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朗格罕氏细胞(Mo-LC)和炎症性树突状表皮细胞(Mo-IDEC)并观察其表型特点。方法联合应用LymphoPrepTM梯度离心试剂和CD14+磁珠分离和筛选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IL-4)的基础上分别于第0、2、4天加入人天然TGF-β1或β-巯基乙醇(β-ME)。培养第6天时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利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诱导细胞亚群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 d后可形成具有树突状外观的Mo-LC和Mo-IDEC,2种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CD1a、FcεRI、FcεRII、TLR1、TLR2;Mo-LC表达CD207,Mo-IDEC表达CD206。特应性皮炎患者来源的Mo-IDEC表面CD1a表达高于Mo-LC,且CD23、TLR2、FcεRI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利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可在体外成功诱导Mo-LC和Mo-IDEC,这2种细胞表型特点与体内分离的细胞在形态和表型上类似,为体外进一步研究这2类细胞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视腹腔镜胆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方法。如何利用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也成为内镜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及研究热点。本文就电视腹腔镜下切开胆管,联合应用纤胆镜取石、放置T管、缝合胆管等进行了研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为2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电视腹腔镜胆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应用微型拉力螺钉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91指近节骨折采用骨折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5周~12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手指功能根据评分标准判定:优73指,良15指,可3指,优良率96.7%。结论应用微型拉力螺钉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具有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近节指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行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随访3个月,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IV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胆管支架管造影示回肠肠袢及肝内无明显气体。钡餐透视提示钡剂进入盲肠,未反流入回肠袢;口服钡剂后9h透视提示盲肠肠袢和吻合部位空肠内钡剂排出,盲肠袋黏膜皱襞有少量钡剂残留,钡剂通过回肠一结肠吻合口时无延迟及明显过快,无明显钡剂反流。2例患者随访3个月,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行高位切除、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967医院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28例。A组患者接受洛索洛芬钠片口服治疗,B组患者接受"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治疗后,A组治愈10例、好转12例、未愈6例,有效率为78.6%(22/28),B组治愈16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6.4%(27/2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B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值分别为(39.6±16.2)分、(34.9±13.7)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B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24±2.43)分、(2.94±2.27)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效果良好,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部队编制体制的改革,实施军、旅、营体制以来,改变了传统的“三区七级”医疗后送阶梯。摩步旅救护所作为战术地域条件最好的救护机构,伤病员到达时正处在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立即实施手术,可以大大提高救治率,降低伤残率。为实现“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的救护所展开原则,我们以旅救护所展开演练为突破口,带动了摩步旅医院的卫生战备工作,在上级组织的旅救护所展开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1主要做法1.1抓预案战备预案是部队行动的依据,是卫勤分队机动建设的基础。我们按照总部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DHPLC筛查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DHPLC方法筛查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突变。方法:提取3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后应用DHPLC方法分析11、13、15号外显子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DHPLC技术分析有13例出现双峰,经测序后有1例突变为Gln849Lys,在15号外显子上;有3例患者有基因多态性:1例为Ser667Ser,在11号外显子上;2例为Leu746Leu,在13号外显子上。结论:DHPLC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基因突变筛查方法,RET基因的突变和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小肠狭窄及闭锁15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先天性小肠狭窄及闭锁的治疗和预后,回顾性总结18年先天性肠狭窄、肠闭锁153例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发生在空肠77例、回肠62例、空-回肠14例,其中多发性肠闭锁16例。全部病例手术治疗,治愈108例,术后存活率近年已达到87%。62例获随访,疗效满意。提示手术是治愈肠闭锁的唯一手段,治愈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多种新的诊断方法问世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大大减少了胆道手术的盲目性和结石残留率,提高了治疗效果。然而曰前术中使用的传统胆道器械,因术者经验与体会深浅不一,对胆道病变的了解仍缺乏准确性,疗效不十分满意。自1965年美国研制的第一台纤胆镜由Shore用于临床后,术中应用纤胆镜已逐渐成为当代胆道外科一项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ti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需积极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逐渐得到推广。我院已开展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5年余,经过不断的摸索,近2年来已形成规范术式,现将该手术操作技法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