均<0.001);术后30d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9,P<0.05);术后6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1,P>0.05).结论 血管腔内修复术比传统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及输血量少,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中远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lA)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以及相应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4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和相应的正常结肠组织中RASSFlA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法检测RASSFlAmRNA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结肠癌组织中RASSFlA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5.3%(12/34)比97.1%(33/34),P〈0.05]。结肠癌组织中RASSFl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即高、中分化及TNM分期较低(Ⅰ+Ⅱ期)者的RASSFlA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②Western blot法结果:在34例结肠癌患者中RASSFl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相应的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3168+0.0196比0.9144±0.1776,P〈0.05];该结果与RT-PCR法检测到的RASSFlAmRNA表达情况基本一致[0.1589±O.2237和0.5723±0.1939,P〈0.05]。结论RASSFlA基因的失表达可能在原发性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RASSFlA的表达情况可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分期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45例髂股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或切开股静脉直视下穿刺,造影明确病变静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导丝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术。结果 45例(45条患肢)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发生管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45例随访6~30个月,(18.06±3.12)个月,患肢症状明显缓解31例,患肢症状部分缓解10例,患肢症状无缓解4例。复查静脉血管造影,治愈9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41/45)。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是治疗髂股静脉PT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方法70例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与60例无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进行比较,观察2组在临床表现和手术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低于无上尿路梗阻组。临床表现主要为肾区或腹部疼痛,少数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发热等,病程一般较短。膀胱镜检查病灶分布特征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2组之间无差异。伴有上尿路梗阻组没有二次手术病例,无上尿路梗阻组有9.3%患者需进行二次以上的手术。结论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通常以上尿路梗阻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时首先应明确和解除输尿管梗阻的原因。对于腺性膀胱炎,应进行积极治疗或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情况,为有效确定风险人员排查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指示病例发病前不同时间、不同座位距离和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期的同乘人员核酸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共涉及370架次航班和23 548名同乘人员,累计判定指示病例433名。指示病例的同乘人员中,核酸检测阳性人员72名,其中,与指示病例同行人员57名,非同行人员15名。对15名非同行的阳性同乘人员进一步分析显示,86.67%在指示病例诊断后3 d内发病或检测阳性,乘机时间均在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阳性检出率为0.15%(95%CI:0.08%~0.27%),显著高于前后三排外的阳性检出率[0.04%(95%CI:0.02%~0.10%),P=0.007],前后三排内各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不同类型变异株流行期间,非同行的同乘人员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中,非同行人员阳性检出集中在指示病例发病前3 d内。结论 指示病例航班同乘人员的风险排查时间可设定为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同乘人员应作为优先排查人员,并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座位距离在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外的同乘人员可作为一般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阳性妇女感染HPV类型及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44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病人, 包括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其高危型HPV均阳性且明确具体分型, 分析人群年龄、HPV感染类型与宫颈上皮病变的关系。结果不同HPV感染类型(单一或多重)病人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宫颈病变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HPV亚型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病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阳性总人群和HPV单一感染人群中, 不同宫颈病变分级病人的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HPV多重感染人群中, 不同宫颈病变分级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和感染类型的HPV感染者宫颈上皮病变级别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40岁以下且存在HPV单一感染病人的宫颈上皮恶性病变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集束化护理。评估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生活质量量表(COH-QOL-OQ)总评分、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病耻感评分、癌症疲乏量表(CF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30 min后、手术60 min后、手术结束时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COH-QOL-OQ总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COH-QOL-OQ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CPSS、病耻感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CPSS、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CFS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CF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