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医药卫生   13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秃疮花提取物对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丙二醛含量,以及红细胞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外秃疮花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可达78%。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与模型组比较,红细胞数目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血浆丙二醛含量降低,四项指标均接近正常组(腹腔注射DLF 1.5 g/(kg.d),红细胞数目为8.49×1012/L);损伤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力无明显改变,而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上升极显著(较损伤组提高44.7%)。结论秃疮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可分别抑制由H2O2和乙酰苯肼引发的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效果明显。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普遍提高,提示秃疮花提取物通过增强红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使细胞膜免受氧化性损伤,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上升尤为显著,据此推测秃疮花提取物有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苯肼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干扰而缓解鼠红细胞的氧化性溶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探讨人4-1BBL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人4-1BBI。转基因细胞株。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人4-1BBI。全长基因,继而重组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EGZ.Term。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4-1BBI。与两个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筛选获得Zeocin抗性的转基因细胞。^3H-TdR掺入实验分析4-1BBL转基因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分析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结果表明,L929/4.1BBL转基因细胞稳定表达人4-1BBL分子。体外实验表明,L929/4-1BBL细胞能够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及IL-2、IL-6和IFN-γ的分泌。结论该研究成功克隆了人4-1BBL基因,构建了能稳定表达4-1BBL分子的转基因细胞株L929/4-1BBL,该株转基因细胞能提供有效的4-1BBL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43.
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中药现代化,是当今中药研究与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其中中药药效筛选是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中药药效筛选已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筛选方式,引用分离技术、分子水平筛选、生物芯片  相似文献   
44.
晕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儿童晕厥中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S)最常见,50%以上的晕厥属于血管迷走性晕厥[1]。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right tilt test,HUT)对不明原因晕厥进行了诱发试验,已成为诊断VS的重要方法,为VS提供了直接依据和标准[2~4]。近几年来HUT的方法学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组拟通过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试验观察,以探讨适用于儿童的简便易行的倾斜试验方法。对象和方法一、对象2001年8月以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1.0±2.2)岁;病程5d~3年;…  相似文献   
45.
目的:考察淫羊藿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稳定性与降解动力学,为其制剂开发及药理作用阐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在4种不同介质液中不同时刻峰面积,绘制时间-剩余含量曲线和降解曲线,计算各自平均剩余百分率与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淫羊藿苷在未加胰酶的人工肠液中稳定性最好,而在人工肠液中稳定性最差,且两者降解速度差异性大;淫羊藿苷在人工胃液与未加胃酶的人工胃液中稳定性和降解速率差异性小。淫羊藿苷在人工胃液、未加胃酶的人工胃液和未加胰酶的人工肠液中按一级动力学降解,而在人工肠液中的降解不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结论:胰酶对淫羊藿苷的稳定性与降解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制剂研究时必须考虑肠液对淫羊藿苷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究血吸虫病患者应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间接血凝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进行就诊的血吸虫病患者426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将抽取的426例血吸虫病患者应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法,观察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效果与特点。结果 DIGFA法阳性率96.95%,F-ELISA法阳性率98.83%,LPS-PHA法阳性率89.91%。不同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94,P=0.000)。DIGFA法与F-ELISA法显著高于LPS-PHA法(χ~2=17.202,31.879,P=0.000,P=0.000)。DIGFA法与F-ELI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2,P=0.567)。结论在血吸虫病患者诊断中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效果差异性较小,但操作比酶联免疫吸附法便捷,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47.
李锦  李晓华  王勤 《河北医药》2014,(8):1206-120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眼科住院或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共纳入了99例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非增值性病变者61例,增值性病变者38例,并纳入了90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视网膜病变者。本研究控制了各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重要常规临床参数,先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了25-羟基维生素D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的影响。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TG、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对照组、非增值性视网膜病变组、增值性视网膜病变组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不足独立影响非增值性及增值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P〈0.05),OR值分别为2.15(1.19,7.71),3.36(1.56,7.96)。结论维生素D不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预防至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益。  相似文献   
48.
49.
本科教学是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本科中药学/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药学/药学专门人才.实验教学在中药学/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了约1/3~1/2的比重,它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环节,在培养适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雄踞重要地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校长期以来,致力于实验课的教学改革,通过学习其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1-4],结合本校的实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比较合理的药学类实验教学体系,现分享于同道.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乡镇350名妇女生殖健康普查,了解妇女患生殖道炎症状况和宫颈刮片细胞形态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帮助她们及时发现没有出现症状的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早期得到治疗并且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