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0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112.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17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中是否出现RA分为RA组和NRA组,对比观察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达峰值时间、抬高的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性死亡、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比较术后第30天的两组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RA组PCI时间窗显著早于NR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与NRA组比较,RA组有较高的ST段回落幅度,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术后第30天时RA组具有较低的左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内径及较高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就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观察自制防溢气螺纹管三通接头用于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检查的效果. 方法 选择需要施行FOB检查的病例8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2例.A组(气管插管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胺0.15 mg/kg、芬太尼2μg/kg,控制通气(潮气量8~10 ml/kg),维持用丙泊酚6 mg,kg-1·h-1,根据检查时间追加芬太尼,控制通气时用普通直角接头.B组(气管插管+三通组),气管插管和麻醉同A组,在加强管接口与螺纹管接口之间连接防溢气三通.C组(喉罩组),麻醉及通气方法同A组.D组(喉罩+三通组),麻醉及通气方法同B组.A组和C组控制通气时用普通直角接头,FOB检查时停止通气.B组和D组在不停止通气供氧的情况下进行FOB检查.检查前和检查时连续监测患者相关指标,记录4组患者心律失常、HR>100次/min或<60次/min、SPO2<95%、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波动>20 mmHg(1 mmHg=0.133 kPa)的例数和平均检查时间、中途需要暂停检查的例数.记录B组和D组检查前和检查时平均气道压力. 结果 与A组和C组比较,B组和D组心律失常(2例、1例)、HR变化(3例、2例)、SPO2<95%(1例、1例)、NIBP波动>20 mmHg(2例、1例)的例数和平均检查时间[(8.1±0.5)、(8.0±0.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检查时比较,B组和D组检查前心律失常、HR变化、SpO2<95%、NIBP波动>20 mmHg的例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检查前平均气道压力与检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防溢气螺纹管三通接头可以在对患者不停止通气供氧的情况下进行诊疗操作,特别是和喉罩联合使用时气道压力变化小,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4.
微小按蚊是我国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为控制疟疾的流行,人们研制并使用了大量的杀虫剂.与此同时,蚊虫也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目前,蚊虫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文从微小按蚊抗性发展、影响蚊虫抗性的遗传基因两方面作了综述,以期为微小按蚊控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病死率。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外科2007-01-2011-06收治的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31例。结果 10例死亡(23.8%),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3例。余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治愈、好转22例(52.3%),中残4例(9.5%),重残3例(7.1%),植物生存3例(均为手术治疗病例)(7.1%)。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DAI治愈率。DAI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对病史及受伤机制的分析和早期的CT和MRI检查。患者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脑内血肿的部位、年龄和合并伤及基础病等有关。DAI的治疗以综合性治疗为主,早期给予脱水降颅压、亚低温治疗、尼莫地平注射液、纳洛酮、依达拉奉及镁制剂、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措施,后期给予高压氧、针灸等辅助治疗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中血小板环氧化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P-选择素表达的方法;检测在无抗血小板药物干预的状况下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OX-1?COX-2及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方法:入选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停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7 d以上的冠心病患者2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经预处理及荧光标记抗体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OX-1?COX-2及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无抗血小板药物干预的状况下,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OX-1?COX-2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39.67 ± 9.20)%和(4.11 ± 2.74)%;生理盐水刺激后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为(13.56 ± 8.07)%,花生四烯酸刺激后的阳性表达率为(24.08 ± 13.49)%,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的实际阳性表达率为(10.27 ± 7.40)%?结论:流式细胞术可有效测定血小板COX-1?COX-2和P-选择素的表达,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OX-1?COX-2和P-选择素的表达在中国汉族人种与高加索人种间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7.
采用ADAMS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设定一直线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行走轨迹,通过在ADAMS环境下添加约束和运动,完成机器人的运动学仿真。调用独立的后处理模块ADAMS/PostProcessor,获得机器人的各种运行曲线。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发性脑室出血及脑实质出血(<30ml)破入脑室系统,造成侧脑室及三脑室铸型的39例病例,随机分组:17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A组),22例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B组),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h复查头颅CT,A组脑室内血肿近完全清除(90%以上)6例,大部分清除(60%~80%)9例,部分清除(50%以下)2例;B组大部分清除血肿2例,部分清除20例。两组均无继发性出血病例。A组无颅内感染;B组3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不定期复诊头颅CT复查,A组继发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1例,B组4例。术后6个月随访,ADLⅠ级A组8例,B组4例;Ⅱ级A组4例,B组6例;Ⅲ级A组3例,B组4例;Ⅳ级A组1例,B组5例;Ⅴ级A组1例,B组3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A组88.24%,B组63.64%。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较侧脑室外引流术并发症及后遗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9.
<正>我院从2006年12月—2010年1月收治胶质母细胞瘤15例,临床治疗结果发现,对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行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术中并置入放射性粒子及术后化疗,生存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平均达16个月。这也表明肿瘤的全切是延长生存期的基础。切除肿瘤后置入放射性粒子,术后辅以化学治疗等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了解缅甸北部地区的蚊类种群构成及对蚊类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2008年8-9月分别在靠近中国边境地区的4个居民点用CDC诱蚊灯捕蚊,对所获蚊虫进行分类计数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房共捕获蚊虫2亚科8属17亚属45种2268只,牛房共捕获蚊虫2亚科7属12亚属33种1703只,其中发现人房主要优势蚊种和优势度依次为微小按蚊(58.16)、可赫按蚊(46.27)、伪杂鳞库蚊(45.68)、三带喙库蚊(41.97)、杰普尔按蚊(40.18);牛房主要优势蚊种和优势度分别为可赫按蚊(34.37)、三带喙库蚊(34.30)、微小按蚊(29.13)、美彩按蚊(27.68)。人房、牛房蚊虫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2.61、1.58和2.68、0.48。结论主要疟疾媒介微小按蚊是当地人房的优势种,牛房捕获的微小按蚊绝对数量少于人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